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第4课时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第4课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4课时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1.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3.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俄国农奴制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评价。 2.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历史影响。

3.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戊戌变法的启示。

对应学生

用书P232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农民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5.危机面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改革具体内容及评价 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 改革影响 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农奴获得了解放;同时农民代价沉重,可通过赎买获得一份引发严重暴动 土地 废除旧的等级法院 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仍保仿效英、法实行公开留农奴制的烙印 陪审制 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 保证资产阶级在地方机关中占据主导地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位;促进发展 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 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地方自治选举产生 (三)评价 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3.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

)}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4.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

(二)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1.政治:彻底废除旧政治体制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3)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大力创办官营企业,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培养高级军事人才。 (3)建立近代化海军。 (4)扶植军事工业。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1)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2)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

(3)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1)使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2)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政体。

2.消极影响

(1)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

(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巨大损失。

(一)历史背景

1.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戊戌变法

)}

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2)康梁维新思想

①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②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二)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

(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 4.结果:失败

(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2)原因

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 ②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5.历史影响

(1)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

对应学生

用书P233

,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实行农奴制的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国内矛盾丛生且不断激化。为缓解统治危机,缓和矛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从而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近代化历程,但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角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与评价

提示:(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评价

①进步性:a.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②局限性:a.不彻底性: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b.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c.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角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

(2011·山东文综,33)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