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心理学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______。

15、在品德教育中要坚决反对____和______。

16、惩罚应少用,慎用的原因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小学儿童道德判断发生转折的年龄阶段是( )年级。 A二 B三 C四 D五

2.小学儿童道德意志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说是属于( )的。 A初步 B较高 C 相当高 D相对成熟 3.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 )。

A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 B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固联系

4.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 )。 A知落后于行 B比较协调 C行落后于知 D完善结合

5.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向成人电影中的某个人物是好人好是坏人,这说明他的道德判断是处于( )阶段。 A他律 B自律 C片面 D全面

6.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从内部去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时,它们就成了( )。 A态度定势 B良心 C道德动机 D自尊心

7.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主要构成部分,是这两者加以沟通并付之实现的是( )。 A道德判断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8.下列哪一种行为不是品行障碍( )。 A攻击 B撒谎 C抄作业 D逃学 9.儿童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 )。 A认识 B情感 C意志 D行为

10.小学儿童在( )年级以后才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 A二 B三 C四 D五

四、判断题

1.品德即道德。( )

2.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或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三年级下学期。( ) 3.品德一方面依存于道德,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另一方面品德对道德也有反作用。许多人的品德又构成或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 )

4.强化只能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 5.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某些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称为意义障碍。( )

6.人们想的、说的和做的可以互不相同,因此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

7.从小学儿童坚持性的动力来源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儿童完成任务主要依靠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年级的坚持性则以外界权威的影响逐步转向内心的自觉坚持完成任务了。( )

五、简答题

1、品德与道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3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哪几个成份?它们在品德形成中各起着什么作用? 3、从总体上如何评估小学阶段儿童品德的发展?我们从中应得到什么启示?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概念

1、人际关系: 2、班级人际关系: 3、规范: 4、心理相容: 5、舆论: 6、凝聚力: 7、人际吸引:

二、填空

1、交往是由 、 和 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2、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是 、 、 和 。 3、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 和 两大特点。

4、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一般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保持个人之间,群体内部以及 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持社会的 ,发挥群体的 ,都是十分重要的。

6、友谊是同伴关系的 ,是建立在 和 基础上的持久的 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的技能,锻炼 能力有现实意义;同时,它的存在也能满足儿童的 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 支持。

8、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主要通过训练来实现,这些训练主要有 和 三种方法。

9、受欢迎儿童通常处于班集体交往中的 地位,这类儿童在班集体中占 左右。

10、不受欢迎儿童有两种,其一是 ,占 ;其二是 ,占 。两类合计可知道,不受欢迎儿童在班集体中共占 。 和 作用。

12、班集体的舆论具有 作用。

13、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即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 、 、 、 和 等。 14、人际交往的建立和发展,其关键是在于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 、一致的 、共同的 ,也在于人际交往中双方的 。 15、群体可分为 和 两种,其最高水平是 。

16、学校中 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既是一种 ,又是一种 。

17、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即 关系,包括 、 和 三方面。

14

7、班集体中的小团体是小学儿童 的一种存在方式。它的存在对小学儿童吸收 、学习

11、低年级儿童间的友谊常常建立在 条件或 一致基础上,高年级儿童在友谊关系中比较重视

18、小学儿童选择朋友时通常采用四种类型的标准,它们分别是 、 、 以及 。 19、整个儿童期 关系始终是小学儿童择友的重要标准。 20、 行为对小学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具有关键的影响。

21、在心理学研究中,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通常采用 的方法,这种方法又有三种常用的具体方法(1) (2) (3) 。

22、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调节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 (2) (3) 。

三、选择题

1. 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活动 B交往 C人际吸引 2.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就( )而言的。 A.人际交往 B人际吸引 C人际关系 3. 群体中的最高水平是(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集体 4 同伴关系的最高形势是( )。

A友谊 B同伴 C同伴团体

5 为了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 C谈话法 6 人们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叫( )。

A群体 B集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7 班集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叫( )。

A规范 B凝聚力 C舆论 D心理相容 8 ( )是指班集体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 A凝聚力 B规范 C心理相容 D舆论 9 集体对个体的期望属于( ),集体荣誉感属于( )。

A集体的认同感 B集体的归属感 C集体的支持作用 10 人际关系中的主要特征是(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11( )是儿童同伴关系发生的最初形式,也是友谊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 A直接接触关系 B接受关系 C敬慕关系 D 其它关系

12 儿童选择朋友时候,以“学习成绩好”、“整天笑呵呵的”作为他的朋友,这表明他的择友标准是(A直接接触关系 B接受关系 C敬慕关系 D其它关系 13 不受欢迎的儿童遭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是下述原因之( )。

A有攻击性行为 B有不良品行 C难以相处 D身上有怪味

四、判断

1 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伴关系。( ) 2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大群体心理。( )

15

。 )3 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简称小团体。( ) 4 班集体中的小团体是规模以2—3人为最多。( ) 5班集体中的小团体以不同性别的为主。( )

6 儿童喜欢挑选能力比自己强,身体比自己高大的同伴为朋友,这是其择友趋上性的表现。( ) 7 班集体中的小团体都是与班集体对立的小圈子,应予否定。( ) 8教师对班集体中“不受欢迎儿童”应特别注意和关心。( ) 9 认识成分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

10 儿童以是否“合得来”来选择朋友,这是其择友同质性的表现。( ) 11 人与人空间距离上接近就易建立友好关系。( )

12 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不仅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而且还发生在群体之间。( )

13 在一个班集体中,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从个体入手,不如从改变其群体规范入手。( ) 14 一个班集体中的舆论是固定不变的。( )

15 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持久的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 16 从小学三年级起,儿童在择友上逐渐开始注意交往对象的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标准。( ) 17 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是其社会交往积极性的表现。( )

18 小学儿童把学习好坏当作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及其在班集体中地位高低的标准。( ) 19 青春期以前的儿童都倾向于选择异性作同伴。( ) 20 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 )

21 中间型儿童在班中占大多数,因而在班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 ) 22 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班集体中进行的,因而是集体性教学模式。( )

23人际关系是指人们交往中产生的各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即我们常听到的“关系学”。( )

五.简答

1.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哪些? 2.简述小学儿童友谊发展的一般趋势。 3.如何做好对班集体中小团体的引导工作?

4.指导小学儿童学习交往技巧,教师要做好哪些工作? 5.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心理成分是什么,为什么?

六.论述

你认为目前现存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在改变这种消极的教学模式上有何设想,其出发点是什么?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一、名词解释

1.个性: 2.需要: 3.直接兴趣: 4.间接兴趣: 5.兴趣: 6.志向: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