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疏导与调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刘朝晖

(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1167)

摘 要: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适时疏导和积极应对,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了失恋大学生的异常心理表征及对其采用的干预方式和疏导技巧。

关键词: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Disappointed in Love

LIU Zhao-hui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Disappointment in love tends to become an emotional crisis among many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s a major factor in causing their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t is a duty of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active intervention and counsel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experience a disappointment in love. An analysis is offered on the signs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 arising from a disappointment in love, and appropriate methods of intervention and skills of counseling are presented.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isappointed in love; abnormal mentality; counseling

2007年4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一起造成33人死亡的重大枪击案,据称韩国裔嫌犯赵承辉因失恋而导致心理畸变所致。由此,有关失恋大学生的心态问题再度引起我国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失恋是指恋爱的一方否认或中止恋爱关系而给另一方造成的一种严重挫折。当代大学生充满浪漫幻想,但由于情感尚未完全成熟,在情感冲动的时候,理智的控制力和行为的自控力是很薄弱的。对于失恋的反应,当代大学生往往会产生难堪、羞辱、失落、激动、怀疑、悲伤、孤独、虚无和绝望等一系列消极心理,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除或转移,那么便容易导致失恋者自杀、自伤、报复或形成抑郁症。与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学生相比,我国8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容易恋爱,也容易失恋,这与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内心寂寞有关。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对学生采取各种形式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于心理、行为表现异常的失恋学生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开展失恋教育,同时给予一定的抚慰与关怀,把学生因恋爱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这也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人文校园所必须关注的一个内容。

一、失恋大学生的异常心理表征

当代大学生失恋后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症状。失恋后的症状也称为失恋后的挫折感受,它因失恋者的性格、人生观、恋爱时间的长短及恋爱关系的深浅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因而症状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多数失恋大学生来说,他们能逐渐接受现实,正确度过失恋后的心理不应期,然而有些失恋者往往长时间出现失控和反常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才会被抛弃,这将极大地动摇个人对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的评价。失恋者往往感到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心灰意冷之中,甚至感到羞于见人,无地自容。自尊心越强而恋爱公开程度越大者,这种症状就表现得越明显。如果自卑与多疑结合在一起,便觉得身边的人时常在讨论自己的失败恋情并看不起自己,便会使心理处于一种痛苦失落的失衡状态,长期下去,会导致沮丧、抑郁,严重者会导致精神分裂,甚至精神失常。

(2)悲伤心理。其症状表现强度与失恋者对恋爱对象的感情投入程度成正比,在失恋挫折的巨大心理压力下,在失败及自卑感的心理阴影下,当事人可能陷入痛苦的情绪中不能自拔。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影响了大脑皮层中兴奋与抑制两者间的调节,使抑制大于兴奋,时间一长则令大脑神经系统被打乱,从而可能因绝望而导致自杀;也可能变得麻木,并把这种麻木状态作为减少失恋伤害的一种“保护”措施持续下去;还有可能使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从而会诱发机体疾病。

(3)失落心理。热恋时对爱情的存在越肯定,失恋后的虚无感也就越强烈;热恋的感觉越是至真至纯,失落感的表现就越显著。失恋者往往对平时感兴趣的事物会感到索然无味,冷淡视之。他们感到渺茫、焦虑、无助,无力摆脱失恋的痛苦,又不敢面对现实,一些同学还会选择自暴自弃,学业、前途也无法顾及,甚至内化为自我折磨。

(4)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因过于自私而产生报复心理,结果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德而导致失恋,更容易使人丧失理智而作出极端行为。如有拿浓硫酸淋向对方的新朋友,用暴力威胁对方的,也有对对方进行人格伤害,向他人揭发对方隐私,从而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平衡。

二、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疏导与干预方式

对于大多数失恋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和系统的思想品德训练,他们在经受一段心理不应期后,一般能够自我认知、自我调适,无需外界主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干预。但少数失恋者往往会出现情绪失控和心理异常,相关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成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的前提和关键是做出适合失恋者切实情况的心理危机评估。心理危机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出高度的焦虑、抑郁、紧张和丧失感,同时可能伴随愤怒、悔恨、悲伤、烦恼等情绪。二是认知反应:不能正确进行失恋归因,敌视周围的人,认为受到欺骗、玩弄,进而有强烈的报复和毁灭欲望。三是行为反应:不能专心学习、工作;回避他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无能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等。四是生理反应:出现失眠、头晕、亢奋、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在确认失恋者存在心理危机后,还要对其异常心理破坏个体生活的程度进行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能否正常学习、生活,或其学习生活是否受到影响;二是个体的不平衡状态是否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同学或朋友对其失恋后的观察或意见等。

