北京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07课时文言实词课堂训练(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北京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07课时文言实词课堂训练(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七课时文言实词

(说明:实词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完成。)

1.(2012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 .B.景淳竟死 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 .

(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莫舍我 吾宁舍之而受祸 ..B.然独好周人急 然其行最著 ..C.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D.何以为报 妻卧草中以号 ..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1 / 14

B. 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 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2.(201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完成(1)—(4)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傒斯全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 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2 / 14

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

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

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

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

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

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

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

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

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4)把第三大题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日,是医于误,而且巫之晚也。 ②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 3.(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1)—(4)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

3 / 14

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

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

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

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

这篇墓志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②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4.(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輒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踰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

注]

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

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賕,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譖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

4 / 1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