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省其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作为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且处于长江中游武汉与芜湖间的重要中心城市,城市潜在腹地广阔,人居环境优良,发展与提升的空间大。

但是,九江沿江开发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劣势和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是长江产业带的“低地”;港口吞吐量偏低,仍以大宗散货集疏为主,对沿江开发和临港产业带动较弱;产业发展与江苏和安徽大部分沿江城市有较大差距,企业集聚效应尚未凸显,临港企业分布比较分散;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有限,大服务格局尚未形成;城市化水平偏低,临江开发的城镇依托薄弱;开发呈粗放态势,资源环境压力趋大。 二、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

沿江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江开发的战略要求为总揽,以加快发展和加大开放为主题,以岸线资源利用和港口建设为牵引、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城镇发展和生态保育为依托,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健康城市化,促进沿江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成为九江富民强市的源泉和经济腾飞的引擎、江西跨越发展的先锋、中部快速崛起的支点。

九江沿江地区的总体定位是:江西省发达的临港产业基地、长江中游地区新兴的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江西省发达的临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省内独享的长江黄金水道、岸线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形成若干整体竞争能力强、增长潜力大的集群式制造业板块,成为江西省跨跃式发展的引擎。 长江中游新兴的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加快港口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港口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依托沿江港口、临港产业的发展实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成为长江中游新兴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大动脉交汇的独特区位,充分发挥临江通海、环境容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物流业,加快形成发展高地,提升其区域带动与辐射能力,成为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根据发展定位,九江沿江地区通过广泛引进国内外资本和要素集聚,将形成临江产业基地、沿江城镇网络、沿江港口组群、现代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生态支撑网架,并实现如下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本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左右,到2010年达700亿元,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0元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5%左右,港口吞吐量达6000万吨左右,集装箱运量60万标箱左右;2010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20年达2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0元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港口吞吐量达10000万吨左右,集装箱运量300万标箱左右,不断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战略途径

为实现以上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采取如下战略途径。

营造大开放氛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利用外来资本的规模和质量,加快形成民资与外资齐头并进之势,构筑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进行物质、技术领域开放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想观念领域的开放和体制改革,营造对物质和精神领域全面开放的发展氛围。 实施优项目带动。一方面通过自主建设一批、招商选资一批、争取国家一批,招来并留住一批外来大项目;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尽快形成规模集聚明显、专业特色鲜明、产业链配套的临江产业基地。

构筑大物流枢纽。依托港口和交通要道,以枢纽型区域物流和中转型产业物流为重点,建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节点,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服务和支撑临港产业发展,强化九江在区域经济中的中心地位。

形成强集聚格局。按照空间开发适宜性,合理集中配置产业和城镇空间,避让生态空间和农业用地。引导各类要素向适宜开发空间集中,使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形成产业和城镇集聚发展、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

保育好生态环境。沿江的开发必须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底线,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来促进沿江开发建设,以控制污染来搭建沿江开发的环境平台,以空间合理开发来保障生态环境长久活力。

第二章岸线资源评价与利用

九江沿长江岸线总长152公里,一级岸线46.4公里,占30.53%,主要分布在码头镇、永安乡、大桥、金砂湾、马垱矶等区域;二级岸线 46.12公里,占30.34%,主要分布在石油公司、城子镇、新开河、乌石矶、马垱过河标、娘娘庙等区域;三级岸线30.02公里,占19.75%,主要分布在海后码头、永安闸、新港、万佳码头;四级岸线29.46公里,占19.38%,主要分布在葫芦山、梅家洲、叶家洲过河标等区域。目前已利用岸段长度为14.55公里,利用率约为9.57 %。其中,港口码头、工业、过江通道、取水口分别占已利用岸线的58.5%、36.53%、4.14%和0.82%。 一、岸线资源开发原则

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深水岸段作为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布设的最佳岸段,是建设港口码头和大运量、大耗水工业的理想岸段,应严格控制,留作深水泊位使用。浅水岸段可发展养殖业和生态农业,也可作为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控制使用。 不同占用方式协调发展。根据岸线资源条件,合理确定适宜建设港口、工业、生活、旅游休闲和保护生态岸线,平等兼顾生产岸线与其他岸线的公平利用,使岸线使用更为有效、充分和合理。

上下游协调。开发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上下游的河势稳定和生态安全。重点协调污染较严重的生产性岸线和取水口、城镇等生活岸线占用;协调上游利用可能对下游河势产生影响的占用方式等。

近期和长远相结合。利用岸线资源必须有长远的眼光,近期开发要为远期发展预留岸线,对开发前景良好但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应该予以保护,禁止乱占乱用,为未来的大型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储备岸线。

集约利用。集约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建设公用码头,控制货主码头和单位占用岸线。鼓励产业沿纵深方向集中布局,尽量少占岸线,努力实现岸线的集约利用。 二、岸线资源功能分区与布局

依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集约利用、注重效益,远近结合、留有余地,生态优先、协调开发等原则,进行岸线功能分区与布局。九江市岸线功能分区和布局如下:

工业发展岸线。主要岸段包括石油公司码头到下信杆、狗头矶到下信杆、磷

肥厂码头到新港、沙红屋到永和洲沿岸标、红光码头到叶家洲过河标、彭郎矶到港航所码头等,岸线长47.52公里,占九江岸线的31.26%。

港口岸线。主要岸段包括海后码头到石油公司码头、永安闸到浴塔、鑫丰码头到外贸码头、永和洲沿岸标到红光码头、翔升造船厂到彭郎矶等,岸线长29公里,占九江岸线的19.08%。

城市生活与旅游岸线。主要岸段包括石油公司码头到狗头矶、航运局油码头到武警码头、梅家洲到湖口、湖电到沙红屋、九号圩到翔升造船厂等,岸线长13.93公里,占九江岸线的9.17%。

过江通道控制岸线。主要岸段为瑞昌水厂到海后码头、浴塔到鑫丰码头、武警码头到磷肥厂码头,岸线长3公里,占九江岸线的1.97%。

取水口岸线。主要岸段包括仙姑山罐形岸标到瑞昌水厂、城子镇到菖红屋上、外贸码头到航运局油码头、竹补到沙红屋、八号埂到九号圩等,岸线长10.41公里,占九江岸线的6.85%。

生态保护岸线。主要岸段包括尖山到仙姑山罐形岸标、下信杆到城子镇、新港到梅家洲、湖口到湖电、叶家洲过河标到八号埂、港航所码头到娘娘庙等,岸线长35.23公里,占九江岸线的23.18%。

预留岸线。主要为菖红屋上到永安闸和娘娘庙到皖赣边界两段岸线,岸线长12.91公里,占九江岸线的8.49%。 具体各岸段开发方向如下:

尖山—仙姑山罐形岸标。长1.45公里,岸前水深大于5米,后方陆域条件差,山体近岸,综合条件等级为三级。少量为江州造船厂码头占用,规划为生态保护岸线。保留江洲造船厂码头,并确保其使用不影响生态岸线。

仙姑山罐形岸标—瑞昌水厂。长1.1公里,岸前水深大于5米,后方陆域山体贴岸,综合条件等级为三级。现为瑞昌取水口占用,规划为取水口保护岸线。 瑞昌水厂—海后码头。长1公里,岸前水深大于5米,后方陆域山体贴岸,综合条件等级为三级。规划为过江通道控制岸线。

海后码头—石油公司码头。长3.51公里,岸前水深大于5米,岸线稳定,综合条件等级为一级。现有海军后勤、砂石总公司、亚东水泥厂、汽车轮渡等码头占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