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户外运动发展概述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国内外户外运动发展概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章 国内户外运动发展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户外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户外运动在我国迅速兴起的原因分析; 户外运动在我国兴起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发展历程

(1)探索和学习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

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最早是由登山探险运动开始的,伴随着登山探险运动的引入。1956年组成第一支国家级登山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而两年后,国家体委正式成立登山处,与国家登山队一并归入同年成立的中国登山协会。登山协会作为最早的国家登山运动组织,曾组织过数次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高山探险活动。其中1960年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1975年9名运动员再次集体登上珠峰,1988年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实现在珠峰会师和南上北下、北上南下大跨越等。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欧美流行的户外运动,如攀岩等项目也开始传入我国,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大都有其特殊的场地和装备要求,是一项

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运动,所以我国在起步上要落后很多,所以,登山协会开始着力扶植这些项目。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人员到日本学习攀岩运动的相关攀爬技术和运动规则。同年10月,在北京附近的怀柔大水裕水库自然岩壁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1990年怀柔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建立了国内第一座大型人工攀岩场并举办了比赛。在这一时期,国内的户外运动几乎局限于一些登山探险爱好者以及一些青年前卫推动者,户外运动的推广也更多的采用各种比赛以及探险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内容也非常有局限性。户外运动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

(2)兴起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左右

“我国大规模的民间户外运动始于1995、1996年左右,最初是一些比较前卫的大学效仿国外的大学相继组建了登山队,像北大山鹰社就是1989年成立的。随着这些学生的毕业和运动的扩延,户外运动逐渐传到了社会,成为一项时尚的都市运动。”中国登山协会前秘书长于良璞曾经这样描述中国户外运动的开始兴起。可以说,户外运动在我国开始大规模影响也只有近10年的光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户外探险最近几年才兴起,从98年年初开始,户外运动首先在中国的北京、广州、昆明,上海等地悄然兴起,电视、杂志、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给予了强力报道,使得户外运动迅速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种时尚会很快发展到国内其它大城市。1990年“昆明市登山探险协会”成立,这也是中国最早进行有偿服务的户外探险组织。北京的三夫户外运动俱乐部是1997年成立的,可以说是目前北京最大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之一,现有成3000多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以登山、攀岩、野营、远足等为主体的社会性大众俱乐部至2001年底已经发展到150多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而到2005年前后,仅北京市地区各种规模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就达到100余家。另外,网络上各种形形色色的户外运动门户网站和论坛,数量之多,增加速度之快,也为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快捷的传播平台,对于传播户外运动相关知识和信息、甚至户外运动参与的组织和管理起到了有效的媒介作用。

(3)开始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2004年到现在

2005年4月,山地户外运动被正式设立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隶属于登山项目下属分项,其业务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管理。这也标志着我国户外运动正式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道路。2004年,教育部设立了“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题,并计划于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实验;2007年7月开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将作为体育课的选修科目在全国各高校推广。教育部目前已在19个试点学校,进行过野外生存素质培训课程,目前,野外生存素质培训开始成为许多学校的选、必修

专业。武汉地质大学体育学院已经成立了户外运动专业,这是国内第一所开设户外运动专业的学校。这一计划对于户外运动在学校的推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于户外运动的需求还会持续增加,发展前景很好。与中国其他很多体育项目不同,户外运动是先有市场后有行业,所以,有强大的群众参与群体和市场基础。中国应该走行政管理与市场结合的道路,以推动中国户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在我国进行户外运动推广的主要还是户外运动的组织者、网站、俱乐部以及一些户外装备公司,主要参与人群还是集中在都市白领、高校学生群体,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户外运动将逐渐向大众化的趋势发展。总体而言,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二、户外运动在中国迅速兴起的原因分析

户外运动在中国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几个条件的影响:

(1)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在13亿人口中有3.8亿城镇人口,其中生活在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为1.15亿,其中年龄在15-40岁之间,约占总数的40%。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巨大的人口基数预示着庞大的户外运动的市场,尽管喜欢户外运动的人群比例很小,但总体数量仍然是值得让商家欣喜不已的,因此也带动了户外运动产业的兴旺。

(2)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基础。中国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地大物博,从平原到山地,从森林到沙漠,从雪山到湖泊。各式各样的户外运动资源可以利用和开发,这是中国户外运动发展奠定是绝佳的先天基础。

(3)近些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的越来越便利、08年奥运会带来的体育的良好 氛围等等这些都为户外运动的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户外运动迎合现代人的需要。户外运动之所以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其原因主要还在于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一是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空气污染,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充分享受自然山水和新鲜空气给人们带来的身心愉悦与放松; 二是运动量适中,各种体力和各年龄段的人都能适应,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最大限度 地满足人们的参与感,而积极参与是国民自主意识逐步增强的体现;三是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们的需求。通常消费性“户外运动”由于主要参与者是社会的白领阶层,消费比较高,但也有比较经济的,一般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如群众性登山。据调查,在北京,登香山的人群中有不少下岗职工,只要买一张郊区公共汽车月票、一张香山公园年票或月票就可以了; 四是选择面广,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爱好、体力、经济状况、年龄等进行多方位的选择;

五是户外运动往往以集体活动为主,有利于增加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这正是现代 生活中越来越需要的。

(5)现代信息社会的繁荣,也给户外运动这种潮流的兴起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使得户外运动很快便能够从某一个特定群体推向社会大众。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都市白领阶层和大学生群体,这些群体对当今社会对时尚潮流的敏感度非常高,能够以其高度的知性触感,迅速地接受站在时代峰巅的文化内容,了解时尚的真正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时尚和文化潮流的引导作用,对于户外运动在中国的迅速兴起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户外运动在我国兴起的意义

户外运动在我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可以说,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朱镕基总理在近 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讲到要把体育健身休闲作为扩大和培育内需、推动我国经济 增长的重要内容。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特别强调:“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 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鼓 励居民扩大住房、旅游、汽车、电信、文化、体育和其他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为此,加快户外运动在我国的普及速度,对于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 长的健身休闲需求、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增进国民的身心健康,活跃 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不断在我 国推广新兴体育项目,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世界体育运动接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