在对失恋者的心理危机状况评定之后,对心理行为异常学生要制定心理干预的方案。首先,相关辅导老师应具有相当的亲和力和沟通技巧,使失恋学生认知自己心理、情绪异常并接纳心理疏导与干预。当双方对心理干预方案达成一致后,便可进入干预实施阶段。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疏导与干预方式一般有:个案形式、小组形式及网络形式等多种方式。此时要让当事人适应从热恋到目前失恋状态的转变,由失恋的苦恼——合理归因——接受现实——重构生活一步步发展。

1. 心理干预的个案形式

对失恋大学生个案进行心理干预,可单独或综合运用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其目的是通过当面对失恋大学生情绪异常个案的咨询,分析其心理、情绪异常的实际诱因,并结合多方面系统评估,鉴别、诊断其心理和行为问题,与失恋大学生探讨心理康复的有效方

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要发挥精神分析疗法的宣泄作用。针对失恋者来访时候痛苦的陈述与表现,教师首先引导其尽情地宣泄,将其内心的痛苦诉说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失恋者的宣泄给予积极关注和同感理解;其次,教师进一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失恋者采用大声叫吼、质询的方式把对自己和他人的不满、愤慨发泄出来;最后,教师通过真挚的感情交流,结合失恋者的挫折经历,启发其走出心理困境,去体验一种新的健康的心理感受。

二是要注重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调适作用。在交谈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发对心理行为异常的成因的探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是由于失恋后长期处于精神负担和负性情感体验引起的心理危机的表现,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他的某些脆弱个性因素所致,譬如易烦恼、敏感、激动、社会适应性差等。其次,教师设法与学生探究克服目前心理困境的有效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如学会自我安慰,采用“酸葡萄效应”,多想想以前恋人的一些缺点,使自己更容易忘记对方;还可以采用“甜柠檬效应”,把自己的各项优点罗列出来,恢复自信,减轻痛苦。最后,让学生以轻松积极的心态对待日常生活和学习,使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充实并有规律起来,尽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2. 心理干预的小组形式

通过一定方式招募组建小组,成员应当有过失恋经历或刚刚失恋。其目的是对失恋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上的偏差进行辅导与调适。要求小组成员做到:尊重、真诚、分享、信任和保密。小组工作的常规模式:热身活动——小知识——心理游戏——小组讨论——辅导教师总结。不同主题的活动模式有所不同。

首先,由于小组成员与其有着相同的经历,他们可以说出不为外人知道的困扰与痛苦,且容易形成宽松、和谐的小组气氛而有助于情绪有异常倾向的失恋大学生释放压力。在对他人问题的分担和探讨的过程中,彼此获得自我了解和来自别人的支持。

其次,小组工作通过互动游戏或互动训练,学会更好地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这种交往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现实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增强失恋者人际交往信心,克服自我封闭。

再次,使小组成员进一步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正常化,促进小组成员表达和宣泄情绪,引导小组成员通过同感和接纳,理解和帮助其他成员表达和宣泄情绪。小组活动内容是心理援助、情感宣泄、认知内省、放松训练、制定生活计划、讨论失恋对自己的影响、角色模拟(心理剧)、心理暗示与自信心的训练、人际交往的训练等,帮助大家处理各自的自卑、苦恼、愤怒、悔恨等心理,并鼓励大家讲出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从而舒缓不良情绪,释放精神压力,进一步增强小组成员对于情感挫折的耐受性。

辅导教师在小组组建时应对大家能坐在一起处理自己危机情绪的勇气表示钦佩,小组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制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推动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共同讨论、体验、分享,努力调动小组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这样的小组中体会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愿意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一个辅助者。同时辅导教师要注意站在一定的高度和合理的立场,在每次活动结束时利用小结进行总评,从而对团体发展起到导向作用。研究证明在小组辅导活动中,把成员的参与性和指导者的启发性相结合,对增进团体辅导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活动结束时要感谢大家的参与,告知大家如有特殊要求,还可以留下来与老师详谈。

3. 心理干预的网络形式 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交流、文本传送、网络电话等形式干预失恋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高校中学生心理与思想专业工作队伍缺乏的现状,还能克服失恋学生对传统心理咨询的疑虑,相对匿名的状态还有助于在线咨询的普及,有助于失恋学生与辅导教师形成良好的咨询关系。学校相关机构可以建立心理辅导主页,一是提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促使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二是辅导教师

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站公告版对在线来访者共同的问题提出解答、建议和治疗方案;三是提供专业的心理分析和在线测试软件,使学生可以在确保隐私不被泄露的前提下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四是建立人机对话系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1]

