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基本理念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亲子沟通的基本理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亲子沟通的基本理念

1、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么说;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

2、在内心深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认可;能做让父母高兴的事情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最大的期望。

3、在每一个当下,父母都是在用他所掌握的最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没有哪一位父母会存心伤害孩子。

4、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在教孩子沟通的方式。

5、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 6、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渴望用更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7、亲子之间有冲突,孩子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

8、每个孩子都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只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潜能尚待开发。

9、人生的真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依然可以活的很好,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与问题相处。

10、越是强迫孩子改变,孩子越是抗拒;哪怕是正切的命令,孩子都会拒绝执行。 11、每当父母利用权力和权威强迫孩子做事,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能力和自我负责意识的一次机会。

12、父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13、接纳就是尊重,孩子因尊重而改变。

14、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父母才有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可能。

提示说明:

亲子沟通的目的: 1、化解冲突 (1)、行为冲突 (2)、需求冲突 (3)、价值观冲突 2、维持和谐

陶毅 雅尔博学习中心校长 联系电话:15062596823 邮箱:1304793689@qq.com 亲子沟通交流群:251758479

第一部分 行为冲突

一、行为的定义

行为一定是具体的,能看得见、听得到的。 辨别“行为”与“评价”。

二、行为的划分

1、可接受的:所有可能带给你幸福的、平和的等正面情绪的行为。

2、不可接受的:所有带给你“生气、烦恼、愤怒、担忧、压力”等负面情绪的行为。

3、行为接纳线

影响行为接纳线上下移动的因素: (1)、对象的变化

不同的对象,父母接纳的程度不同; 年龄的不同,父母接纳的程度不同; 性别的不同,父母接纳的程度不同。 (2)、环境的变化 (3)、时间的变化 (4)、父母的心里状况

提示说明:

父母态度不一致

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态度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不要为此而内疚、焦虑或怀有罪恶感。

对不同孩子相同行为的接纳程度不必强求一视同仁。因为孩子的状况各不相同,你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纳他的行为。

父母的态度前后自相矛盾是正常的现象。因为父母的心情、状况也有不一样的时候,因此对孩子相同行为的接纳程度不一致是无法避免的。

父母没有必要都接受不同环境中的相同行为。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相同行为,对父母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父母很难都接受或都不接受,应视具体环境而决定。

父母双方的态度不会永远保持一致。对孩子的某一行为,父母双方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看法也无法永远保持一致。最佳的方法是每个人应真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面对孩子的问题。

三、行为目的

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他的目的,就是满足心理的需求;阿德勒认为,一个人较高层次的

心理需求就是“社会兴趣”;社会兴趣的满足来自两个方面: (1)感受到自己受到团体其他成员的尊重和接纳; (2)自己对这个团体有所贡献,能力有所发挥。

(一)满足需求的方式

孩子会可尝试通过各种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社会兴趣”,并将能为自己产生最好结果的行为保

留下来,而放弃其他无效的行为;这种被保留下来的行为经过反复使用发展成为单一清楚的行为模式。

陶毅 雅尔博学习中心校长 联系电话:15062596823 邮箱:1304793689@qq.com 亲子沟通交流群:251758479

行为选择:婴儿饿了,哭,挥舞手脚等; 行为模式:要买玩具,哭闹。

(二)满足需求的途径

孩子会用父母可接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否则,会用不可接受的行为。

随着“社会兴趣”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孩子会变换自己的目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

(三)行为的目的

孩子的四个行为目的(12岁以下):

1、获得注意 2、争取权力 3、报复

4、自暴自弃

(四)行为目的变化趋势 变化路线图 A路线 B路线 C路线

四、行为目的的觉察:

父母的感受 困扰、苦恼 没面子、下不了台、权威受到威胁 痛心、伤心 失望、放弃、束手无策 1、验证获得注意 行为目的 获得注意 争取权利 报复 自暴自弃 “你是不是觉得没有人注意你?”

“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你?”

“你是不是觉得你在做功课时,需要有人陪着?” 2、验证争取权力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要做一些事情,最好别人少管你?”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可以做这个决定?” 3、验证报复

“你是不是觉得受了伤害?” “你是不是觉得别人不关心你?”

“你是不是觉得如此做心里会舒服些、快乐些?” 4、验证自暴自弃

“你是不是觉得没有办法帮助自己?” “你是不是想放弃一些事情?”

“你是不是觉得最好别人不要理你?”

五、引导正向行为

陶毅 雅尔博学习中心校长 联系电话:15062596823 邮箱:1304793689@qq.com 亲子沟通交流群:251758479

邀请孩子做一些家庭事务,提供孩子为家庭有所贡献的机会(所有东西都没有孩子归属感获得满足和他们未来的成长来得重要),让孩子的能力有所发挥。

对被自己任课的行为表示感激,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接纳。 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让孩子经历正反两面的结果。

第二部分 问题归属

一、问题归属的判断标准:

谁的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

二、亲子之间问题归属的状态: 1、问题的来源

(1)、孩子的问题 (2)、父母的问题 (3)、孩子→父母的 (4)、父母→孩子的

2、父母与孩子相处可以分为四种状况 (1)、父母有问题。 (2)、孩子有问题。 (3)、双方无问题。

(4)、双方都有问题。

3、确认问题归属

(1)、孩子告诉你,他很担心这次考试会失败。 (2)、女儿说她不喜欢哥哥的朋友。 (3.)、孩子将厨房弄得乱七八糟,并留给你清理。 (4)、在弹吉他的孩子要求你听一听她弹奏的乐曲。 (5)、你的孩子放学没有按时回家,你去学校接他也没有接到。 (6)、你的婴儿在打预防针时,哭了起来。 (7)、女儿起床太晚,不能按时赶到学校,你也没有车送她上学。

(8)、你十二岁的女儿在暑假时,因为没有外出旅游的机会而闷闷不乐。 (9)、每次当你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要离开时,小孩就开始哭。 (10)、你的小孩开玩笑的取笑你,说你这么老了,还去上亲子沟通的课。 (11)、孩子怕黑,而且每天晚上都钻进父母的被窝里,使父母感到很不自在。

(12)、在家庭中,常讨论时事及当代话题,如:交通规则、营养保健、体育活动等。

联系:

尝试写出(各写10个)

1、父母的问题:

2、孩子的问题:

陶毅 雅尔博学习中心校长 联系电话:15062596823 邮箱:1304793689@qq.com 亲子沟通交流群:25175847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