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全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时,各县区年总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气温16.7-17.9℃,梅雨季节一般在6-7月间。全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皖中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境内粮食作物品种626个,经济作物品种67个,蔬菜品种70多个,干鲜果品19种。全市现有林业用地93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08万亩,森林覆盖率36.2%,活立木总蓄积量1603万立方米。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广、藏量丰、经济价值高。野生猕猴桃、野山楂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年产量均在3000吨左右。蕨菜、薇菜、荠菜、马齿苋菜等野菜,已成为大宗出口产品。

此外,六安市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312、206、105国道、宁西高速公路、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淠淮航道纵横全境,六安至合肥骆岗机场仅需1小时,交通十分便捷。

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氛围初步形成。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这关系到国家的投资方向和结构调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关系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到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中央和省委文件提出多项对“三农”的具体支持措施,农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条件已经具备。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六安市通过各级蔬菜产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构建联结生产、加工、销售者的蔬菜产业营销网络,完善了六安城区及县区各大菜市场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专销店质量承诺,挂牌公示制度,为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交易打下了基础。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蔬菜产销协

会160多个,会员总数达两万多人,通过协会会员销售的蔬菜约占总量的30%。2009年4月,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正式成立,会员来自全市从事蔬菜科研、生产、流通、加工、服务及相关工作的龙头企业、专业户、营销经纪人等蔬菜产、加、销行业人员。共有会员102个,其中单位会员47个,个人会员55个。是一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济合作组织。 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的成功组建,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专业户、营销经纪人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促进企业与农民、会员间的良性互动。主要在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信息提供,技术咨询、活动交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材料申报,蔬菜技术堆广,拓展营销市场等方面开展工作,做好服务,全力推进六安市蔬菜产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产业发展的科技优势明显: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自动化温室调控、组织培养、蔬菜种苗嫁接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生产上来,一些EVA膜、紫光膜、转光膜、防虫网等新型覆盖材料也得以推广应用,专用型、抗病型的蔬菜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期缩短至2-3年。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为促进安全蔬菜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六安市加强了对现有蔬菜产品的品牌整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帮助企业和菜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航育”系列茄果类蔬菜新品种,发展甘蓝、菜心、芥蓝、杭椒等优质品种,加大优质水生蔬菜、食用菌、山野菜和高山菜等开发力度。一方面优化品种组合,另一方面注重蔬菜产品的质量,着力加强蔬菜生产过程监控和市场、生产基地农残检测。组织菜农按照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着力提高供肥蔬菜的质量档次。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源头抓起,严禁不合格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销售和使用。加强了对基地生产环境保护。大力开展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的示范推广的同时,重点推广棚室高效

生态种养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市菜协试验推广了菜蛾特、烟碱乳油等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应用推广了杀虫灯防虫、地膜覆盖、遮阳网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和“猪-沼-菜”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舒城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裕安区陆集村先后引进以色列FA-870、荷兰夏宝、日本洋葱、新加坡红心红芋、山东大蒜、河南蒜苗、杭州产杼子茭白、潜山瓜蒌等一系列新品种在当地安家。

产业发展的市场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转入买方市场,粮油消费呈逐步下降态势,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出增幅由大变小的基本稳定态势。而蔬菜产品消费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持续升温,并呈现出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趋势。蔬菜对气候、资源等要求,决定了均衡供应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区域间、品种间、季节性调剂范围大,潜在市场广阔。在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价格将保持相当明显的竞争优势,通过改进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市场前景更为可观。另一方面,六安市注重品牌认证,对现在农特产品进行品牌整合,充分发挥了加工企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各地通过“以奖代补”,切实抓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申报认证工作。各地已先后注册了“舒丰”、“皋绿”、“归然”等十几个蔬菜商标品牌,其中舒城县的“舒丰”牌19个系列蔬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其他4个品牌的12个蔬菜产品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多数品牌蔬菜在全省、华东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同时,六安市临近合肥,自然环境优越,且从事蔬菜种植行业的人力资源丰富,是发展优质无害蔬菜的优势区域。早在2006年,合肥六安两市就签订了正式的蔬菜产业合作协议。这也是合肥提出省会经济圈以来两地签订的第一份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市互融迈出了新的步伐。根据协议,两市首期将共同开发集中连片、常年供应露地叶类蔬菜基地5000亩。每亩每年由合肥市、六安市和基地所在县区的政府各自“以奖代补”100元,共计300元。协议

还规定,新建蔬菜基地产品必须销往合肥市,每天不少于10吨,以合肥市周谷堆农贸市场的交易量统计为准。在周谷堆市场开辟绿色市场通道,设立六安市绿色蔬菜专销区,实行产销对接。定期召开两市农委、蔬菜办负责人联席会议,根据市场导向,及时调整蔬菜种植结构、产业布局、品种更新。合肥六安两地签订“蔬菜协议”,对两地来说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也为六安蔬菜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发展的效益优势明显: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效益比较优势,其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创造的利润高于其他作物。2010年六安市蔬菜平均亩产值3500元,扣除亩成本1300元,纯收入为2200元。其经济效益是大宗粮食作物的3倍以上,比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若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比重,发展优质精细类蔬菜生产,则比较效益优势会更加明显。据调查仅六安市城区每天蔬菜供应量就达150吨左右,年需求是5.4万吨,每年一、二、十一、十二四个月外来菜约占日交易量的70%。外来蔬菜长途运输不新鲜,蔬菜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本地蔬菜时令、新鲜、安全,但缺少投入,设施栽培少,冬季初春不能满足供应。据两年来蔬菜农残抽检情况表明:外来蔬菜合格率一般在75%左右,而本地蔬菜合格率则达99.5%以上。且外来蔬菜受制于人,供应、价格时常不够稳定,只能做为调剂余缺的补充,不能做为城市蔬菜供应的主体。本规划建成后将能进一步满足六安居民的周年化蔬菜供应,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又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需要,更是经营绿色文明城市的要求。因此,发展蔬菜产业一举多得,势在必行,效益较为明显。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保障种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市场长期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组织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发展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提升全市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单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