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上看初高中物理教学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从课程标准上看初高中物理教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从课程标准上看初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改实施以后,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由于初高中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使得物理教学在衔接上出现了问题。笔者利用我校的先决条件,组织了经验丰富的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围绕《课标》讨论了我们进行衔接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下面我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程性质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里就体现了物理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延续性,也对高中教师提出了要求,不但要研究高中《课标》与教材,也应去关注初中的物理教材。

二、课程理念

初中的物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同时关注个体差异;高中物理教学也 属于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共同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是高中物理在课程实施上,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

在课程实施上,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特点,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多的素材是来自与生活,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以及学科素养,提倡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在高中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课程目标

《课标》都从三个方面对物理教学提出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该说初中的知识是比较分散的,高中实施模块化教学,知识呈螺旋式上升,一个知识点第一次学到,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接着还要学习,而且难度越来越深,例如牛顿第二定律联系了力与运动,书上很快出现了关于失重和超重的讨论。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更加注重探究式学习,由于高中的课程内容较多,在同时注重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上,提倡多重学习方式,注重模型教学,对思维方法、数学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内容标准

初中教材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高中由于实施模块教学,教材内容更加细化。并且注重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利用动力学,能量等讨论电磁学问题

针对在以上的表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出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点

这里所说的衔接点,往往是初中与高中教学上脱节的地方。例如:在学习理想气体的等温变化规律一节,笔者就发现,学生对于气体压强的求解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生不知道连通器原理,液体压强公式不熟悉,所以教师事先如果要知道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对学生很有益。

例如关于摩擦力:初中教材是通过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引入,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这种定义在当时的情境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这句话本身给学生一种错觉,滑动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教师如果能够了解学生头脑中原来的知识,不妨抓住这个契机,重点讨论滑动摩擦力是否都是阻碍物体运动,既学到了重点,又将知识升华。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不少学生都会出现初中物理学习较好,而高中物理举步维艰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有时要给出必要的学法指导,不能完全沿用初中的方法来学高中物理。记忆、背诵公式这些不再能够解决高中物理问题。高中物理知识点多,联系紧密,属于链式教育。这里主要是在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脱节现象。而且一般的物理思维方法应在此期间形成。

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不少学生会出现必修一与必修二学习还可以,但是到了电场磁场,完全不懂的现象。这里主要是因为电场与磁场不如运动与力来的那么具体。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问题,应该注重模型教学的同时,尽可能的将能演示的实验都演示给学生看,例如用辉光球来演示电场的存在与电势差的意义等。适当的播发图片视频,增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对理论提出要求,平稳过渡,克服难关。

四、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呈现给学生的往往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学生好像每天都在解决十万个为什么,他们对这门学科充满了好奇。当各种实验展现在他们面前,又一一用简单的理论去说明时,学生更是加剧了对学科的喜爱。高中阶段,不少老师为了赶进度,多讲习题,几乎从不做实验,所以一方面让原来很多想踏入物理世界的学生进不了门槛,一方面又让很多抽象知识难以理解。例如讲解圆周运动中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到达最高点的条件时,若能够用实验向学生展示出物体不能静止的处于最高点,相信比多做几道习题来的有意义。

五、多给学生自由时间

教师往往喜欢布置很多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反复练习,以巩固当天的学习效果;很多教师喜欢在课上多讲一些习题,望学生能够多掌握几种解题方法,这当然是有一定意义的。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把强度增加到极限,而让他们失去了思考的时间,这无疑让学生觉得很累。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课上,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在课后,给他们阅读的时间。我们的学科,不只是追求会做几道习题,我们应该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自然学科,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用科学的语言去解释各种现象,多思考,多阅读,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喜欢我们的学科,学好这门学科。

六、注重图像教学

在高中从学习运动学开始,就遇到了图像问题,这里的图像实际上是物体实际运动情景的抽象,要完成 这样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不妨将教学进度减缓。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