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世界史(国别史)(1)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中历史-世界史(国别史)(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原因:一战使美国大发横财;西欧国家的削弱。 2、对外关系:凭借经济实力,妄图支配世界事务。 ①推行金元外交(拉丁美洲、东亚、欧洲) ②巴黎和会上,宣扬“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③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 ④以多种形式干涉欧洲事务

五、二战前后的美国

(一)二战前

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颓势,人民不满,要求改革。 ②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③内容:(略)

④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⑤认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中立政策(理出“中立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 ①目的: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②内容: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 ③实施: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却不禁止向交战国输出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西班牙内战中。④实质:纵容侵略⑤作用: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二)二战中 1、政策调整

①修改中立法,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②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美英开始对苏联提供援助;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重大战事:

①中途岛海战,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②1944年6月,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③1945年4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 ④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3、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①政治:参与并主导四次国际会议;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苏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

②经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③军事:垄断原子弹;

(三)二战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1、经济: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形成以美国经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发展阶段:

①二战后到70年代初,经济稳定发展;

13

原因: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表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70年代初 ,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②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原因: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日本、西欧的经济竞争。 表现:1975年经济危机结束后,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影响: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③80年代逐渐扭转经济颓势

原因: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表现:1982年,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出现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

问题:财政赤字急剧上升。

④90年代,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原因: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表现: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逐年递减,甚至出现赢余 2、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政策

①(巩固其霸主地位)在欧洲实行“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遏制苏联。

②在亚洲发动两次局部战争:侵朝战争、侵越战争; ③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3、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六、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1、实力: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2、对外政策:企图独霸世界。

3、表现: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严重干扰了和与发展。如绕过联合国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轰炸。(借口“人权高于主权”;实质:干涉别国内政)

意大利

一、新航路开辟后的意大利商业地位的下降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所代替;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1、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1)原因:

①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14

(2)代表人物及作品或观点: ①最早:但丁:《神曲》;乔托:“欧洲绘画之父”:壁画 ②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

③鼎盛时期:美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

④马基雅维利: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 ⑤布鲁诺: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意大利的统一

1、背景: (1)面临问题 ①政治分裂;

②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

(2)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独立和统一。 2、担任统一任务的邦国和核心人物 (1)撒丁王国:①君主立宪制国家;

②战略位置重要,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 ③政治开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

④(马尼志)自上而下的人民革命战争方式失败。 (2)加富尔: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①改革财税;

②资助铁路、港口建设,发展工商业 ③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

争取国际支持:为打击主要敌人,设法争取法国支持。 3、统一过程

(1)对奥战争:1859年开始,1860年北部基本统一;

(2)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1860年,两西西里人民起义。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将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 (3)意大利王国成立:1861年

(4)最终统一:70年代初,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赶走奥地利和法国势力。

4、意义和局限:结束异族压迫和分裂局面,形成统一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封建残余。

四、一战前后的意大利

(一)一战前

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1882年加入德奥同盟,形成三国同盟。 (二)一战中

一战中,加入协约国作战。 (三)一战后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希望扩大领土。参与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海军条约》;签订《九国公约》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

五、二战前后的意大利

15

(一)二战前

1、1935-1936年入侵并吞并埃塞俄比亚。 2、与德国一起,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3、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937年意大利加入,德日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4、1938年9月,与英、法、德一起制造“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中

1942年、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7月英美军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三)二战后

1967年,与法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成立“欧洲共同体”。

俄国(苏俄、苏联)

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一)历史背景

1、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②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加剧社会经济危机; 2、主要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①原因:发展迅速:1861年,农奴制改革;仍落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经济基础薄弱。

②帝国主义特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强大,沙皇政府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

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 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