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学》练习题答案(第一版) (1)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普通逻辑学》练习题答案(第一版) (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有恒产者可能有恒心。(真) 有恒产者可能没有恒心。(假) 2.不劳动者一定得食。(假)

不劳动者可能得食。(假) 不劳动者可能不得食。(真)

3.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一定会获得学士学位。(真)

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一定不会获得学士学位。(假) 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可能会获得学士学位。(真) 4.明天一定会下雨。(假)

明天一定不会下雨。(真) 明天可能不会下雨。(真)

九、请根据规范判断的对当关系,指出哪些规范判断正确时下列规范判断为错误的。

1.当“公民允许不信仰宗教”或“公民必须不信仰宗教”正确时, “公民必须信仰宗教”错误。

2.当“中国人允许学外语”或“中国人必须学外语”正确时, “中国人必须不学外语”错误。 3.当“每个人必须遵守法律”正确时, “允许个别人不遵守法律”错误。 4.当“大学生必须不自主创业”正确时, “允许大学生自主创业”错误。

第四章 判断(下) (P134~140)

一、填空题

1~5 C –A –D –B -C 6~8 A –D -B 二、填空题

1. 在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 肢判断 联结项 联结项 肢判断的真假 2. 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 p并且q

3.至少有一种存在 相容选言 不相容选言 4. 某一事物情况为另一事物情况条件 前件 后件 5.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6.等值 (p→q)←→(q←p) (p←q)←→(﹁p→﹁q) 7.否定某个判断而形成 ?p 8.?p∨?q

9. p∧?q 10.联结词 肢判断 真假值(或逻辑值) 三、指出下列选言判断中的逻辑错误,并做简要说明。

1.应为相容选言判断,误用了不相容选言判断。 2.应为不相容选言判断,误用了相容选言判断。

3.应为联言判断:高等学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此处误用了相容选言判断。 4.应为相容选言判断,去掉“二者必居其一”。 5.选言肢不穷尽,还有自然起火。 四、指出下列假言判断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应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必须科技创新。”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强加条件

3.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4.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5.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6.应为充分条件,改为“如果……就……” 五、在括号中填上“真”或“假”。

1. 假 2.真 3.假 4.真 5.真假

6.假 7.假 8.真 9.真 10.真 六、指出与下列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并写出等值公式。

1.有的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 ?SAP←→SOP 2.所有的正确思想都不是头脑里固有的。 ?SIP←→SEP

3.他或者爱好文艺,或者爱好体育。 ?(?p∧?q)←→(p∨q) 4.植物生长不良或者由于既缺水又缺肥,或者由于既不缺水,又不缺肥

?(p∨*q)←→(p∧q)∨(?p∧?q)

5.掌握了丰富材料,并不能写出好文章。 ?(p→q)←→(p∧?q) 6.或者学习成绩好,并未能获得奖学金;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而能获得奖学金。

?(p←→q)←→(p∧?q)∨(?p∧q)

七、下列判断哪些是等值的?哪些是不等值的?

1.3.6.是一组同素材的判断,分别是 SAP 、 SAP、?(SOP),三者等值; 2.4.5.是另一组同素材的判断,分别是SEP、?SEP、SIP,其中4、5等值。 八、下列各组判断是否等值,试用真值表判定之。

1. p∨q ?p→q p T T F F q T F T F ?p F F T T p∨q T T T F 二者同真同假,故等值。

2. ?(p∨q) ? p ←q p T T F F q T F T F ?p F F T T ?q F T F T p∨q T T T F ?(p∨q) F F F T ?p←q F T T T ?p→q T T T F 二者并非同真同假,故不等值。

3. P ←q p∨?q p T T F F q T F T F ?q F T F T p←q T T F T 二者同真同假,故等值。

4. ?(p∧q) ?p∨?q p T T F F q T F T F ?p F F T T ?q F T F T p∧q T F F F ?(p∧q) F T T T ?p∨?q F T T T p∨?q T T F T 二者同真同假,故等值。

九、请运用真值表解答下列问题。

1.

p q(B) ?p ?p∨q(A) p∨q(C) T T F F T F T F F F T T T F T T T T T F A、B、C不同真为第二行和第四行:q均为假,而p一真一假,因此可以断定“小周不当选学习委员”,不能断定“小张当选班长”。

2.

p T T F F q T F T F ?p F F T T ?q F T F T ?P→?q(A) T T F T ?q→p(B) T T T F P∨˙q(C) F T T F 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为第二行:P真q假,即选派李经理,不选派王经理。 3.

