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音乐史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西欧音乐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邓斯泰布尔:1390-1453.重要的英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当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其音乐语言的基本因素到体裁,都对15世纪初的大陆音乐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他除了创作常规弥撒的套曲之外,还写了很多三声部的经文歌。

勃艮第尚松:尚松是勃艮第乐派最有特色的作品,他们继承了14世纪的传统,仍是采用三声部织体和以支撑声部——高音部的二重唱作为结构的基础。旋律和对位中出现了更多三和弦的音响,三个声部的音响更加一体化。 1、什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解释他对当时音乐艺术的影响。

人文主义是指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一种哲学态度,也用来指14—15世纪遍及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潮也导致了音乐风格的一些变化,例如这时的作曲家开始有意识的追求用音乐更好的表现歌词的音韵、意义和情感,使音乐与诗歌更紧密的结合起来,结果,文艺复兴时期不仅出现了很多具有强烈个性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音乐风格,而且最终形成一种遍西欧的国际性的音乐语言和一系列重要的音乐体裁,这时的音乐家已不再把自己仅仅看做教会的仆人或艺术工匠,而是看作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即面向来世也通向现实,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被神所接受,又能得到人的理解和欣赏。他们在创造中追求从中世纪的思想方式和作曲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音乐剧有了更多的人的个性与情感的表现。

2、简述杜费和若斯堪的音乐风格。

①杜费是15世纪早期最伟大的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综合了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各种因素,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风格。作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了15世纪所有主要的音乐体裁——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其中以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创作最为突出。

②若斯堪·德·普雷是16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音乐大师,尼德兰与意大利音乐文化的撞击,使北方的作曲家们对和声的可能性和调性的组织力量有了新的认识。若斯堪改进和发展了以杜费为代表的早期文化复兴的音乐语言,使之更灵活,更有表现力,更适于表达作曲家的思想,他在创作中竭力冲破当时音乐语言的局限来达到强烈的个性表现。若斯堪的作品比较多,包括18首弥撒、100首经文歌和70首世俗作品。 第六章

彼特拉克:14世纪意大利诗人。大部分早期牧歌的作曲家都曾为这位诗人的作品谱曲。那些是个既严肃又高雅。语言十分讲究,这促使牧歌的音乐比过去有了更高的水准。

英国牧歌:英国牧歌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很大影响,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英国牧歌风格。这种牧歌虽然也是为无伴奏的独唱声乐而作,但其中很多在出版时也表明可以用弦乐器取代或重叠一些声部。

绘词法:指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的表现的谱曲方法。由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若斯坎首创

1、简述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产生和发展。

①16世纪20年代,一种新型的世俗歌曲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就是牧歌。从1530年到1600年,先后有两千多卷牧歌集出版,促使它成为16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

②这种牧歌与14世纪的牧歌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它的前身,叫做弗罗托拉,这是一种世俗歌曲形式,歌词是轻松的或讽刺性的分节诗。它的创作特别集中在意大利的费拉拉曼图阿等宫廷中。

③、早期牧歌的发展与当时对14世纪意大利诗人皮特拉克的复兴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大部分早期牧歌的作曲家都曾为这位诗人的作品谱过曲。那些诗歌既严肃又高雅,语言十分讲究,这促使牧歌的音乐也比过去的弗罗托拉具有了更高水准。 ④最初的牧歌是在贵族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们的社交场合和其他聚会中演唱的。后来,特别是到了文艺复兴晚期,音乐赞助者们开始为了宫廷的娱乐而雇用专业的歌手来演唱牧歌。在费拉拉等地甚至出现了女性的演唱牧歌的团体。

⑤牧歌的歌词通常是严肃而优雅的,带有诗意,主题感伤或田园风味,到了文艺复兴后期,变得更加强调感官的审美。

⑥在音乐上,牧歌起初都是四声部的,大约16世纪50年代以后,五声部的牧歌成为典型的形式。

早期:阿卡代尔特。代表作《洁白而温顺的天鹅》。他把弗罗托拉的一些特点与母个新特点结合起来,包括多变的人声组合、终止式的重叠,以及对歌词重音和意义的大量关注等。

中期:罗尔。出生于弗兰德,他的音乐特点首先在于其情感的直接性和表现性。他的作品开始了牧歌发展的新阶段,展示了成熟牧歌的很多特点,如主调和模仿复调的交替,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更换,用休止符造成音乐停顿,以及远关系和弦并置。

