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神论”的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析“传神论”的美学思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传神论”的美学思想

作者:李金岚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12期

摘 要:顾恺之的画论,除了流传下来的《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论画》,还有《历代名画记》、《世说新语》及《太平御览》中所记载的一些片断。在这些美学思想中,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及“骨法布势说”等一些重要的美学命题。本文旨在浅析“传神论”中一些重要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传神论;以形写生;迁想妙得;骨法布势

“传神论”的产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清谈玄学之风大盛,探讨名理风行一时,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出现了佛教绘画及佛学。在统治者力倡之下,玄释相揉,成为一个时期的主导思想。所以顾恺之的“传神论”应当看作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形神论”是顾恺之“传神论”的中心思想,顾恺之提倡“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及“骨法布势说”等一些重要的美学思想。 一、“以形写神”

“形神论”即“以形写神”论。见《论画》文中,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也就是说,要通过描写客观对象的“形”,以神为中心,表现“形”是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以此来表现客观对象的“神”,即就是要表现出客观对象的精神气质、思想活动、内心世界及神情特点。 顾氏对那些形神兼备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那些只有形似,而没有表现出神来的那些作品,给予了批评。但是顾氏也提倡出“重神不轻形”的思想。

细想“重神不轻形”,面临着两个问题,一:写形写不准确,怎样才能表现出神来呢?二:写形写准确了,但画得呆板,没有生气。面对这两个问题,我们要去思考怎样才能“以形写神”。

首先,我们都知道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因为眼睛是最能够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思想情感的,也是最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的。故在顾氏看来,画人物首先应该把眼睛画好。在《世说新语》中记载:顾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此处,这个,指点睛)。”他给人画扇,画嵇康和阮籍的画像,都不点眼睛,别人问其缘由,其曰:“点眼睛便欲语”。可见顾恺之对眼睛传神的重视。还有在《京师寺记》中记载:他给瓦棺寺画维摩诘画像,画了一个多月,但没有点眼睛,画完后,当着前来参观的观众点上了眼睛。眼睛点完后,顿时光照一寺。由此可见点睛的重要性。在《世说新语》中还记载着:“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画手容易,可要画出目送的眼神就很难了。也就是说画形容易画神难。画“手挥五弦”容易,是因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对象作为参照物。而画“目送归鸿”困难,是因为要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