此外,相关机构可以在网站内设立BBS,来访者能够成立在线自助小组,为解决共同的问题,利用电子论坛里的信息栏、聊天室等分享信息、交流经验、提供社会支持。有类似心理问题和经历的学生可以通过BBS、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室进行交流,教师予以督导。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引入语音和视频服务,使交流更加全面和深入。辅导教师可通过QQ与存在心理问题或困惑和障碍相对复杂的失恋学生建立一种紧密的关系,便于作长期的交流,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全面心理卫生健康服务。如果遇上有自杀倾向的网络来访者,应当及时启动相关危机应急预案。

三、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疏导策略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少和同龄人分享感情的机会,他们虽然非常需要他人的认可,但对爱情的索取要远大于对爱情的付出。一旦遭受失恋的打击,往往对外界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有着异常情绪和行为的失恋大学生排斥心理尤为突出。因此,辅导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与干预,应尽量避免空泛的说教和肤浅的交流。疏导的策略和艺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宣泄。就是支持失恋学生适度采用宣泄法,促进其理智状态的恢复,其前提是不影响他人的生活及其利益。失恋后不能把自己的苦衷、烦恼、怨恨过分压抑,否则便容易使自己更加苦闷、孤独、惆怅。情绪宣泄可分为身体宣泄和心理宣泄。身体宣泄如关门痛哭一场,或者到无人的地方如海边大叫,尽情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心理的平衡和理智状态的恢复。心理宣泄是把压抑在心中的情绪在可信赖的人面前倾诉出来,会得到他们的同情、理解、劝慰与中肯的建议,使失恋者开阔心胸、冷静对待,使心理得到平衡;若无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奋笔疾书,让多余的情绪在笔端得到发泄。当然,宣泄要适度,如果无休止地宣泄,不仅不能减轻痛苦,反而会使自己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之中,致使身心失常。

2. 分享。即与学生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教师可以在与失恋学生闲聊过程中,向他讲述自己或他人在爱情方面遇到的事情,甚至可以向他诉说烦恼,把自己曾经碰到的麻烦和盘托出,告诉学生你的体会、你的想法、你分析这件事的过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的阻碍以及你的情绪等等,只要是你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与学生分享。教师应该知道,与学生分享你的感受,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构建良好的沟通的氛围;通过展示你的成长经历,使学生获得有益的启迪。

3. 归因。帮助学生冷静分析一下失恋原因,可以使其摆脱“恋”的苦恼。人的理智可以战胜感情,失恋引起的情感被动只有纳入理智的轨道,才能真正消除,而冷静分析失恋原因则是消除失恋抑郁的有效途径。如果是对方缺乏道德,见异思迁,则应庆幸他早日露出了真面目,否则一旦结婚将后患无穷;如果是“一见钟情”,爱情基础不牢,故迟别不如早散;如果是“恋人胆怯”,应庆幸今日分手也比日后在外界压力下郁郁寡欢地过日子来得痛快;如果是“个性不合、观点分歧”,则早日分手另择新人比日后龌龊丛生、争吵不休要好得多;如果因为自身缺点与不良心理原因造成,则应总结经验教训,克服缺点,以利重新获得爱情。

4. 转移。转移法是让失恋学生摆脱沮丧心情的一种有效方法。鼓励失恋者不要灰心气馁,应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消极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失恋的感情创伤是很痛苦的,它在人们心境中的印记常常含有触发性,当因失恋而将要陷入苦恼、忧伤、悲观、绝望的境地时,去看一场电影、踢一场足球,或去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可以转移或消解心中的郁闷。这是因为转移注意力或兴奋点能够对人的不良情绪起到调控作用。或者以另一个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不定还会为自己的潜能和心境开辟

一块新的广袤天地。

5. 升华。就是引导学生将失恋的痛苦化为动力,促进自己“升华”。教育学生应该把爱当作一种人生态度,把爱上升到一种人生境界,告诉他们“爱情并不是至上”的,得到爱情是重要的,但它不是生命的全部,人生还有事业、亲情和友情,有过一次失恋,便能对人生加深一层认识。歌德失恋后没有深深陷入痛苦之中,而是把自己破灭的爱情作为创作的素材,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年轻的居里夫人因失恋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但她很快就从失恋的痛苦中崛起,投身于科学事业之中。化痛苦为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这对摆脱失恋带来的苦恼有很大的意义。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失恋者应该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只为了爱情,还有更重要的追求。

失恋不是失去爱的权利,也不是被爱神永远抛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经历了失恋磨难的年轻学子,一旦走出情绪低谷,他们面对今后的挫折和失败将具有更大的忍受力和韧性,更能承受痛苦,将会以更加乐观和开朗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困难。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与行为的适时疏导和积极应对,是塑造大学生至臻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当代教育者的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孙凌寒.试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网络介入[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4).

1、 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