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习目标:

1. 掌握蚤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形态和生活史情况。 2. 掌握虱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形态和生活史情况。

3. 掌握蛛形纲的主要特征。掌握蜱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及硬蜱和软蜱的区别。掌握蜱的生态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4. 了解恙螨形态、生活史。恙螨致病与诊断。 5. 了解蠕形螨形态、致病与诊断。。

6. 掌握疥螨的致病与诊断。了解疥螨形态、生活史 、流行与防治。 授课内容: 蚤

蚤俗称跳蚤,无翅,极善跳跃,是哺乳动物或鸟类的体外寄生虫。 简 介

蚤成虫形态:蚤体长2-4mm,两侧扁平,棕黄或深褐色.触角1对,分3节。足3对长而发达,剌吸式口器、无翅。体表有许多毛、刺及刚劲棘状鬃和粗壮扁形的栉。 生活史与习性

完全变态:有成虫、卵、幼虫、蛹期。

卵椭圆形,长0.4-1.0mm,乳白色具光泽。幼虫蛆状,白色。运动活跃,在适宜的条件下蜕皮2次,经2~3周即发育为4~6mm的成熟幼虫,再吐丝作茧而完成化蛹。

成虫羽化后立即交配,并开始吸血,1~2天后雌蚤产卵。雌雄成虫均吸血,每天吸血数次。善跳跃,对温度反应敏感 与疾病的关系

1、叮刺骚扰:人被蚤叮刺后,皮肤瘙痒,出现红斑或丘疹,严重者可影响休息或因搔破皮肤而继发感染。

2、皮下寄生:潜蚤属雌蚤寄生于动物或人的皮下。 3、传播疾病:鼠疫、鼠型斑疹伤寒、绦虫病等。 防 治

清除孳生地:灭鼠防鼠 灭蚤防蚤。 虱

虱(louse)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外永久性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种类有人虱(人头虱、人体虱)和耻阴虱。

成虫:人虱灰黑或灰白色,背腹扁平,体狭长,无翅,足3对,口器为刺吸式。各足末端有弯曲的爪,爪与胫节末端内侧的指状突起相对形成强有力的抓握器。 耻阴虱体形似蟹,灰白色,胸腹相连而宽短,足3对,中、后足爪较粗壮。 生活史和生态

不完全变态,成虫-卵-若虫,而无幼虫。 成虫、若虫均吸人血,常边吸血边排粪。对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最适宜的温度为29~30℃。当人体温升高、出汗或死后变冷时,则迅速爬离,另觅新宿主寄生。

人头虱多寄生于后颈及耳后毛发根上,人体虱多寄生于内衣、裤的皱缝内。耻阴虱多寄生于阴毛和肛周毛等处。

人虱(人头虱、人体虱)主要通过互相穿衣戴帽,共用被褥等传播;阴虱多因性接触而传播。

- 45 - / 49

与疾病的关系 1、叮刺吸血:

2、传播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回归热 防 制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被清洁是预防生虱的重要措施。 2、灭虱:灭虱灵等。

蛛形纲 概 述

蛛形纲的特征是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触角,无复眼,无翅。成虫有足4对。

本纲中有医学意义的是蝎亚纲、蜘蛛亚纲和蜱螨亚纲。蜱螨亚纲许多种类可传播多种疾病,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

躯体:表皮有的较柔软,有的形成不同程度骨化的背板。在表皮上还有各种条纹、刚毛等。生殖孔位于躯体前半部,肛门位于躯体后半部。腹面有足4对,通常分为6节(包括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和跗节),跗节末端有爪和爪间突或爪垫。气门或有或无。生殖方式主要是两性生殖,但经常进行孤雌生殖。

蜱螨的形态 蜱

蜱(tick)属于蜱螨亚纲的寄螨目、蜱总科。躯体背面有盾板的为硬蜱(hard tick),无盾板的为软蜱(soft tick)。 成虫:2-10 mm (未吸血),吸血后可达30 mm,硬蜱颚体位于虫体前部。软蜱位于腹面前部。 生活史: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时期。

行为:更换宿主(1-4宿主或更多)、吸血、寻觅宿主。 防制原则:环境防制、化学防制、个人防护。 形 态 硬蜱:

颚体: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

躯体:光滑,背面为盾板。雄虫背板覆盖整个背面,雌虫仅覆盖前部的一小部分。盾板上有刻点或色斑。有些蜱具眼1对。躯体腹面有围绕生殖孔的生殖沟,肛门前后有肛沟。前者称前沟类硬蜱。如硬蜱属;后者称后沟类硬蜱。雄虫腹面有骨板。气门板宽,位于足基节Ⅳ的后外侧。足基节上有距刺,爪垫较发达。 软蜱:

