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坏账损失 3.坏账损失 4.收账费用 净差额 48 65 17 -20 13 81 33 -30 -3 因此,应采纳甲方案。

多选。下列各项因素中,影响经济订货批量大小的有( )。 A.仓库人员的固定月工资 B。存货的年耗用量 C.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 D。保险储备量 答案:BC

判断。研究存货保险储备量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缺货成本的最小化。( ) 答案:错

单选。在存货的管理中,与建立保险储备量无关的因素是( )。

A.缺货成本 B。平均库存量 C。交货期 D。存货需求量 答案:B

已知ABC公司与库存有关的信息如下:

(1)年需求数量为30000单位(假设每年360天); (2)购买价每单位100元;

(3)库存储存成本是商品买价的30%; (4)订货成本每次60元;

(5)公司希望的安全储备量为750单位;

(6)订货数量只能按100的倍数(四舍五入)确定; (7)订货至到货的时间为15天。 要求:

(1)最优经济订货量为多少? (2)存货水平为多少时应补充订货? (3)存货平均占用多少资金? 答案:

(1)√2*30000*60/30=346(单位) 取100的整数倍为300单位。

(2)再订货点=平均日需求×订货天数+安全储备量 =30000/360×15+750

=1250+750=2000(单位) (3)占用资金=采购批量/2×单价+安全储备量× 单价 =300÷2×100+750× 100 =15000+75000 =90000(元)

某公司预计年耗用某材料80000公斤,单价20元/公斤,单位储存成本10元,储存固定成本每年50000元,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40元,假设该材料不存在短缺情况。

计算:(1)该材料的经济订货量;(2)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3)经济订货批量的平均占用资金;(4)年度最佳进货批次。

答案:

(1)经济订货量=√2*80000*40/10=800(公斤) (2)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800*10=8000(元)

21

(3)平均占用资金=800/2×20=8000(元) (4)全年最佳进货次数=80000/800=100(次)

第十二章

单选。容易造成股利支付额与本期净利相脱节的股利分配政策是( )。 A. 剩余股利政策 B. 固定股利政策

C.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答案:B

单选。主要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和养老基金管理人最不赞成的公司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答案:A

单选。公司采取剩余股利政策分配利润的根本理由在于 ( )。

A.使公司的利润分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B.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C.稳定对股东的利润分配额 D.使对股东的利润分配与公司的盈余紧密配合 答案:B

判断。一般情况下,公司通过发放股票股利增加普通股股本,普通股本增加前后,资本成本不变。( )

答案:对

多选。发放股票股利,会产生下列影响( )。

A.引起每股盈余下降 B。使公司留存大量现金 C.股东权益各项目的比例发生变化

D.股东权益总额发生变化 E。股票价格下跌 答案:ABCE

某公司年终利润分配前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项目 上年未分配利润 本年税后利润 股本(500万股,每股1元)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所有者权益合计 每股市价 金额 1000万元 2000万元 500万元 100万元 400万元(含公益金) 4000万元 40元

该公司决定:本年按规定比例15%提取盈余公积(含公益金),发放股票股利10%(即股东每持10股可得1股),并且按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1元。

要求:假设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账面价值成正比例关系,计算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流通股数和预计每股市价。

答案:

(1)提取盈余公积=2000×15%=300(万元) 盈余公积余额=400+300=700(万元)

22

(2)流通股数=500×(1+10%)=550(万股)

(3)股票股利=40×500×10%=2000(万元) 股本余额=1×550=550(万元) 资本公积余额=100+(2000-500×10%)=2050(万元) (4)现金股利=500×(1+10%)×0.1=55(万元)

未分配利润余额=1000+(2000-300-2000-55)=645(万元) (5)分配前每股市价与账面价值之比=40/(4000÷500)=5 分配后每股账面价值=(645+2050+700+550)/550=7.1727(元) 预计分配后每股市价=7.1727×5=35.86(元/股)

