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文言文简答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3年中考文言文简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2)我与(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欲: 苟得: 恶: 得兼: 患: 辟: 莫: 丧: 甚于: 如使: 由是: 非独: 箪 豆 得 生 弗 与 蹴 不屑

辩 受 万钟 何加 奉 得(2) 与(2) 乡 已 本心 2.翻译句子。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⑹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

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提出论点舍生取义,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义重于生。 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

舍生取义。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别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由此提出论点。 5.“甚于生者”指什么?“甚于死者”指什么?( 义 不义) 6.从选文的内容来看,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应“舍生取义”?

因为向善之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按照孟子“性善论”的说法,人都有向善之心,但是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有些人却做不到舍生取义,为什么?

因为他们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抵制不住利欲的诱惑,丢掉了人所固有的本性,即大义。 8.选文中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什么?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 舍生取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什么说的?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1.“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10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12.第二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从全文看,它论述的中心则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 不能见利忘义。 (2)舍生取义。 (3)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13.怎样看待孟子的“义”?谈谈你的理解?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句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 “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1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争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16.请回答作者赞扬及批评的是怎样的人?并谈谈你的看法。 赞扬舍生取义的人,批评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17.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内容。

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18.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这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19.作者对“行道之人”和“乞人”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肯定 赞扬。因为他们的表现说明他们具有羞恶之心,把义看得比生重要,并做到了舍生取义。 20.结合自身经历说说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怎样的抉择才算正确?

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把人民的利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1.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我们生活的哪些传统和习惯是延续了孟子的学说或思想。

舍己为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教等传统都是孟子思想的延续。如在抗洪抢险和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和白衣天使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22.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电话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我们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具备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这样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时,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强暴所屈服,做出不损害人格尊严,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正确选择。

11

4 曹 刿 论 战

《左传》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伐: 战: 请见: 谋: 间: .

远谋: 安: 专: 鄙: 弗: ..

牺牲: 加: 信: 福: 徧: 靡: 狱: 虽: 虽: 故: 惧: 鼓 伏: 作: 盈: 测: 孚: 再: 辙: 轼: 驰: 既: 败绩: 竭: 二.翻译句子。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