p T T F F q T F T F ?q(金) F T F T p←q(林) T T F T 满足题目要求的是第一行:甲第一,丙第二,乙第三。

十、以p、q、r…等表示肢判断,写出下列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

1. (p∧q)→(r∨s)

2. (p∧q∧r)→(s∨˙t)∨u 3. (p∨q∨r)→(s∨˙t)

4. ( ARB→(ARC→A))或(p→(q→r))或p∧q→r 5. (p∧q∧r)→(s∧t)

十一、分析题

1.题目要求“如果被告不能打开这架照相机,那么这架照相机一定不是他的”,即相当于“只有被告打开相机,这架相机才是他的”,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被告”却理解成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被告打开相机,那么这架相机就是他的”。故他的理解是不对的。

按照题目的要求,当被告打开相机时,并不能肯定相机就是他的; 而当被告不能打开相机时,可以肯定相机一定不是他的。

2.乙的理解是对的。

题干:?(SAP1∨SAP2∨SAP3) 甲:?SAP1∨?SAP2∨?SAP3 乙:SOP1∧SOP2∧SOP3 丙:?SOP1∨?SOP2∨?SOP3 可见,只有乙和题干是等值的:

?(SAP1)∧?(SAP2)∧?(SAP3)←→SOP1∧SOP2∧SOP3

第五章 逻辑基本规律 (P160~165)

一、单项选择题

1~5 C –C –B –B -C 6~8 D –B - D 二、填空题

1. 同一 矛盾 排中 2. 客观事物的相对静止 3. 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

4. 自相矛盾 模棱两不可或模棱两可 5. 真 假 假 真 三、下列各题是否合乎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1.不违反逻辑规律,是从不同角度说明逻辑学。 2.自相矛盾。“万籁俱静”与“风声响”矛盾。

3.不违反逻辑规律,符合辩证法。 4.违反同一律,混淆概念。 5.违反同一律,混淆了语言本身与语言内容两个概念。 6.自相矛盾 7.对于歼灭人侵之敌,有三种办法,否定其中两种,不违反排中律。 8.自相矛盾

9.SAP和SEP可以同假,不违反排中律。 10.违反排中律,模棱两不可。 四、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甲:SAP;乙:SIP;丙:SEP。可见,乙和丙的话矛盾,甲说的是真话,所以,B组的组长是团员。 2.(1)SAP;(2)SAP(这个S是P);(3)SIP;(4)SOP。可见,(1)和(4)矛盾,其中一真一假,所以(2)和(3)中还恰有一真。因为二者是差等关系,所以如果(2)真则(3)一定是真的,这与题意矛盾。所以(2)必然是假的,即甲班赵云不是上海人;由此得出(1)假(4)真,即甲班有人不是上海人。

3.甲:SIP;乙:?p→q;丙:?r∧?q;丁:SEP。可见, 甲和丁矛盾,其中一真一假,因此乙和丙都说对了,即两者为真。既然丙真,那么?q为真。由乙和丙可推得:((?p→q)∧?q) → p,即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

第六章 演绎推理(上) (P217~223)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C-B-C 6~10 B-B-C-C-A 11~12 B-D 二、填空题

1.真实 有效 2.不得周延 可周延可不周延 3.有些大学生是年青人 有些年青人不是非大学生

4.凡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也就断定了这类对象中的任何部分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5.小项 大项 6.256 24

7.肯定 8.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必须站出来 三、对下列判断分别进行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并写出其公式。

1.“有些鸟是益鸟”(SIP)换质为“有些鸟不是非益鸟”(SO?P),换位为“有些益鸟是鸟”(PIS)。 2.“有些行为是不礼貌的”(SI?P)换质为“有些行为不是礼貌的”(SOP),换位为“有些不礼貌的行为是行为”( ?PIS)。

3.“所有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SAP)换质为“所有习惯都不是不可以改变的”(SE?P),换位为“有些可以改变的是习惯”(PIS)。

4.“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不是不可知的”(SE?P)换质为“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知的”(SAP),换位为“所有不可知的事物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PES)。

四、下列判断如何换质位,请举例说明。(举例略)

1.SAP → SE?P → ?PES → ?PA?S → ?SI?P → ?SOP

SAP → PIS → PO?S

2.SEP → SA?P → ?PIS → ?PO?S

SEP → PES → PA?S → ?SIP → ?SO?P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