某公司2000年净利润为750万元,发放股利共225万元。过去10年间该公司的盈利以固定1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1年净利润为1200万元,预期投资额为900万元。预计2002年以后仍会恢复10%的增长率。

要求:如果下述股利政策互不关联,计算该公司2001年在不同的股利政策下需要发放的股利总额:

(1)股利按照盈利的长期成长率稳定增长。 (2)维持2000年的股利支付率不变。

(3)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投资额900万元中的30%以负债融资)。

(4)2001年的投资中,90%以留存收益投资,10%用负债投资,未投资的留存收益全部用于发放股利。

(5)2001年的投资中,30%用外部权益融资投资,30%用负债投资,40%用留存收益投资,未投资的留存收益全部用于发放股利。

答案:

(1)2001年支付股利=225×(1+10%)=247.5(万元) (2)2000年股利支付率=225/750 ×100% = 30% 2001年支付股利=1200×30%=360(万元) (3)内部权益融资=900×(1-30%)=630(万元) 2001年可支付的股利=1200-630=570(万元) (4)内部权益融资=900×90%=810(万元)

2001年可支付的股利=1200-810=390(万元) (5)内部权益融资=900×40%=360(万元) 2001年可支付的股利=1200-360=840(万元)

第十四章

单选。某公司拟发行5年期债券进行筹资,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2%,而当时市场利率为10%,那么,该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应为( )元。

A.93.22 B。 100 C。 105.35 D。 107.59

答案:D

计算债券发行价格的公式分为每年末付息一次和到期一次付息两种情况。故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有两个,分别为100*0.621(P/F,10%,5)+100*12%*3.791(P/A,10%,5)=107.59;100*0.621(P/F,10%,5)+ 100*12%*5*0.621(P/F,10%,5)=99.36。根据给出的选项,应选择D。所以该债券应该是每年年末付一次息。

甲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购入发行并计息的债券,该债券的面值为20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10%,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两次利息,到期时一次偿还本金。

要求:

23

(1)当市场利率为8%时,计算该债券的发行价格; (2)当市场利率为10%时,计算该债券的发行价格。 答案:

(1) 市场利率为8%时的发行价格为:

=20000×(P/F,4%,10)+20000×5%×(P/A,4%,10) =20000×0.676+1000×8.111 =21631元

(2) 市场利率为10%时的发行价格为:

20000×(P/F,5%,10)+20000×5%×(P/A,5%,10) =20000×0.6139+1000×7.7217 =12278+7721.7 =19999.70元

有一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8%, 2000年5月1日发行,2005年4月30日到期,每年5月1日为付息日。现在是2003年4月1日,假设折现率为10%,问该债券的价值是多少?

答案:

2003年5月1日债券价值=80+80*(P/A,10%,2)+1000*(P/F,10%,2) =80+80*1.7355+1000*0.8264=1045.24

2003年4月1日债券价值=1045.24/(1+10%)1/12

=1045.21*1.00797=1036.98

多选。下列各项中,能够影响债券内在价值的因素有( )。 A.债券的价格 B。债券的计息方式(单利还是复利) C.当前的市场利率 D。票面利率 E.债券的付息方式 答案:BCDE

某种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是40元,每股股利是2元,预期的股利增长率是5%,则其市场决定的预期收益率为( )。

A.5% B。5.5% C。10% D。10.25%

答案:D。

第1年股利=2*1.05=2.1

预期报酬率=2.1/40+5%=10.25%

从长期看,公司股利的固定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不可能超过公司的资本成本率。( )

答案:对。若增长率大于资本成本率,计价模型无法求得极值,从而无法确定股票价值。 某上市公司本年净收益为20000万元,每股支付股利2元。预计该公司未来3年净收益分别增长14%、14%和8%。第4年及以后将保持其净收益水平。

该公司采用固定支付率的股利政策,没有增发普通股和优先股的计划。

要求:1)假设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为10%,计算股票的价值(精确到0.01元); 2)如果股票的价格为24.89元,计算股票的预期报酬率(精确到1%)。 答案:

1) 股票价值计算 年份 0 1 2 3 合计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