颚体:小,从背面看不到。雌蜱颚基背面无孔区。口下板逆齿不发达。须肢(1对)各节活动均灵活。多无眼。

躯体:虫体背面无背板,腹面无骨板。体表为皱纹状或颗粒状,或有乳突状或有凹陷窝。腹面有生殖沟,肛门前后有肛沟。气门板小,位于足基节Ⅳ的前外侧 。雌雄外观相似,不易区别。足基节无距刺,跗节爪垫退化或无。 生 活 史

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时期,生活史周期2月-数年不等。 生 态

宿主和更换宿主的类型 蜱类在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根据其更换宿主的次数可分为4种类型:

- 46 - / 49

一宿主蜱:各活动期都寄生于同一宿主,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宿主为大型哺乳动物。 二宿主蜱: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同一宿主,成虫寄生另一宿主。

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寄生于3个宿主。90%的硬蜱属于此类。

多宿主蜱:幼虫不更换宿主,各龄若虫及成虫需多次更换宿主。软蜱多属此类。 蜱类宿主广泛,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等,有些种类侵袭人。 吸血习性:

硬蜱:各活动期仅吸血1次。

软蜱:幼虫吸血1次、各龄若虫需吸血多次。 致 病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可损伤宿主局部组织,可致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某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神经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严重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

2.传播疾病 蜱是人兽共患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蜱不仅作为传病媒介,而且可起到贮存病原的作用。蜱媒性疾病主要有:

1)森林脑炎:病原体是脑炎病毒。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是其贮存宿主,硬蜱为传播媒介。我国北方主要是全沟硬蜱。

2)新疆出血热:病原体是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大型草食性动物和野兔是其主要宿主,亚东璃眼蜱是主要媒介。分布于新疆。

3)北亚蜱媒斑疹伤寒:病原体是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多种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硬蜱和软蜱为传播媒介。

4)Q热:病原体是贝纳柯克斯体。牛、羊为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硬蜱和软蜱为传播媒介。

5)人埃立克体病:硬蜱为传播媒介。

6)莱姆病: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为贮存宿主,全沟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

7)蜱媒回归热:即地方性回归热。多种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钝缘蜱为传播媒介。

8)细菌性疾病:有些细菌可通过蜱的叮咬或蜱粪污染伤口感染人。蜱能长期保存一些病原菌。 防治原则

环境防制 :清理家畜、家禽圈舍,防止蜱孳生越冬,牧区可采取轮换牧场放牧和牧场隔离,使蜱失去寄生吸血机会而死亡。

药物防治:用倍硫磷,毒死蜱等喷洒蜱孳生地,对家禽可定期药浴杀蜱。 生物防治:如跳小蜂

个人防制:进入蜱区涂擦驱避剂,着防护服,离开蜱孳生地时要互检,以防蜱侵袭。 恙 螨

恙螨属于真螨目、恙螨科(Trombiculidae)。恙螨的成虫和若虫营自生生活,仅幼虫营寄生生活,寄生在家畜和其他动物体表,能传播恙虫病等疾病。全世界已知约有3000多种及亚种,其中有50种左右侵袭人体。我国已记录有420余种及亚种。 形 态

恙螨成虫和若虫全身密布绒毛,外形呈“8”字形,足Ⅰ特别长,起触角作用。目前分类以幼虫为主。

- 47 - / 49

幼虫大多椭圆形,红、橙、淡黄或乳白色。初孵出时体长约0.2mm,经饱食后体长达0.5~1.0mm以上。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躯体背面的前端有盾板,呈长方形、矩形、五角形、半圆形或舌形。盾板上通常有毛5根,中部有2个圆形的感器基,由此生出呈丝状、羽状或球杆状的感器。盾板后方的躯体有背毛。眼2对,足多羽状毛。 生活史和生态

生活史: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成虫。 宿主(幼虫):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及脊椎动物等。

滋生地与分布:温暖潮湿地区。孳生地为隐蔽潮湿,多草多鼠等场所。

季节消长:受温、湿和雨量的影响出现季节消长;夏季型、春秋型和秋冬型。

活动:活动范围小,一般不超过1-2米,垂直距离10-20?,常聚集在一起呈点状分布,称螨岛。

与疾病的关系

1.恙螨皮炎 由于恙螨的唾液能够溶解宿主皮下组织,引起局部凝固性坏死,故能出现皮炎反应。被叮刺处有痒感并出现丘疹,继而形成水泡,之后形成黑色结痂,脱落后形成浅在性溃疡。

2.恙虫病 由感染恙虫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持续高热、皮疹、皮肤受刺叮处有焦痂和溃疡、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当恙螨幼虫叮刺贮存宿主时,将病原体吸入体内,并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幼虫,然后再通过叮刺传给新宿主,包括人。我国大陆主要传病媒介为地里纤恙螨。 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为汉坦病毒。小盾纤志螨传播。 防制原则

