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帕森斯认为,理想主义传统中关于价值规范是影响行动的独立变量,但是情景状态和个人选择也会影响到文化价值的表达,因此仅仅有价值规范也不足以揭示行动的各个方面。 5.综合框架的建立:从一般行动理论的立场来看,情景状态和价值规范是影响行动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在行动过程中,人们在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时有选择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又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即社会文化价值规范对自由选择进行指导和调节,情景状态则为行动提供了机会或障碍。 三、社会行动的结构

1.帕森斯认为,任何单元行动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 (1)行动者: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2)行动的目标:行动则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3)状态:行动者置身其中、影响其实现目标的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手段,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和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因素;第二,条件,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4)规范取向: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价值标准。 第四节 社会系统理论 一、社会系统的概念

在帕森斯看来,全部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回答社会秩序如何可能这一问题,在社会行动理论中,帕森斯区分出了单位行动的组成要素。帕森斯进一步认为社会秩序要想形成,就要有社会文化价值规范来制约每个人的行动。在《社会系统》中他具体论述了社会价值体系是如何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导致行动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结合的。

社会系统就是行动者在价值规范的调节下,同其情景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形成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的集合。

二、社会系统的形成——制度化

(一) 行动取向模式(modes of orientation)

针对自己所出的情景状态,行动者在动机和价值规范方面形成了三种类型的行动取向。三种动机分别是:第一,认知动机,即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第二,审美动机,即情绪表达;第三,评价动机,即对事物进行评价的需求。与之相对应,在价值规范方面也形成了调节动机的三种价值取向:认知规范;审美规范;道德规范。 (二) 行动类型(types of action)

根据行动者的动机和价值规范,行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理性类型:工具性行动(instrumental action),以最大限度地达成外在目标为取向的行动;表达性行动(expressive action),以获得情绪满足为取向的行动;道德性行动,和道德评价相关的行动。

(三) 互动过程(interaction among oriented actor)和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nteraction)

不同取向的行动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默契,并发展出固定的互动模式,这种固定化的互动模式便组成了社会系统。

三、社会系统的内容

社会系统是由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组成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体系通过帮助行动者确定行为取向而影响个人的社会行动。

社会系统的形成依赖于角色之间在权利和义务上的互补性,权利是对互动对象对特定行动的某种期待,义务则是自己满足对方期待的过程。互补性就是互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到某种一致的程度,即自我的权利恰恰是他人的义务,自我的义务恰恰是他人的权利。 社会系统存在的条件是互动双方对同一组价值规范有共同的理解。社会化机制通过教化保证行动者学习价值规范,社会控制机制通过惩罚保证行动者接受价值规范。 四、社会系统的性质——模式变量

1. 模式变量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社会系统性质的类型学工具。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面临五个方面的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被帕森斯概念化为五对范畴;这五对范畴不仅可以用来描述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且可以用来说明行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系统的性质。 2. 模式变量的内容:

(1) 情感中立性——情感性(affectivity neutrality vs. affectivity)即互动过程和社会系统中是否包含着情感因素,

(2) 自我取向——集体取向(self-orientation vs. collectivity-orientation),即互动双方和社会系统中优先考虑哪一方利益,

(3)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universalism vs. particularism),即互动过程和社会系统中的标准的适用范围;

(4) 成就性——先赋性(achievement vs. ascription),即互动过程中和社会系统中相互对待的标准,

(5) 专一性——分散性(specificity vs. diffuseness),即互动过程和社会系统中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广泛程度和清晰程度。

3. 模式变量的本质:任何社会系统都是以上几种模式变量的组合,但是特定的社会系统中,以上模式变量不是随意和暂时组合起来,它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因为社会系统是行动制度化的结果,其中的模式变量的组合是由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决定的。 五、社会系统的作用——行动系统

1.社会系统是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化而形成的,社会系统一旦形成,就会对行动者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每个人都必须根据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来选择自己的行动,使单位行动形成了具有稳定模式的行动系统。

2.这样形成个人行动的因素就有了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和人格系统、有机体系统。

第五节 AGIL功能分析模型 一、AGIL功能分析模型的内容

1.AGIL的提出和应用,帕森斯提出AGIL功能分析模型是为了说明行动系统的整合,认为行动系统的整合必须满足四个基本功能条件;然后他用AGIL功能分析模型用来分析社会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

