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2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智力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

石晓辉 副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提纲:智力障碍概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智力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一、智力障碍概述 智力障碍的定义:

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表现于概念、社交和实用适应技能方面)的显著缺陷。这一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

——美国智力和发展障碍协会(AAIDD,2010)

定义的要点1:智力的明显缺陷;2:适应行为的明显缺陷;3: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智力障碍的成因

1:产前原因:遗传、毒素、孕妇腹部受到冲撞、母亲患有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的疾病

2:产程原因:胎盘机能不全,分娩过程异常,助产导致的外伤,感染,出生时的头部损伤 3:产后原因:脑外伤,感染,退化病,癫痫,毒素代谢失调,营养不良 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唐氏综合症患者;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约3/4脑瘫儿童伴有智力障碍

二、智力障碍学生的特征

智力障碍人士也是有着独特才能和潜能的个体。 1.注意力:有意注意缺陷明显;注意稳定性差

2.知觉理解:难以快速、有效、全面地感知信息;用抽象的语言去解释感官所得到的信息时存在困难

3.记忆力:记得慢,忘得快;易记住形象直观的内容,难以记住抽象复杂的内容;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能有出色的记忆力

4.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缺陷明显,表现表现为概念形成、判断、推理等方面的困难;思维混乱、缺乏连贯性、条理性;思维刻板,缺少变通,缺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言语:部分智障儿童口齿不清;语言表达不准确;语言理解能力有限

6.情感:智障儿童的情感是正常的;情感状态较为笼统、简单;情感表达较为直接 7.意志:缺少目标;缺少对自身行为的监督与调节能力;缺少主见,易受暗示

8.品质:轻度智障儿童单纯善良;中重度智障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关心他人的意识 (智障男孩做视障同学的“眼睛”)

9.社交:认知、言语方面的缺陷影响到他们与人的交往

10.自我意识:轻度智障儿童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对自己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中、重度智障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个性等难以形成体验 三、智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1.降低学术型课程要求

2.非学术型课程依智障儿童能力调整要求 3.增加功能性课程 (二)调整教学方法

1.任务分解;2。变抽象为直观;3。有效反馈;4。经常测评 (三)利用同伴帮扶 耐心、爱心、恒心

1

多重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陈琳 副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第一节 多重障碍概述

什么是多重障碍?谁是多重障碍学生? 一.定义

多重障碍( multiple handicaps ),亦称多重残疾或综合残疾。

多重障碍,指生理、心理或感官上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合并出现的状况(如盲聋、智力落后兼肢体障碍等)。 ——中国《特殊教育词典》 多重障碍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或感官上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合并出现的状况,并且障碍间不具连带关系且非源于同一原因造成。多重障碍状况的合并会造成重度的教育需求,并非某单一障碍所设的特殊教育方案所能解决。 多重障碍的原因——

成因多种且复杂。无法找出所有成因。

两个主要系统:病源分类系统;生产过程的时序,就产前、产中、产后这三个阶段加以探讨。 出现率——根据2006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多重残疾人数1352万,占16.30%。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14岁学龄残疾儿童有246万人,其中多重残疾儿童75万人,占总数的40.99%。

多重障碍的分类——以儿童身上所具有的主要障碍进行分类;以儿童身上所具有的障碍数量来分类。

第二节 多重障碍学生特征

障碍的程度与障碍发生部位的不同形成极大的差异;

并非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的联合存在,而是构成另一种独特的障碍。 一.智力功能:

多数存在智力障碍;少部分智力水平正常;在学习和适应环境方面受到极大限制。 二.学习效率:

速度缓慢;保持和迁移能力差;需要更多指导;不断尝试 三.思维概括:

抽象思维能力差;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困难;抽象材料学习效果更差

四.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能力有限;语言或非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困难;可能没有口语;用不适当行为表达自己需求

五.身体运动:

身体运动能力有限;需要他人帮助和辅具支持;可能是与身体疾病状况联系 六.生活自理:

多数无法生活自理,需要他人帮助;需对自理能力进行特殊训练 七.问题行为

常伴有刻板行为、自伤行为、攻击行为、自我刺激行为等。 八.天赋与潜能

视障兼智障的吕文贵对音乐过耳不忘;视障、全身瘫痪、无法言语的庄馥华用点头的方式写出两百多首诗;啄木鸟画家——黃羿蓓

2

第三节 多重障碍学生融合教育 学什么?如何学? 一.教育内容

(一)学科学习:

无法掌握同龄儿童能够掌握的学科知识;甚至无法参与学校的学习;仍然需要接受基本的学科知识的教育。 (二)适应性技能

沟通和社交技能;自我照顾技能;休闲技能 选择学习内容注意点:

1.功能性:满足适应环境的需求、实用、从生活出发。 2.适龄性:考虑他们的实足年龄,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智龄。 3.选择性: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一些日常的选择。 二.教育原则

1.部分参与原则(促进融合) 2.积极行为支持原则(改善行为) 3.小组教学原则(提高效果) 三.教育方法和过程

1.精确评估儿童现有的水平; 2.具体明确的教育目标; 3.任务分解小步教学;

4.提供明确的指示或提示; 5.给予适当的反馈与强化; 6.善用保持和迁移的促进策略; 7.直接而及时地学习评测 案例1 小亚的故事: 出生时就患有脑膨出,这使得他发育迟缓,智力落后,时有癫痫发作,存在明显的视力障碍。 小时候,他的疾病经常发作,经常住院。4岁时,他母亲病重期间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养中心,此后一直生活在那里,家里人会经常去看他。在那里有专门人员的服务。

在学校里他的同学轮流帮助他读书、画画、记笔记,他在普通班学习半天,其余时间接受相关的治疗。学校里有他自己的专用教室。老师努力使他在学习和发展中更为积极。他从专门的治疗师那里接受全面的、系统的、一对一的治疗:每周一小时的全面身体治疗、两小时的身体适应教育、一小时的作业治疗、半小时的视觉刺激。他的老师也对他进行干预和沟通训练。这样的努力使约书亚可以和其他无障碍的同学一起上日常生活技能课,他们还能一起吃午餐。

案例2 妮妮的故事:

她出生过程中缺氧导致了障碍——严重的听觉、视觉障碍、言语语言能力损伤。 妮妮在幼儿园的课程包括:

自我照顾:到达学校后脱鞋并穿上拖鞋(需要他人帮助完成) 营养:选择零食(涂花生奶油,同时练习了精细动作) 社区责任:互相认识(同伴帮助下完成) 学科教学:计数1-9

妮妮使用非符号语言(身体语言)和同伴沟通,用迅速眨眼表述“我害怕”、用打呵欠表示“讨厌某人或事”

3

肢体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徐冬晨 副教授

第一节 肢体障碍概述 一.定义:

肢体障碍(肢体残疾):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二.分类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三.分级

一级(极重度):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二级(重度):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一级中的情况除外);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级(中度):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二级中的情况除外); 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四级(轻度):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大于等于50mm; 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后凸大于70 度或侧凸大于4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单侧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