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师生物化学大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4南师生物化学大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4年 644生物化学大题 满分150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有9小题,每题3分,共27分)

1、蛋白质折叠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就是其氨基酸序列,蛋白质会由所含氨基酸残基的亲水性、疏水性、带正电、带负电等特性通过残基间的相互作用而折叠成一立体的三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到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的构象变化等

2、锌指结构 :一种常出现在DNA结构蛋白中的一种结构基元,是由一个含有大约30个氨基酸的环和一个与环上的4个Cys或2个Cys和2个His配位的Zn构成,形成的结构像手指状。

3、冈崎片段 :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个氨基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4、尿素循环 :一分子鸟苷酸和一分子氨及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瓜氨酸,瓜氨酸和另一分子氨形成精氨酸,Arg水解形成尿素和鸟氨酸,完成一次循环。

5、柠檬酸—丙酮酸穿梭循环 :丙酮酸通过TCA进行脱羧和脱氢反应,羧基形成二氧化碳,氢原子则随载体(NAD+,FAD)进入电子传递链,经过氧化磷酸化作用形成水分子,并将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

6、别构效应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的构象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7、氧化磷酸化 :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和酶催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与磷酸化相耦连的过程。

8、分子杂交:不同的DNA 片段之间,DNA 片段与RNA 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9、结构域: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位,结构域通常是几个超二

级结构单位的组合。

五、简答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蛋白质结构中的Motif及其类型。

Motif:基元(motif)在蛋白质中,特别是球蛋白中,经常看到由若干个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律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这也是超二级结构。

类型:现已知的有3种组合形式αα,?α?,??

2、简要描述酶催化过程中的过渡态稳定学说及其相关的化学机制类型。 过渡态稳定学说:(1)线性段:反应底物浓度较低时v与[s]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v=k[s],此阶段,底物浓度小,酶未被底物饱和,有剩余酶,反应速率取决于ES浓度,与[s]成线性关系,v正比于[s];(2)混合段:反应速率不再按正比升高,表现为混合级反应,此时酶渐渐为底物饱和,[ES] 慢慢增加,v也慢慢增加,为分数级反应;(3)零级段:反应速率趋于最大速率,酶促反应表现出饱和,此时底物过量,[E]已经全部转为[ES]而恒定,因此反应速率也恒定,为最大速率,最大速率为[E]决定。

米氏方程能够说明别构酶的动力学,酶的抑制作用类型有:不可逆抑制和可逆,其中可逆包括(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I和底物S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影响底物和酶的正常结合;(2)非竞争抑制:底物和抑制剂同时和酶结合,两者无竞争作用;(3)反竞争性抑制:酶只和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2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二氧化碳,并生成2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2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主要意义在于产生2种重要代谢产物,其一是核糖-5-磷酸,众所周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核酸所需的各种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的重要底物。此外该途径也产生还原性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该产物是脂肪酸合成代谢中所需的氢质子的唯一供体,当然该途径也是NADPH的来源。

4、F1F0-ATP合酶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结构:F0单位嵌入线粒体内膜中,为质子通道;F1在膜外为球状体,催化ADP磷酸化合成ATP。

功能:能量偶联假说中电化学电势驱动氢离子通过ATP合酶F1F0-ATP回到线粒体基质,释放自由能与ATP合成欧联。

六、问答与分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3题每题9分,第4题6分,共33分。)

1、从结构生物学额角度阐明CO2是如何调控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的。

血红蛋白是变构蛋白,波尔效应:二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血红蛋白分子和氧气的亲和力下降,有助于氧气从血红蛋白分子上释放下来而进入组织细胞内部,

2、试从代谢角度分析摄入过多糖会导致发胖的机理。

当糖的供应量超过机体需求时候,过量的糖则转化为脂肪作为能力储备。 糖转为脂类反应:当过量葡糖糖摄入时,糖分解代谢的产物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α-磷酸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CoA,在线粒体中合成脂酰CoA。α-磷酸甘油与脂酰CoA再用来合成甘油三酯。乙酰CoA也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

3、肌糖原降解试验中,最可能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从此试验中,我们用什么来代替肌糖原作为降解起始物?降解所需的酶来自何处?试验中为何要用偏磷酸?

肌糖原酵解远远超过三羧酸循环,产生大量乳酸,使得实验体系的pH不稳定,所以现象不明显。就用葡萄糖作为降解起始物,降解所需酶来自:?偏磷酸作为缓冲液,平衡反应体系的pH。

4.根据蛋白质一级氨基酸序列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假设下列氨基酸序列(如图):

(1) 预测在该序列的哪一氨基酸部位可能会出现拐弯成β—转角。

(2) 何处可能形成链内二硫键。

(3) 假设该序列只是大的球蛋白的一部分,下边氨基酸残基中那些可能分布在球蛋白的外表面,哪些分布在内部?

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色氨酸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