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 - 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景观设计学 - 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划途径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场地规划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步骤(有些步骤是可以同时进行的):1) 意图确定(范围、目标以及目的);2) 地形测量图的获取;3) 策划

不难发现,在国外,一个项目实施之前对场地的选址是很重要的,他们通过对场地的区位评价来确定该场地是否符合项目的要求。在选定了场地之后就是对场地的分析,即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不仅仅指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是指整个场地,包括至天际线的周边环境。其实很早之前中国就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了,就是风水中所说的“相地”。在通过选址、场地分析和综合土地规划后,我们已经确定了项目的性质。在概念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有场地因素的细节的对比分析和改进给予充分的考虑,明确认识各种需要和关系,精心处理所有相互作用的局部。

2.2 场地设计

在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中,他认为场地设计事实上是更倾向于环境设计。对我国而言,场地设计通常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和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在“二维场地规划”中,我们所关注的是如何确定用地区域以及区域间、区域和整个场地间的相互关系。为了进一步深化概念规划,要致力于平面区域向功能空间的转化。西蒙兹认为,每一容积或空间要从尺度、形状、材料、色彩、质地和其他特性上进行考虑,以便更好的调节和表达自身用途。而这也就成了场地设计的任务了。

空间在西蒙兹的场地设计中是最为强调的因素。从空间对人的影响力、空间的特性,到空间尺度的把握、空间形式的组织,再到空间表达的抽象性和空间的要素,最后到空间的界定来阐释空间对于场地的设计的重要性和决定性。接着他又从底面、顶面以及垂直物这三方面来继续阐述场地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空间对于一个建筑系的学生肯定是不陌生的,甚至每个人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一段对空间迷恋的时期。但对于空间,特别是室外空间的把握和处理是很多人所欠缺的。西蒙兹对于空间细致入微、图文并茂的阐述,令人钦佩。只有一个人对于空间的感悟是如此的深刻,才可能把场地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完全展现出来。按西蒙兹的观点,可以说空间在场地设计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2.3 场地规划和设计的实现

西蒙兹把场地分为了五大类,分别是:城市场地、乡村场地、陡坡地(无障碍的坡)、平地和其他特殊类型的场地。通过对每一种场地的特征阐述,西蒙兹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意见。同时也教会我们对于每一块场地都应该深刻的挖掘其本身的特点,予以规划和设计。例如,在谈乡村场地,他列出了12条乡村场地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其中一条“,土地充足。规划可以更加开放、自由、‘爆炸式散布’。尽管特殊场地会受产权界线的限制,但视域跨度很大,涵盖了远处广阔的景观

视野。规划考虑的范围增加许多,篱墙的几何图案、果园、围场、甚至数里之外的山峰都可以成为设计的条件和元素。整体方案须规划至地平线。”由于详细的论述,使我们可以很好的了解每一种场地的特点,在以后的设计中可以整体上把握住大的方向。当然,要想作好一块场地的规划和设计,没有亲身的体验是不行的。

在论述了场地的类型和特点之后,又对场地—构筑物的形成、场地———建筑的统一和场地系统做了详尽的分析和叙述,最后提出了场地开发导则。在场地开发导则中主要是列出了场地工程设计要考虑的要素,包括了开挖与造坡、坡地(土方填挖)、踏步、草坪和播草地区、步道铺设、道路与车道、居住区街道的推荐宽度、停车场、场地排水、场地装饰和景观种植。并给出实例来予以说明。

3、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

3.1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

西蒙兹自称是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的景观规划设计作品提炼为基本的规划理论。如中国的天坛、圆明园;日本的龙安寺;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等。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一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平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规划的是他们在景观中所欲得到的体验,而不是外来者如旅游者、设计师和开发商的体验。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设计师和开发商会将自己认为“好”的景观体验放在设计中强加给景观真正的使用者。例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所强调的生活真实性就是指当地人而言的。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对主体服务对象一使用者一的充分理解是很必要的。西蒙兹认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人首先具有动物性,通常保留着自然的本能并受其驱使。要合理规划,就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本能。同时,人又有动物所不具备的特质,他们渴望美和秩序,这在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人在依赖于自然的同时,还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改造自然。所以,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人是可以被规划、被设计的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人是可以被认识的。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什么样的体验是受欢迎的也是可以知道的。人的体验是可以被规划的。如果设计师所设计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所得到的体验正是他们想要的,那么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3.2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过程

