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之化学考试说明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之化学考试说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H+浓度是 mol·L?1。 【参考答案】 (1) CuSO4·5H2O

CuSO4·(5-n)H2O+nH2O

250 18n 0.80 g? 0.80 g-0.57 g=0.23 g 解得 n=4

200 ℃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 CuSO4

570?CCuO+SO3↑; CuSO4·5H2O; 102 ℃

CuSO4+SO2↑+2H2O

(3) 2H2SO4(浓)+Cu (4) 2.2×10-8; 0.2

(2011年新课标理综题·T26)

【说明】本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中化合物的一系列变化,引导考生分析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关系、化合物的性质等。特别是通过严格和定量的化学实验来证明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虽然中学化学没有涉及热重分析的内容,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和适当的引导,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回答相关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

例14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 H2SO4、..

3% H2O2、6 mol/L HNO3、0.01 mol/L 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 KI、20% KSCN、蒸馏水。

①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 假设2: ; 假设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

③实验过程: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13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参考答案】

(1) 该结论不正确。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 +2价,则被氧化为 +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

(2)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 +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 +2价。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②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见下表) ③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步骤1:将适量稀H2SO4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 +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 +2价。 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 +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 +3价。 (2008年广东高考题·T21)

【说明】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2+和Fe3+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例15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1 2 3 4 5 6

预期现象与结论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 金属 质量/g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金属 状态 丝 粉末 丝 丝 粉末 丝 C(H2SO4) /mol·L-1 0.5 0.5 0.7 0.8 0.8 1.0 V(H2SO4) /mL 50 50 50 50 50 50 14

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 34 35 36 35 36 35 金属消失 的时间/s 500 50 250 200 25 125 7 8 9 0.10 0.10 0.10 丝 丝 丝 1.0 1.1 1.1 50 50 50 35 20 20 50 34 44 50 100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参考答案】

⑴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 ⑵1、3、4、6、8 2、5 ⑶反应温度 6和7、8和9

⑷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2007年海南高考题·T17)

【说明】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来,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考查的。

例16 实验室制备1, 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Br2

CH2=CH2+H2O 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 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状态

乙醇 无色液体 1, 2—二溴乙烷 无色液体 15

乙醚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沸点/℃ 熔点/℃ 回答下列问题:

0.79 78.5 ?130 2.2 132 9 0.71 34.6 ?116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 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1) d (2) c (3)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下(5) b (6)蒸馏 (7)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 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2012年海南高考题·T17)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的实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和基本技能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副产物生成的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例17 工业上可用食盐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不同的方法生成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路布兰法是以食盐、石灰石、浓硫酸、焦炭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煅烧碱,再浸取、结晶而制得纯碱。

①食盐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已知产物之一为CaS);

(2)氨碱法的工艺如下图所示,得到的碳酸氢钠经煅烧生成纯碱。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