1、消除孳生场所 2、药物杀螨 3、个人防护

蠕形螨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形态及生活史

形态:成虫虫体0.15-0.3mm,乳白色,半透明,环纹明显。雌虫大于雄虫,躯体分足体和末体两部分,腹面有足4对,粗短呈牙突状,毛囊蠕形螨细长,末体占躯体长的2/3-3/4,末端钝圆。皮脂蠕形螨粗短,末体占虫体的1/2,末端尖细呈锥状。 生活史:卵-幼虫-前若虫-若虫-成虫5期。 生 态

蠕形螨一般寄生在人体皮肤皮脂腺较发达的部位,尤以鼻翼、鼻尖及眼周围、颊、前额、外耳道等处感染率较高。以上皮细胞、腺细胞和皮脂为食。毛囊蠕形螨多群居,皮脂蠕形螨多单个寄生。蠕形螨具负光性,但对温度、湿度较敏感,发育最适温度37度。温度升高或降低时,蠕形螨爬出,在体表爬行。昼夜均可爬出,且以雌螨为主。 致 病

感染有蠕形螨的人绝大多数为无症状的带虫者。属条件致病螨。人体蠕形螨破坏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引起毛囊扩张,上皮变性。虫多时可引起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并扩张。角化过度防碍皮脂外溢。并发细菌感染时,毛囊周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皮损表现局部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散在针尖大小至粟粒大小红色痤疮状丘疹、脓疱、

- 48 - / 49

结痂、脱屑、肉芽肿、皮脂异常渗出、毛囊显著扩大,表面粗糙,甚至凹凸不平。患有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和睑缘炎等皮肤病的患者,他们的蠕形螨寄生的感染率及感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及一般皮肤病人,说明蠕形螨是引起上述症状的病因之一。 实 验 诊 断

从皮肤取材,镜检查到蠕形螨即可确诊。皮肤感染常用皮肤刮拭法或透明胶纸法检查。透明胶纸法:用透明胶纸于晚上睡前,粘贴于受检部位,至次晨揭下,贴于载玻片上镜检。此法简便易行,无痛苦,在普查中值得推广。 防治原则

蠕形螨感染普遍。以毛囊蠕形螨多见,皮脂蠕形螨次之。部分患者有双重感染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

注意个人卫生:尽量不使用他人尤其是患者的毛巾、脸盆、枕巾等,避免和带螨者、患者直接接触,以防蠕形螨感染。

治疗患者:可外用10%硫磺软膏等,亦可内服甲硝唑。 疥 螨

疥螨属真螨目、疥螨科,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角质层内,引起一种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即疥疮.寄生于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 形 态

成虫:近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 虫体长0.3-0.5mm,颚体短小,螯肢似钳状, 尖端具小齿.须肢分3节。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具有许多横皱纹、皮棘、刚毛等,前部有盾板;腹面光滑,有足4对。雌、雄虫前两对足末端都有吸垫,雌虫后两对足末端为长鬃,雄虫第3对足末为长鬃,第4对末为吸垫。 生 态

寄生部位: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软嫩薄之处,常见于指间、肘窝、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等处;婴幼儿则全身皮肤均可被侵犯。

活动与挖掘隧道:虫体在皮下开凿一条与皮肤平行的隧道,以角质组织和淋巴液为食,挖掘最长可达10~15mm。以雌螨所挖的隧道最长,每隔一段距离有小纵向通道通至表皮。雄螨与后若虫亦可单独挖掘,但极短,前若虫与幼虫则不能挖掘隧道,只生活在雌螨所挖的隧道中。受精后雌螨最为活跃。 致 病

疥满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主要是雌螨开掘隧道时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和局部损伤,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及死亡螨体裂解物等变应原性刺激所引起的超敏反应。皮损表现局部皮肤出现针尖大的丘疹、水泡、脓疱、结节、肉芽肿及隧道(灰白色或浅黑色弧形或波折线状)。最突出的症状是奇痒,白天较轻,夜晚加剧睡后更甚。因为虫体活动增强,以致奇痒难忍。可继发脓疱疮、毛囊炎等。 诊 断

根据患者接触史及丘疹、疱疹、奇痒等临床表现,可作出疑似诊断,然后用消毒针头或手术刀尖挑出隧道盲端的虫体镜检,查见疥满即确诊。 防治原则

感染方式:直接接触。

加强卫生教育,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和疥疮患者直接接触及使用其衣物。患者的衣服要用蒸气或煮沸消毒。治疗疥疮常用5%-10%硫磺软膏等。一般治疗2个疗程,即可痊愈

- 49 - / 4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