景观规划设计另一个服务对象是自然,是那些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自然系统。我们所规划的人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空间要素才能体现出来(这些要素既有纯粹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大地景观特征、动物、植物等,也有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等。景观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了解自然系统本身的演变是必要的,但还不够。我们必须要理解的是在人类的作用下,自然系统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关于这一点,西蒙兹在该书中分门别类做了很详细的分析,从而使该书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自然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它对人类干扰和破坏的承受程度是有限的。目前比较受关注的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同时,他还引用辛·范·德·赖恩(SimvanderRyn)和斯图尔特·考恩

(stuarteowan)的话说:“生态设计仅是有效地适应自然过程并与之统一。”美国著名的生态设计学家麦克哈格(McH盯g)在他著名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也对此做了很好的说明。他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这为我们景观规划设计如何正确对待自然指明了方ifijl”。

3.3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 景观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那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对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西蒙兹列举了埃及人、希腊人、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哲学取向,它们是如此的不同冈。而当我们对此有所理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容易理解这些地方的景观差异。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景观差异很大,就是相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在不同时期里,景观设计也呈现出很大的异质性。即使人类对外来的事物抱有无限的好奇心,外来之物也无不打上本民族本地区的烙印。此外,社会在前进,时间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将人类文明一点点地沉积下来。景观规划设计的成果也是一样。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理论和评价标准,在农业时代(小农经济),是唯美论;在工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是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在后工业时代(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国际化),是可持续论。

人类是相互影响的。景观设计只有在把握了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理解,才有可能使其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同,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4. 总结

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从最初的场地策划开始一直到最终的施工,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注意和考虑的地方,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使读者不仅在场地规划和设计方面增长见识,同时对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也加深了认识。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从宏观上有决定场地宏观形态的场所性,具体表现为领域性与环境认同,设计时应该划分交通流向组织、空间环境布局、建构筑物、园林小品、绿化植物及其配套设施等内容的统筹规划。

其次,从微观上有决定场地微观效果的广场道路、场地竖向、管道与管线设施、景园设施的详细设计等内容的细部设计。

再次,从精神层面上应充分挖掘场地的场所精神,体现场所地域文化。因此,场地设计既包含着深厚的科学理性,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需要丰富的理性知识和深厚的激情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结合当地地域特色,以达到场地设计的最高境界。

第三部分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的融合

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在实践上有众多的交叉,缺一不可,在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三个行业的从业者紧密合作才能完成。那种城市规划师规划完了,让建筑师设计建筑、建筑师做完了,让景观规划设计师填空的工作方式是不可能建设好我们的环境的,这一点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国际竞赛中可以看出。获获作品均是将规划、建筑与景观很好的结合的作品。当今一些优秀的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项目,都是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规划设计师合作的结晶,如波茨坦广场(1998年建成,建筑设计Renzo Piano,景观设计Herbert Dreiseitl)、柏林犹太人博物馆(1999年建成,建筑设计Daniel Libeskind,景观设计Kamel Louafi)、索尼中心(建设设计HelmutJahn,景观设计Peter Walker)。波茨坦广场上矶崎新设计具有波浪形外表的办公建筑中心,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庭院。青翠的竹丛软化了建筑的外形,波浪起伏的地表与建筑外部的线性相呼应,应为庭院中最为生动的视觉要素。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为建筑增光添辉,象乌德勒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中三个各具风格的内庭,由石组塑造的“禅院”、满植竹丛郁郁葱葱的“林院”和流光四溢“水院”,为整座建筑赋予了轻松的风格。

今天,越来越多的设计事务所都融合了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三方面的人才,许多景观设计师有建筑学教育的背景,面对复杂项目的挑战,不同专业的事务所常常通过合作来应付。

2、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虽然由于文化和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师有自己侧重的方面。但是景观规划设计作品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相互平衡,而其中又以一至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