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的目的和意义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国古代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献诗陈志以讽颂为主,讽多于颂。

赋诗言志:春秋中期外交宴会中指定篇名使乐工奏乐称为赋诗。颂多讽少,多断章取义,随心所欲,即景生情,没有定准,但要引用诗句准确得体表达本国或自己愿望。

公享之。……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重耳拜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蔡、吴、唐三国攻打楚国,楚昭王逃亡。)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左传〃定公四年》)

学诗的风气在春秋时期上层社会非常流行。孔子告诫弟子“不知诗无以为君子”,“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泰伯》)

教诗明志:《国语·楚语》记庄王使士亹傅太子箴,士亹问于申叔时,叔时说:?……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名明其志。?读诗可以明志。孔门用于修身和致知——教化。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重诗义,故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演变出后世“温柔敦厚”的诗教说。 四、《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春秋中叶以前,诗乐舞合一。孔子“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墨子:“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郑樵《通志〃乐略〃乐府总序》:?古之达乐三: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所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皆主此三者以成乐。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自后稷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羽翼耳。仲尼编诗,为燕享祀之时用以歌,而非用以说义也。

诗乐舞关系密切,时代愈是古远的作品,与乐舞的关系愈是密切,如颂与雅中诗大部分是乐官和贵族为乐而作的歌词。南、风诸作,时代较晚,多为民间歌谣,采集以后再由乐官来配乐,或者有些在民间已有乐谱再经乐官加以审定。总

13

之,风因诗而为乐,雅颂因乐而为诗,大体上符合《诗经》的实际。 五、秦以后《诗经》的传播

汉初传授《诗》有四家。今文三家:齐辕固生、鲁申培公、燕人韩婴,三家之学立于学官,盛行一时。鲁人毛亨、赵人毛苌传授的属于古文家,初为民间学派,东汉后渐盛,为官方承认。三家诗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1.

宗教祭祀诗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

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功绩。如《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丰年》(秋收后报祭鬼魂)等。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2. 3.

农事诗 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如《七月》等。 宴飨诗 以君臣、亲朋欢聚宴飨为主要内容,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体现周初靠血缘亲缘关系、礼乐以及通过这些活动巩固统治的目的。如《小雅·采菽》赞诸侯来朝周王赏赐,《彤弓》赞周王宴会赏赐有功诸侯,《小雅·鹿鸣》等。 4.

怨刺诗 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反映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

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变风、变雅之作,反映丧乱,针砭时政。 《雨无正》(《小雅·节南山之什》):侍御近臣痛感时事日非,批判君王暴虐、刑罚不平。大夫刺幽王。《何草不黄》,西周末征夫苦于征役不息愁怨而作。《伐檀》《硕鼠》怨恨社会不公,民不堪重负。《墙有茨》《南山》《载驱》讽刺齐襄公兄妹乱伦,《黄鸟》讽刺秦伯以良臣为殉的残忍。 5.

征役诗 或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强烈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

或写征夫厌战、思妇闺怨情绪。《卷耳》《伯兮》《东山》《采薇》 6.

婚恋诗 比重较大,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

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恋爱约会),《周南·汉广》《秦风·蒹葭》(爱情可望不可即),《鄘风·柏舟》《郑风·请仲子》(恋爱受阻)《谷风》《氓》(弃妇) 7.

14

第三节 《诗经》选析

一 《周南·关雎》

本诗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的首篇,属周南。

全诗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并且兴中有比。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以对荇菜的勉力求取,隐喻“君子”的努力追求“淑女”

诗篇还应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如“参差”、“辗转”、“窈窕”、“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讨论: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此应如何理解? 目前的新解释

A 认为《关雎》是三月成妇祭之歌,主要理由:

(1)“大夫以上三月见祖庙之后乃始成昏”,在这三个月中,男女不能同房,否则就是“非礼”行为,如《左传》载,郑公子忽娶陈侯之女,“先配(共寝)后祖”,就遭到陈国大夫指责“非礼也,何以能育” (2)上古婚礼不举乐 B 对“关关雎鸠”的新理解

雎鸠本是凶猛之鸟,《关雎》乃是以雎鸠之求鱼象征男子求爱,而汉儒却视其为贞鸟,并视“关关雎鸠”为雄雌和鸣,以喻夫妻和谐,雎鸠由猛禽转变为贞鸟,这是由历史变迁而造成文化误读的范例。

用鸟的食鱼、啄鱼来象征男子求爱,有征服与占有异性的意义在内。而汉代早已由野蛮转向文明,那种野蛮的性掠夺、性征服,自然不能被儒家君子所赞成,于是鱼鹰转换为具有“鸳鸯之性”的鸟,这种误读,反映了民族社会生活及婚姻观的变化与民族追求和谐、温柔的心理趋向。 二 《周南·芣苡》 1 解题

本诗是一曲妇女集体劳动生活的赞歌。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家妇女兴高采烈采集车前子的劳动画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 艺术特点

A 全诗色调清丽,风格明快,意境非常优美,具有艺术感染力。清人方玉

15

润在《诗经原始》中说:

此诗之妙,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

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B 全诗纯用赋的手法直接描写劳动扬景,语言极为凝炼准确,通篇只换了“采”、“有”、“掇”、“捋”、“袺”、“襭”六个不同动词,条理清楚地再现了采集车前子先拾、后捋直至兜起衣裳襟满载而归的劳动进程,生动描绘了轻快利索的劳动姿态,传达了采集者的喜悦心情,而重章叠句的运用,也使全诗造成一种急促明快的节奏和回环往复的悠扬曲调。 三 《卫风·氓》 1 解题

《氓》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 2 思想内容:

全诗通过弃妇自述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直至被休弃的全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遭遇,深刻批判了夫权制,同时对男尊女卑思想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3 讨论

A 结合作品,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B 此诗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C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因为这四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第三、四章分别以它们起兴,这不仅符合女主人公身份,容易从身边的常见之物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而且兴中有比,表现了女主人公容貌和婚姻的变化,起到了形象化的对照作用。 4 艺术特点:

《氓》运用对比和比兴手法,以细腻的心理和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氓”和女主人公这两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