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word完整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义:把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警醒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要求: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定义: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地发展水平。 贯彻要求: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五)教学方法 1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知道法: 以直觉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习活动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读、讲解四种方式。 能在短时间系统传授,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运用要求: 1.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注意启发; 4.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复习谈话、启发谈话 运用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未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集思广益、互相启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在高年级运用较多。 运用要求: 1.讨论钱做好充分准备,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4)演示法: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运用要求: 1.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2.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 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5)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 运用要求: 1.做好参观的准备; 2.指导参观的进行; 3.总结参观的收货。 (6)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运用要求: 13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 (7)读书指导法:学生自学教科书、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 运用要求: 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加强评价和辅导; 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8)实验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因其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观察。 运用要求: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擦做步骤和实验要求; 2.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3.做好实验小结。 (9)以感情陶冶为主的教育方法 1.欣赏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10)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 2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依据:1.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六)教学组织 1教学组织形式 1) 个别教学制。古埃及、希腊。一对一。 2) 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认识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 3) 分组教学。美、英、法、德等国家。外部分组: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按学生能力或成绩分成水平不同的组。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能力或成绩分组。 4)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1918年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 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教师不再上课教授教材,学生自学参考书,作业。 5)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结合了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 2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优越性: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收到一定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3分组教学实施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制定个体教学计划 3.保证教学井然有序 14

4.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测量和评定。 作用:诊断、激励、调节作用。 教学评价的种类: 1. 根据实施功能可分为 1)诊断性评价: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 2)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2. 根据运用标准可分为 1)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确定相对名次 2)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衡量实际水平 3)个体内差异评价:过去和现在的比较 3. 根据评价主体,可分为 1)内部评价: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 2)外部评价: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 (八)当前教学改革

1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教学观: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师生交往是主体性,师生平等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2 新型教学观: 1. 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2. 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 3. 从“重结论轻过程”到“重结论更重过程” 4. 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 3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 从单一到多元:评价主体、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多元化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种类:外部、内部 2.感受性(主体的感觉能力)与感觉阈值(客观世界的刺激):绝对感受性(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能力)和绝对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和差别阈限 3.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暗适应:由亮至暗,感受性提高 明适应:由暗至亮,感受性下降 15

(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器官所产生的对比 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器官所形成的对比 (4)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技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 (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二) 知觉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种类:空间、时间、运动知觉 知觉的特性 (1)理解性:指人以直接为经验的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 (2)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的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3)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正好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恒常性:指人的直觉印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三)注意 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能保证人们对事物做出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反映,是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注意的分类 分为三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仍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广度(范围)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影响广度的因素有: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③个体的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在一定对象上所持续的时间。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活动效率。 影响因素:①对象的特点(活动>静止)②个人的主观状态(精神、情绪)③意志力水平 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注意的转移: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分配的条件: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三) 记忆 1. 记忆的分类: (1)按照内容分类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