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及其应用的现象,来解释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语文学: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3.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由于汉语书面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4.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5.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6.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时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7.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被人们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提出语言是符号体系;符号由能指所指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他的学说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20世纪的各个语言学派。

8.布龙菲尔德: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的主要贡献是将语言学从哲学理念建设成为一门科学。早期的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的过程。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经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9.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著有《句法结构》。最出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了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成为“乔姆斯基革命”,对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成了巨大影响。

10.韩礼德:英国语言学家,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并吸收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某些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语法功能论》等著作。他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看做“社会符号”,其包括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等概念,在语法中认为系统中存在连锁系统和选择系统,在功能语法中他用功能的配置来解释语法结构,提出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20世纪70年代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与社会学、符号学的关系上,对社会语言学进行研究。

11.赵元任:字宣仲,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赵元任是“中国语言学之父”。他将科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结果:用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说明语言问题;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记录和分析语音;把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引入语言学;引入科学的描述事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等等。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在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学者的努力下,逐步走向现代化。

12.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是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局限:他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1

13.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给语言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30年代产生了三个著名的学派:强调语言符号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符号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14.转换生成语法: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学派。《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诞生。该理论强调从认知学的角度对人类语言共时的解释,区分先天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和后天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转换生成语法以研究人的语言能力为任务,认为语言有极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15.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标志着语言研究的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代表人物是韩礼德,他继承并发展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功能结构语言学派的观点,在对语言的系统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从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着重探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研究语言如何使用,分析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及其语言功能与语言系统的关系。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1.“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2.思想: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3.思维: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1.符号: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2.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约定俗成的关系。

4.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5.语言系统的两层性: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6.强制性: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一旦确定下来,就是约定俗成的,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这种约定,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否则会造成语言的混乱。

7.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成分一旦组织为结构,就不再仅仅是个体,还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组合关系,增加高一级结构整体的意义。如“花”“红”两个符号可以组成“红花”和“花红”两个不同的结构,虽然所用的语素符号是一样的,但整个结构的意义不同。

8.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如“红花”,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的有“蓝、白、大”;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的有“光、线、脸蛋”。这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

9.语言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1.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2

2.国际音标:1886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国际语音学会为了记录和研究人类的语言而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国际音标共有一百多个符号,符合“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的原则。 3.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4.音高:音高是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知,它与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基本频率相关。 5.音强: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它与声波的振幅相关。 6.音长: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7.音质:也称音色,是声音频谱的知觉特征。

8.主动发音器官: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是能够主动地、彼此独立地运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9.被动发音器官:上齿下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10.舌位:发音时舌头隆起的最高点。

11.乐音:物体的振动复杂而有规则,产生的音叫乐音。乐音是由有限多个、频率有着规则性联系的纯音构成的。 12.噪音:物体的振动复杂而不规则,产生的音叫噪音。噪音是由无穷多的、频率没有规则性联系的纯音凑合成的。

13.简谐振动:是指物体振动的位移与时间之间是正弦或余弦的函数关系。

14.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部位。 15.浊辅音:发音时声门微闭、气流上来后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 16.清辅音:发音时声门大开、声带不颤动的辅音叫清辅音。

17.鼻音:发辅音时,软腭低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产生鼻音。 18.口音:发辅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出来,就产生口音。

19.对立关系: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做“对立关系”。 20.互补关系:两个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这叫做“互补关系”。

21.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几个音素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22.条件变体:各个音位的变体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可以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23.自由变体:(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音位变体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可以把这种类型的变体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 24.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P67)

25.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

26.调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叫做调位。

27.重位(势位):语言学中把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叫做重位或势位。 28.时位:有的语言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在语言学中叫做时位。

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语言学名词》)

29.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30.音节: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31.音峰/音谷:我们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的肌肉就有一次紧张,先增强后减弱。肌肉紧张的最高点对应着音节的中心,叫做“音峰”;肌肉紧张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对应着音节的分界处,叫做“音谷”。

32.复元音/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元音音位可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元音;不同的辅音音位也可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辅音。

33.成音节辅音:语言中有少数只由辅音构成的音节,这时候的音峰就只能落在这个辅音上。这样的辅音,叫做

3

成音节辅音。

34.必有成分/可有成分:音节的各个组合位置有的是必须有成员出现,有的则不是必须有成员出现,前者称为“必有成分”,后者称为“可有成分”。

35.四呼:凡是以/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韵母聚合为齐齿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韵母聚合为合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韵母聚合为撮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o、?/为韵母的主要元音的聚合为开口呼。 36.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37.同化:(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38.异化:(异化现象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和临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39.弱化:弱化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表现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央化。从辅音来说,弱化通常表现为发音阻碍的减少,常见的有:清音→浊音,塞擦音→塞音(或擦音),塞音/擦音→边音/近音。)

40.脱落/合音: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叫“合音”。

脱落:又称“减音”、“删音”。指语音串里原来存在的某个音段在语流中被减省或丢失。 41.超音质要素:语音有音质、音高、音强、音长四要素,后三者统称为超音质要素。

42.停延:“停延”指“停顿”和“延宕”两种情况,前者是在段后停止发音动作,后者是把段中最后一个音节的韵母延长,两者都可标志出比音步更大的韵律单元。

43.语调段:语调段由一个或多个停延段组成,其特点是语调段的末尾部分要有承担语气的语调曲线。

第四章 语法

1.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 2.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P100) 3.语法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4.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5.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所有语言都是如此。 6.词:一般认为,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7.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8.句子: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9.构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10.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 11.句法: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

12.词根: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 13.词缀: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14.前缀、中缀、后缀:(词缀按与词根语素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黏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黏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15.构词语素/变词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派生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屈折词缀叫做变词语素。

16.自由语素/黏着语素:自由语素,从功能上来说,是能单说(单独成句)的语素,如“我、牛、快、好”;黏着语素,从功能上说,是不能单说的语素,如“肤、聪、航、的、呢、从”。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