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解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吸气时瓶内的气体减少,空气压强减小,瓶外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把瓶子压瘪; 【解答】解:(1)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故答案为:增大。

(2)水瓶静止在空中,水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重。

(3)瓶中水喝光后,从瓶口向外吸气,吸气时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瓶子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瘪。 故答案为:大气压。

【点评】本题通过一个矿泉水瓶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以及大气压等知识点,充分说明了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平时学习物理时注意联系实际。 18.2015年3月17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喷气式客机ARJ21﹣700(如图)完成首次航线演示飞行。一位试乘员描述了飞机起飞时的场景:接到控制塔信号后,飞机启动并加速,跑道往后移动越来越快。突然飞机离开了地面,喷气发动机的推动力使它疾驶空中。

(1)试乘员看到窗外的跑道往后移动是以 飞机 为参照物的。

(2)飞机离开地面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 大于 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飞机的喷气发动机和汽油机都属于内燃机,它们通过做功把 内能 转化为机械能。

【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流体压强越大;

(3)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又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跑道与飞机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当以飞机为参照物时,跑道是向后运动的;

(2)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机翼下方的流速快,因此机翼上方气体压强小于机翼下方气体压强,从而产生了升力;

(3)内燃机通过燃料燃烧消耗了燃料的内能,利用高温高压燃气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1)飞机;(2)大于;(3)内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流体流速与流体压强的关系、内燃机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9.“三月三”又叫歌圩节,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也是民族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庆典。今年“三月三”放假期间,小张一家人驾驶汽车外出游玩。已知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的总重力为8×104N,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48km,用时0.6h。若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重力的0.05倍。求: (1)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该汽车的总质量;

(3)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分析】(1)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利用G=mg计算该汽车的总质量;

(3)根据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重力关系求出阻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牵引力。 【解答】解:(1)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v==

=80km/h;

(2)该汽车的总质量: m==

=8×103kg;

(3)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所以受到的牵引力:

F=f=0.05G=0.05×8×104N=4×103N。 答:(1)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km/h; (2)该汽车的总质量为8×103kg;

(3)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4×103N。

【点评】此题考查重力、速度和牵引力的计算,涉及到的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知道物体静止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是关键。

20.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重450N,自行车重2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10﹣3m2,图1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 图象,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2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1)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是多少?自行车克服摩擦阻力做了多少功?此时功率是多少?

(3)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分析】(1)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与自行车的重力之和,又知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利用p=计算压强大小;

(2)观察速度﹣时间图象,电动自行车在0~7s速度越来越快,7~12s,速度不再变化;观察牵引力﹣时间图象,在7~12s牵引力大小不变,由于电动车匀速运动,牵引力等于摩擦力,求出摩擦力的大小;根据v=求出7~12s内行驶的路程,利用W=fs可求得电动车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再利用P=求解功率; (3)求出0﹣7s通过的路程,利用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1)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

F=G总=G小明+G车=450N+250N=700N, 对地面的压强: p==

=3.5×105Pa;

(2)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自行车在7~12s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6m/s, 由牵引力﹣时间图象可知,在7~12s牵引力大小F=30N, 所以摩擦力:f=F=30N;

根据v=可得,7~12s内行驶的路程: s=vt=6m/s×5s=30m, 自行车克服摩擦力做功: W=fs=30N×30m=900J, 此时功率为: P==

=180W;

(3)7~12s内行驶的路程:s=30m, 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 所以,0﹣7s通过的路程s′=s=30m, 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 v′=

≈4.29m/s。

答:(1)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5×105Pa; (2)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是30N;自行车克服摩擦阻力做功900J;此时功率是180W;

(3)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4.29m/s。

【点评】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和功率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等,重点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关键是读懂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得相关信息加以计算。

2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与物体间压力的大小有关;②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③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④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探究各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三次实验中,都是同一木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