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 就业问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毛概论文 - 就业问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就业观念的偏差,择业期望值过高。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招大学生已经由“社会精英、天之骄子”变成“大众化的劳动力,绝大部分大学生、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还没有接受大学生这一地位的转变,心里总存在巨大的优越性,希望能找到“体面”的工作。

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失利的原因在于,综合素质不高缺少社会交际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受高等教育和自身努力的双重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只注重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把眼光放在考试成绩上,而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用人单位却恰恰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社会政府方面。

1.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要发展经济、调整政策、加强监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政府要继续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同时鼓励和帮助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制订就业鼓励政策,确保严格落实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西部或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些岗位的待遇和环境存在疑虑。当然,农村、西部和非公有制部门的待遇和环境与大城市和公有制部门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优惠措施,鼓励毕业生到这些地区和部门就业。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

针对毕业生就业时,暴漏出来的某些用人单位的非法用工现象我国政府应当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大学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最低工资法、反歧视法等,以消除就业市场中出现的不合法行为,确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重权益。

4.建立实习基地

从现在很多就业市场的招聘信息来看绝大部分单位更青睐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直接上岗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应该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不是简单的短期的实习。由此来看,建立实习基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高等学校要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的设置高等学校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育人为本。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经济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因地制宜的调整其学科和专业的设置。

(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价值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服从祖国的需要。

当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由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和个别大城市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在经济科教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以上这些地区,然而这些地区却急需大学生的加入。同时到这些欠发达的地区工作发挥空间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也很容易体现成绩。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些落后地区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自由的舞台,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大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勇于到这些地区、行业去发展。

2、转变“精英”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精英化转为大众化,所以根据就业形式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是摆在大学生自身面前的重要难题。大学毕业生应该抱着继续学习积累经验的心态积极就业,“先就业、再择业”。

3、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价值,以求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身的专业价值。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论多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能力素质这个“桥梁”来发挥。因此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利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5、学习掌握基本应聘技巧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足,造成部分大学生交际、表达能力较弱,在应聘中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针对这一点,大学生应该在在校期间就计划地为就业做准备,掌握必要的择业技巧。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收集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而不是在学校里等待机会,要走出校门,主动出击。另外,要根据应聘的岗位和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简历,而不能随波逐流,千篇一律。面试时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回答问题的技巧,诚恳积极的回复考官的问题。

结语:

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实现就业,是国家的长期战略目标,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讲政治、顾大局的重要体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思想,能够很好的解决我国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弄虚作假,切实解决着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境,保障大学生的利益。

大学生自己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就业,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伦志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刘清亮.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时代文学

赵立卫.非人力资本积累追求:大学生就业难的新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