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吉水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

一、需求分析

殡仪馆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殡仪馆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口,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根据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21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和死亡人口将达到相对的高峰期。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规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特征为制定殡仪馆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殡仪馆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治丧场所。

**县殡仪馆服务范围为全县13个乡(镇)17.1万人。**县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全县有汉、畲、回、苗、满、土家、侗、布依、壮、蒙古、彝、仡佬、高山、仫佬、纳西、东乡等16个民族。**是中央苏区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

根据《**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全县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十一五期间(2001~2005年)全县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70‰,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2‰。“十一五”期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3.5%以上,并逐年稳步提高,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年出生水平控制在13‰以内,自然增

—13—

长率控制在7.4‰以内,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15‰以内,到2010年末,计生总人口控制在17.56万以内(不含流动人口)。

另外,据**县统计数据,2004年至2008年间,死亡人数4295人(2004年829人、2005年852人、2006年816人、2007年881人、2008年917人),年均死亡率5.11‰。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项目服务区现状总人口约17.1万人,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11‰,则现状(2008年)火化量每年约917具,平均每天2.5具;随着县境交通区位大幅改善,工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至中期(2020年)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2%测算,即年火化量为1163具;远期(2021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3%测算。

二、项目服务规模与建设标准 1.项目服务规模

规划服务能力:通过上述估算及火化工作效率分析,火化车间规划安排2台燃油焚尸炉,最高年殡殓业务量可达1300具(3.56具/日)。而根据上述项目服务需求分析可知,项目服务区在16年后死亡人数才能达到1300具/年以上,因此,该项目建设可满足项目服务区相当长时间内的服务需求。

2.建设标准

该项目将严格按照《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中第一至第二十二项有关要求并按三级馆进行建设,综合评分达360分以上。远期目标努力把**殡仪馆建成二级馆,综合评分达480分以上。

—14—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1.地理位置

**县地处福建闽西北部,东临顺昌,南接沙县、明溪,北与邵武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5ˊ-117°40ˊ,北纬26°26ˊ-27°04ˊ。

根据“项目选址意见书”,**县殡仪馆新馆址位于**县县城西郊下瑶三里牌,距离城区3公里。现状用地呈南北长、东西窄长条形状,东临乡村公路和金溪河,南、西、北均与山体为界。场地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用地高差较大,最高处高程227.7米,最低处高程为入口处187米。

项目选址处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2.用地面积及土地权属类别

现有总用地面积41280平方米,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供地方式为划拨。土地权属类别为村镇集体用地。

二、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象特征

**县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具有大陆型气候特征,兼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县年平均气温19.0℃,年平均风速0.8米/秒,多年静风频率55%,多年平均降水量1676.3毫米,

—15—

主导风向为北风及南风。

(2)水文特征

**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47条,其中最大溪流为金溪,由西向东斜贯全境,在高唐镇的黄坑口村流进顺昌汇入富屯溪。金溪在境内长达93公里,流域集水面积61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天然径流总量60.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89立方米/秒。县内汇入金溪的各级支流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23条,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5.68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19.85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55.6%。

(3)地形地貌特征

**县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属武夷山脉大桥岭支脉分支,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中部稍为平坦,呈斜长方形状。金溪由西南向东斜贯全境,地形多样性、区域性差异较大,地貌类型以低山和丘陵为主,类型多样,海拔高差显著,一般在800米以下,最高海拔西南部龙栖山1620.4米,最低海拔黄坑口仅为138米,平均坡度27度左右。

项目区属山区丘陵地带,场三面环山,海拔在187-227.7米之间,场地呈东低西高、南低北高之势。

(4)地质

**县地处闽西北隆起南缘,地层划属四明山——武夷山分区邵武小区。地层发育较全,从上元古界至第四纪均有分布。根据综合分析,可划分28个地层单元,其中变质岩分布最广,约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火山岩地层为次,沉积岩地层面积最小。**县属加里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