晚期:马伦齐奥,最多产的牧歌作曲家之一,善于运用绘词法和制造强烈的音乐对比。

杰苏阿尔多。音乐运用非常奇特的和胜于言,以远关系调的和声并置为特征,充满了高度的不协和音与令人惊讶的半音体制

蒙特威尔第。集16世纪文艺复兴的复调技巧之大成,开创了17世纪的巴洛克音乐之先河。 2、英国牧歌

1588年,尼科拉斯·杨出版了一本英语版的意大利牧歌集《阿尔卑斯山那边的音乐》,开始了英国人将近40年之久的牧歌创作的时尚。英国牧歌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很大影响,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英国牧歌的风格。这种牧歌虽然也是为无伴奏的独唱声乐而作,但其中很多在出版时也表明,可以用弦乐器取代或重叠一些声部。英国牧歌最重要的作曲家是莫利和威尔克斯。 第七章:

众赞歌:众赞歌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他的歌词通常是分节体的的文诗歌配以单声部的旋律。典型的众赞歌是短小的,旋律易于演唱。其功能大体上相当于天主教中的素歌。

拉索: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晚期的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帕里斯特里纳属于同时代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创作范围广泛,体裁、风格和技巧都非常多样化,他的音乐语言精美而生动,特别注重词与曲之间的配合,力图最有效的依据歌词内容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音乐。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答:宗教改革:在16世纪,由于各国的宗教改革者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目标,宗教音乐也呈现出不同的地方形式,但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总赞歌的创作,是最有特点的。

1,路德宗教改革:.改革举措:

①1571年,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纲领》,主张在教会内部进行改革,而不是建立一个新的教派。

②马丁.路德领导创作了一种新型的会中演唱的歌曲——众赞歌

③他缩短和简化了弥撒仪式,在1526年创造了一种供人数少的会众使用的《德语弥撒》。肯定了音乐传播教义方面的重大作用及教育功能。 理论基础:他的挑战是以人文主义的原则为基础的 2、产生:1545年-1563年间,特伦特宗教会议。 帕勒斯特里纳

① 帕勒斯特里纳(Palestrina,1525-1594),特伦特宗教会议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宗教音乐改革”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 帕勒斯特里纳风格

1、经常运用沉着而均衡的拱形旋律,以级进为主,偶尔有跳进,但随后立即用反向级进加以缓和。

2、各声部的模仿点彼此重叠,形成流畅的对位织体。 3、避免对自然音调式系统以外的半音的运用。 4、采用有规律的和声节奏。

5、小心地处理不屑和音,把和声外音限定在各种延留音和经过音之中。 6、他的旋律线条的结合经常形成今天的三和弦。

7、他的作品大都是复调对位风格的,有的也混用主调和声式的织体。 8、他的作品追求纯净的宗教情感,努力排除过分的主管表现。 9、作品:《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

同时代的作曲家还有拉索,维多利亚,伯德等。

2.威尼斯的代表人物和创作特征。

代表人物:维拉尔特、A.加布里艾利、G.加布里艾利,以及扎力诺和梅鲁洛等。 创作特征:他的很多经文歌是为两个或更多合唱队而作的,它们彼此呼应,交替演唱,形成宏伟的气势。复合唱的形式虽然并不起源于威尼斯,但却在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名声。这些合唱采用赋予色彩性的主调和声织体,并不是复杂的模仿复调。加布埃利的双合唱通常都有器乐伴奏,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声乐与器乐的声部是可以互换的,但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探索了更多的符合乐器语言特性的写作方法。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特别喜欢创作器乐合奏曲。

坎佐纳(Canzone)——最早的器乐作品在16世纪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器乐形式。 G.加布里艾利创作的坎佐纳代表了这一体裁的顶峰。他的作品器乐运用预示了巴洛克时期的协奏风格。 第八章.

1.通奏低音:很多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其中,有一个单独的旋律线条,还有一个在下方支持它的基础低音,这个低音是从和声上加以构思的。这个突出两端的主调织体是由数字低音记谱法记录下来的,这种方法也称通奏低音记谱法。其中,作曲家只写出旋律和低音线条,而把中间的声部留给演奏者即兴完成。如果在一个低音上方的和弦不是根音位置,就需要在该音上标记数字,指示出低音上方的音程,以便演奏者据此奏出恰当的和声。这种演奏方法叫做数字低音的“实现”。这个词也用来指演奏通奏低音的乐器组,通常包括键盘乐器和低音乐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