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运动生理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不同强度、不同形式的运动需要不同的能源系统供能作为基本保证; 例:有氧——马拉松;酵解——中、长跑

一切运动过程的能量供应均由三个系统不同比例混合供能,比例取决于运动性质和特点。 例:篮球:运球、投篮;足球:快速奔跑、射门 1.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 2.运动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糖:首先分解肌糖原——血糖(运动5—10分钟后)——运动时间延长,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脂肪:运动30分钟输出功率最大,在糖类动用并消耗,且供氧充足时大量动用 蛋白质:30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 3.健身运动的能量供应

健身运动特点:种类多,强度低(50—70最大摄氧量%),时间长(30—60分钟)

第三节 体温 一、正常人体温度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一)体温的测定

测定的常用部位包括口腔、直肠和腋窝。

直肠温度:正常值为36.9-37.9oC;口腔温度:约比直肠低0.3oC;

腋窝温度:约比口腔温度低约0.4oC。习惯上,常采用方便的测定部位即口腔及腋窝。 (二)影响体温的因素 1.昼夜节律; 2.性别差异 ;

3.年龄差异:新生儿和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成人略高于老年人。 4.肌肉活动:进食、肌肉活动、情绪激动等,机体的产热增多体温升高。 5.其他 二、体温调节 (一)产热过程

1.产热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一般高于基础代谢25%,而运动时的产热量最多可比安静时增加l0-20

29

倍。

2.产热部位:安静状态时,主要是内脏;运动状态时,主要是骨骼肌 (二)散热过程 1.散热途径:四个 (1)皮肤散发大多数热量; (2)经呼吸道蒸发散发小部分热量; (3)随尿、粪排泄散发

(4)通过加温冷空气、冷食物而散发少量热量。 2.皮肤散热方式:人体最主要的散热途径。 (1)辐射散热:

① 概念:体热以红外线的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的物体。 ② 取决因素:气温、机体散热面积 ③ 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占60%。 (2)传导散热

① 概念:是指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与它相接触的较冷的物体。 ② 取决因素:接触物体的温度和导热性能 (3)对流散热

① 概念:是指体热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 取决因素:气温和风速。 (4)蒸发散热

① 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 ② 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2. 运动中体温的变化及调节

运动中体温的适度升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加快收缩速度;加快肌肉血流速度和加大血流量;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及二氧化碳的交换,有利于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3. 服习

人体对高温或低温环境所产生的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生理过程,称为对气候的服习。

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其体温调节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对冷及热环境的服习,这样才能保证在特殊气温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

第六章 肾脏机能

30

第一节 肾脏的基本结构 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三段。 了解滤过膜的结构。

肾脏的排泄途径:肾小球、肾小囊、近球小管、髓袢、远球小管、集合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脏除有排泄功能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

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血液经过两次小动脉(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和形成两套毛细血管网(肾小球和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网)。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尿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三个环节。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这种液体称为滤液或称原尿。血细胞和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不能滤过,仍保留在血液中。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和各种粒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大分子物质极少滤过,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则不能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总面积即滤过面积,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尿的生成。 2.有效滤过压:是滤过作用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3.肾血流量:激烈运动时肾血流量大为减小。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近曲小管是重吸收量最大、重吸收物质种类最多的部位。 重吸收方式:被动重吸收和主动重吸收 重吸收特性:选择性、有限性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31

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新陈代谢的产物(如H+、K+ 、NH3等)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作用。

四、尿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尿量 1. 尿的成分

2.尿的颜色:淡黄色透明液体 3. 尿的比重:1.010-1.025 4. 尿的酸碱度:5.0-7.0 5. 尿量:1-2升 /日

第三节 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维持体内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二是通过循环血量的改变。 1. 血浆晶体渗透压:

人体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多→尿量减少 水利尿:一次性大量饮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 2. 循环血量、血压:

循环血量减少→对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迷走神经传入中枢冲动减少→反射性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多→尿量减少

血压下降→对压力感受器刺激减弱→迷走神经传入中枢冲动减少→反射性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多→尿量减少

二、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 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 2. 尿的酸化

3. 铵盐的形成:排酸保碱,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一、尿量

运动后尿量主要受气温、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泌汗和饮水量等因素影响。如果在夏季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或强度虽不大但时间长的运动时,由于大量泌汗,故尿量减少。

3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