2.AGIL的内容:帕森斯认为系统的存在需要满足以下四个功能要求:

(1)适应(adaptation),指系统必然和环境发生关系,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环境状态,从中获取所需资源;

(2)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指系统都具有自己的目标导向,也就是说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顺序并调动内部的能量实现系统目标;

(3)整合(integration),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功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4)潜在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即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时,原有的行动模式必须完成地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3.系统的层次:特定的系统由满足功能需求的四个功能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可以根据功能需求划分为自己的四个子系统。 二、行动系统的AGIL分析 (一)行动系统的四个功能系统:

1.行为有机体系统,行为有机体的生物特征决定着系统适应问题,并为满足适应性功能提供基本能量

2.人格系统包括个体的动机、欲望、和目标,系统的存在要以满足个体目标为导向; 3.社会系统是由单个行动者通过制度化联结而成的,因此满足着整合功能; 4.文化系统包含和保存价值规范,可以满足行动系统的潜在模式维持功能。

(二)行动系统内的控制等级关系:为了说明行动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帕森斯从信息和能量两个方面说明了他们之间的控制关系。

1.信息控制等级:在信息控制等级中,地位较高的子系统为较低的子系统提供信息制导和行动调节;文化系统规定了限制社会系统的形成,社会系统调整人格系统,人格系统调整有机体系统;

2.能量控制等级:在能量控制等级中,地位较高的子系统为较低的子系统提供行动力量和表现手段。有机体系统为人格系统提供能量,人格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能够能量条件?? 三、社会系统的AGIL分析

1.社会系统的结构:社会系统作为行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行动系统中发挥整合功能;而社会系统的存在也要依赖于其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整合,即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要满足AGIL功能条件。

(1)经济制度发挥着适应功能,即通过经济活动把自然资源转化为满足成员各种需求的产品;

(2)政治制度发挥着目标达成功能,即通过权力和权威的作用将人力和物力组织起来实行实现目标的行动;

(3)法律制度发挥着整合功能,即通过威慑和调节使社会成员和组织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团结和合作;

(4)家庭、教育和宗教制度发挥着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即通过保存、传递文化维持基本的价值规范,使社会不受成员更替的影响。 2.社会系统内部的交换。

社会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功能子系统的存在,还取决于他们是否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社会系统的配合是通过对流式交换实现的,而对流是交换的条件就是他们有交换的媒介:适应功能的媒介是货币(money);目标达成功能的交换媒介是权力(power);整合功能的媒介是影响(influence);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的媒介是责任(commitment)。 四、人类生活环境的AGIL分析

雄心勃勃的帕森斯把系统、子系统、功能条件、一般媒介、媒介交换的概念应用到对宇宙的分析当中,妄图建立一个更加宏大的社会理论。 1. 环境适应功能:物理化学系统 2. 目标达成功能:有机体系统 3. 整合功能:行动系统

4.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遗传系统

第六节 帕森斯抽象功能主义的特征和影响

一、研究层次上,帕森斯通过对“社会系统”的分析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看作基本的分析单位,是一种宏观的整体性理论;这就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行动的研究;这里涉及到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话题:“结构——行动”或者“整体——个人”;其后的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直接针对这一点展开了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而把个人的交换行动和符号互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回答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秩序如何可能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需要满足以及他们是怎样满足的,因此秩序、均衡、适应、稳定、整合、协调等概念成为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中现实存在的冲突、压力、竞争、混乱、变革等现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理论家批判结构功能主义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社会问题,并形成了社会冲突理论;这里也涉及到社会学的另一个基本话题:社会的性质是“秩序——冲突”; 三、在解释变量上,结构功能主义用功能分析的方法强调文化、价值、道德、规范的在维持社会秩序当中发挥的作用,社会秩序是由这些非理性因素维持的;而没有注意到人的行动中存在的理性倾向对社会秩序的作用;其后的社会冲突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都把理性作为社会秩序的来源之一;这里又涉及到社会学的又一个基本假设:“理性——非理性”。 四、在研究方法上,功能分析方法强调系统内部的结构要素的功能支持关系,而把社会系统的存在作为一个既成事实,而没有较少关注社会系统过程中,系统之外的因素发挥的作用。最近兴起的历史社会学也强调某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的功能分析,但是他们会把社会系统放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