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冲突论和社会压制模式的理论和社会均衡模式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把社会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都属于宏观层次的社会理论。

(1)研究层次:冲突的原因不是某些心理变量(如人的侵犯本性),也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而是社会地位结构的产物。

(2)研究目标:对冲突群体和群体冲突进行社会结构分析;

(3)主要问题:冲突群体和群体冲突如何从社会结构中产生的?群体冲突的形式有哪些?群体冲突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在下面的三节中将主要解释这三方面的问题。 第三节 社会冲突的形成

一、社会冲突的根源——权威和权威结构

1.社会冲突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便是冲突产生于稀缺资源的争夺,只不过不同的理论家对于资源的认识不同而已,马克思看来是生产资料占有基础上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而达伦多夫则认为是权威地位的稀缺性;

2.权威的概念,达伦多夫沿用了韦伯的概念,认为权力是不顾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机会;权威则是期待他人屈从的合法化的权力。

3.权威结构。权威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稀缺性,那么在社会中的分配就是不平等的,于是形成了由统治地位和服从地位组成的社会结构。统治地位是其占有者拥有权威、具有发布命令的合法权力的地位;服从地位是丧失地位、必须服从他人命令的地位。 二、社会秩序的及其本质

1.在解释“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的时候,达伦多夫摈弃了社会均衡的概念,而提出了强制协作联合体的概念,强制协作联合体是建立在权威结构基础上的社会成员的结合形式。 2.强制协作联合体的本质是权威地位的合法化及维持着这种合法性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反映着统治群体的利益。 三、利益意识的觉醒

1.利益:与一定社会地位相联系的、对地位占有者行动去向的某种期待形式。 2.利益的分类:在权威结构中,与权威地位相对应存在着两类基本利益:拥有权威的支配角色的利益是维持原有的权威地位及权威分配状态,丧失权威的被支配角色的利益是改变现存的权威结构。而且这种这两种利益在本质上和方向上是相互对立的。

3.利益的形式:潜在利益和现在利益。但是两种性质对立的利益并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冲突,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达伦多夫提出潜在和显在利益的概念。显在利益是为人们所意识到的,并被人作为目标来追求的利益。潜在利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但是跟随权威地位客观存在的利益。这样一个强制协调联合体维持的社会秩序中,就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方面权威结构是一种合法化的社会结构,同时权威结构中也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为他们具有客观的利益对立;不过,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产生了利益意识之后才会产生社会冲突。 四、冲突群体的形成

1.根据利益意识是否觉醒,达伦多夫把冲突群体划分为两种:准群体和显群体。显群体的形成条件使他们认识到了共同的利益,显群体的形成又是社会冲突形成的组织基础。

2.准群体是在强制协作联合体中占有相同地位,拥有相同的潜在利益、但还未普遍意识到自己的利益的人群的集合体。显群体是从准群体中产生、清楚地认识到了与权威地位相联系的利益,并通过组织化程序结合起来,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及目标、宗旨和行动纲领的群体。 3.显群体产生的条件。在现实社会中,并非一切准群体都能上升为显群体,这个转化过程需要三个条件: (1)技术条件。 (2)政治条件。 (3)社会条件。

第四节 社会冲突的程度

一、测量社会冲突程度的两个纬度: 1.社会冲突的紧张程度 2.社会冲突的激烈程度 二、影响社会紧张程的因素 1.社团的重叠程度

比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众要受到双重压迫; 2.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分配相关的程度

完全按照官本位思考,而没有经济上成功的可能性 3.社会流动性的程度

如果他们能够流动,也不会形成很大的利益对立 三、影响社会冲突激烈程度的因素 1.社会经济的剥夺情况 对立双方的剥夺程度 2.冲突的调节

没有调节也造成了冲突激烈 第五节 社会变迁的结果 一、社会冲突和社会变迁

社会冲突通过改变权威地位的占有者或者为结构的价值取向而引起社会变迁。 二、社会变迁的种类 1.革命式的社会变迁 2.改良式的社会变迁 3.革新式的社会变迁 三、社会变迁的考察纬度

1.社会变迁的根本性和社会冲突的紧张程度

2.社会变迁的突发性和社会冲突的激烈程度

第十章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第一节 生平著述、思想渊源 一、生平著述 二、思想渊源

(一)对功能论的批判

(二)列维—斯特劳斯交换理论的分析 (三)古典经济学中的“自我利益”原则 (四)行为主义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 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 一、基本概念 1. 行动 2. 互动 3. 情感 4. 报酬 5. 刺激 6. 成本 7. 投资 8. 利润 9. 公正性期待 10. 数量 11. 价值 12. 剥夺 13. 满足 二、基本命题 1. 成功命题 2. 刺激命题 3. 价值命题 4. 剥夺满足命题 5. 攻击赞同命题 6. 理性命题

第三节 基本命题的应用

一、对工业化和文化水平之间关系的解释

1.一个行动越能得到报酬,人们就会采取那种行动;

2.一个行动越可能成功得到报酬,人们就越易于采取那种行动;

3.和农业社会相比,工业社会通过雇佣有文化的人而为他们提供各种报酬; 4.工业社会会中的人把学习文化作为能够获得更多报酬的行动; 5.工业社会中,更多的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6.学习文化知识需要直接或间接地付出很多金钱和精力; 7.和农业社会相比,工业社会中更多的人更为富有; 第 54 页

山东建筑大学备课纸

8.工业社会中,更多的人能够支付学习文化所需要的费用,包括个人支付、政府和慈善资助等;

9.更多的人把学习文化知识看作更能成功获取报酬的活动; 10.因此工业化水平越高,大众的文化水平越高。 二、对社会组织形成的解释

1.具有报酬能力的人在交换过程中,通过交换、威胁和恩惠等方式创造了复杂的社会关系,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不仅能为自己带来收益,而且能够让他人认识自己的利益; 2.通过扩大了的收益,他们会组织更为复杂的组织模式; 3.复杂的组织模式要求相应的权力组织化和规范化;

4.更为复杂的组织模式会产生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来保证权力机构的稳定和规范的整合; 5.社会分化、权力组织和规范整合会促进社会组织更加膨胀。

第十一章 符号互动论 一、涂尔干的启示

在《社会分工论》(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s)中,涂尔干强调社会事实(social fact and social reality)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和揭示变量的意义,并要排除个人主观目的的作用对科学研究的干扰。但是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the elementary forms of religious life)中他开始注意到个人心智的作用,开始追问:How does society rule the individual? Why do people share common orientations and perspectives?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下对社会互动有启示的观点:

1.人们基本的行为机制是,宗教仪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的情绪,并创造了人们的团结感和归属感。

2.集体意识并不是完全外在于个人的,个人对集体意识的认识和倾向是社会结构在主观意识上的表现。而且不同的社会结构中会产生关于世界和社会的不同的思想(thought)和观念(perception)。

二、韦伯的启示

韦伯把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的本质在于人们赋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