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复习提纲 有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德育原理复习提纲 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方法论意义上的的德育方法包括:启发法、塑造法、_雕琢法_、树人法、_系统或综合法_。

9.当代西方德育界形成的主要方法模式有:(1)认知发展方法模式(2)_社会学习方法模式_(3)价值澄清方法模式(4)_社会行动方法模式_。

10.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应分为_德育师资的培育_、德育主体的自修_两个部分来研究。

11.德育目的有教育功能。具体说来,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体现为_导向功能_、_调控功能_、_评价功能_。

13.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_家庭美德教育_、集体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_、民主与法制教育、_信仰道德教育_。

14.德育过程的特点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内容:_计划性_与正面性、复杂性与_多端性_、引导性与_整合性_。

15.具体的德育方法有:思维训练法、_情感陶冶法_、理想激励法_、_行为训练法_、修养指导法。

16.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的泛化的原因主要有:_传统思想的影响_、_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_、_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_。

17. 、 、 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和根本任务。

18.道德实践法的基本形式有: 、 和 等。 19.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文明习惯 、 基本道德(美德) 、公民道德 、信仰道德 。 20.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由三个维度构成,即 道德素养 、 专业素养 、 教育素养 。

21.理想激励法师指通过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 道德理想 、 道德信念 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22.大众传媒之社会影响的一般特征有: 中介性 、 大众性 、 程序性 。 23.涂尔干的 《道德教育论》 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24.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就是 宗教教育 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 四、简答题

1.德育原理的议题主要有哪些?

2.如何理解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内涵与意义? 3.如何理解道德是“可教”的?

4.如何理解德育内容在发展的趋势上对“全球伦理”的确认? 所谓“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共识,社会或迟或早都会受到混乱或独裁的威胁,而个人或迟或早也会感到绝望。” 5.如何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

建立优化的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需要发挥学校、政府以及社会三方面的主体性。⑴学校角色的正确定位⑵政府功能的正确发挥⑶社会精神实体的重构 6.科尔伯格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就其结构特征而言,会出现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

阶段,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7.德育主要有哪几方面的功能?

⑴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展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⑵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⑶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两大含义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8.如何提升德育主体的素养?

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主要应当通过培训和自修两大途径进行。由于德育主体分为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和非专门的德育主体两个类型,德育主体素养的培训也应当分为德育师资的培训和德育主题的自修这两个部分来研究。 9.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⑴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⑵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⑶德育过程观。⑷偶发因素。 10.社会环境对于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主要有哪些?

⑴提供成长基地;⑵创造内在的需求;⑶左右运作模式。 11.简述对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认识需要注意的问题。

⑴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观。其一是学校德育不仅为政治服务,而且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平衡等均有重要作用。其二是要求对每一项具体的德育功能必须有全面的理解;⑵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⑶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

12.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哪些?

⑴道德教育的内容仍然强调不够;⑵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省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和尊重不够。

13.依据现当代德育内容结构的一般趋势,学校德育内容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层次? ⑴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⑵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⑶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⑷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道德”(信德)的教育。 14.列举中国专门道德教育学科课程的主要问题。

⑴课程内容的安排与教学处理问题。⑵教材内容的稳定性问题。⑶课程结构与设计的问题。

15.简述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矛盾。

⑴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⑵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⑶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德育原则?

德育因材施教: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耶尔克斯·道得逊定律,任务容易,增强动机效果提高,而不断增强任务的难度,最佳动机水平就会减低);应当做到德育与“心育”的统一;应当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德育。 2.如何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

①学校角色的正确定位:学校德育主动直接地参与社会环境的建设;学校德育应作为个体德育成长社会环境网络中最能动的力量去主动连接其他社会环境系统,组合各种正面影响形成合力;学校德育和教育应在体系内进行改造,努力形成适应和超越学校环境的中介机制,使学校德育社会环境中的正面德育影响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的德育影响,同时促进社会环境中德育影响有序化,开发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现实空间。

②政府功能的正确发挥: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系统发展的自觉力量;引导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建设;聚合社会环境子系统形成德育影响的合力。③社会精神实体的重构:首先要处理好系统和过程的关系;处理好适应和超越的关系。只有全社会建立起较为充分的对于学校德育的义务感和德育自觉,我们所追求的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优化才可能走向现实。

3.联系实际,试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的作用。 4.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提升德育主体素养

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主要应当通过培训和自修两大途径进行,由于德育主体分为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和非专门的德育主体,德育主体素养的培训也应当分为两部分研究。培训:德育师资的培育(由大学教育院系培育德育师资,或者加大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政教专业课程中德育专业训练的力度;非专业道德教育工作者牙咬进行适当训练,在取得任职资格时必须获得过一定的“道德教育学分”);自修:德育主体的自修注意的德育使命策略;科研带动策略;实践与反思策略。德育主体素养的提供不仅仅设计德育或教育系统本身,社会宏观环境的改善对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以上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教育工作者而言,一方面呼吁社会支持,一方面从自己做起。提倡从自己做起,一方面是因为短时间内教师能够有所作为的首先是自身素养的改善;另一方面因为自身素养与工作成绩的提高也会提升社会对道德的认可和支持的水平。 5.如何在学校中进行以关怀为中心的教育

①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和毋庸置疑的。教育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培养有能力的,关怀的,充满爱心并且受人喜爱的人。②满足相关的需要。让学生和教师(在彼此的同意之下)共同生活几年,尽可能让学生相处在一起,努力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能生活在同一地方。让回学生视自己为学校的主人。最后还必须有专门的时间用于建立关怀关系和信任关系。③减弱控制力。给教师和学生更多职责去做自己的判断,取消竞争性的升级制度并减少考试等。④取消等级制的教学计划,为所有学生提供卓越的教学计划,那些不以升入大学为基础的计划要和旨在升入大学的计划一样丰富,有吸引力和要求严格。⑤每天至少有一部分时间用于关怀的主题。讨论和生存有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与关怀有关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学习如何道德地对待别人等。⑥告诉学生任何领域的关怀都需要一定的能力。关怀是人类生活坚韧的支柱。 6.试说明惩罚作为教育方法的意义与局限

惩罚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在教育活动中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态。但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而惩罚的局限在于很多教育者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使得惩罚制度出现了很多局限。例如为惩罚而惩罚、不公平、合理、准确,容易出现主观,武断和随意的惩罚。用刻板的惩罚手段,忽略对学生的尊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