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经过多年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逐年提高。全市蔬菜产业基地面积稳步增长,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品牌认证扎实有效,检测、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科技兴菜步伐加快,种菜效益不断提升,蔬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化步伐,特制定六安市蔬菜产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精神,始终把蔬菜产业化工作放在全市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首,紧紧围绕菜篮子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健全工作机制,实行科技创新,强化品牌认证,扶持壮大龙头,发挥协会作用,全市菜篮子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实际工作中以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实现两个转变为目标(由比较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卫生和安全转变,由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转变),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落实科技兴菜,实现了生产快速发展,总量供应充足,花色品种丰富多样,市场交易活跃,农民增产增收显著,蔬菜产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重点加强郊区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菜、食用菌、湾区蔬菜基地建设,初步建成了6大商品瓜菜生产基地,即反季节商品瓜菜基地、地方名优特菜基地、水生菜基地、加工菜基地、食用菌基地、高山特菜基地。

——蔬菜产销总量大幅增长。据统计, 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5.2万亩,同比增长4.1%,总产231.8万吨,同比增加5.05%,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19.6%;设施栽

培面积23万亩,同比增长69.1%。其中,钢架大棚面积3.6万亩,同比增长27%;新建供肥蔬菜基地7600亩;发展秋冬季蔬菜58.8万亩,同比增长25.1%。棚室蔬菜在蔬菜主产区基地面积达到25%以上,商品率70%左右。其中,新建连栋式和钢架大棚3000亩、复合材料大棚2000亩、竹木结构大棚5000亩。亩均效益5000元,高的近万元。蔬菜产业作为现代效益农业的先进典型已成为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市现无公害蔬菜栽培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10%;绿色食品蔬菜15.3万亩,同比增长30%;高山蔬菜面积18万亩,同比持平。 ——蔬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六安市近年来狠抓蔬菜产品质量管理,深入开展违规销售使用禁用农药等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整治工作,强化农药残留超标治理,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和年检工作,严查冒用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标识行为,严把农业三品认证管理和认证审核关;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在继续抓好主产区、农贸市场和超市自律性检测的同时,全市农业部门结合自身优势,完善现有的20多个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点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强化农产品源头管理,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测管理模式。“皋绿”牌辣椒、“皋绿”牌萝卜、“舒宝”牌鲜萝卜、“绿彩”牌毛豆、莴笋、辣椒、黄瓜的品牌效应逐年提升。

——蔬菜基地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优势产业区域化、优势产品规模化的基本原则,全市蔬菜产业已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蔬菜产业已跃居该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首,成为该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业已显现。以菜兴业,推动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投入蔬菜产业。采取反租倒包、技术承包、组建公司加农户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鼓励能人大户在湾区连片集中成规模的发展优质高效蔬菜生产。六安市已初步建成了六大商品瓜菜生产基地,即反季节商品瓜菜基地、地方名优特菜基地、水生菜基地、加工菜基地、食用菌基地、

高山特菜基地。规模蔬菜基地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户8万多户,人均来自蔬菜主导产业纯收入超过5000元。

——蔬菜生产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坚持培育大龙头、建立大基地、建设大市场,做好大服务,以“龙头企业加基地带农户”、“市场加基地”、“协会加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衔接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全市蔬菜产业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全市蔬菜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裕安区培育扶植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年总加工能力2.6万吨,带动农户两万多户;安徽华祥食品有限公司先后获得美国HACCP和欧美EEC注册,现已形成年产1.2万吨速冻蔬菜800万吨水产品生产线,主导产品全部出口,2010年销售额11000万元,年创汇700万多美元,年利税一千多万元,基地生产规模20多万亩,带动农户31650户,农民人均来自企业的收入600多元,成为带动一方群众种菜致富的龙头。舒城县大别山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年加工野生山竹笋、苦菜、珍珠菜、蕨菜、薇菜、香椿、槐花等多种保鲜山野菜2000余吨,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每年直接与农民签订订单高山蔬菜生产5000亩以上,年平均产销量8000余吨,销售额2000多万元。舒城县景山外贸加工厂年产的梅河牌干薇菜85吨,产值4100万元,创利税5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该市蔬菜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与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地规模不大,专业菜地面积较小,易受自然灾害、市场性因素影响,区域分布上的变动和总量上的变化较大,产品的销售价格有时候起伏较大。二是基础设施差,投入不足。尽管六安市蔬菜产业在种植业、农产品出口创汇、农民增收中已占相当比重,但由于投入少,路渠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蔬菜生产受气候的影响较大,生产稳定性差,导致市场供应的波动性较大。三是加工能力不强,产业比重不大。目前蔬菜产值在种植

业中的比重不足25%,在农业总产值中不到15%。全市直接用于加工的蔬菜仅为总产量的10%左右,在加工蔬菜中,70%以上是低水平的腌制加工或脱水加工,被用于深加工的不到加工量的20%。加工量小、比例低,加工层次低。四是龙头企业不强,拉动作用不大。全市蔬菜加工企业年产值多在500万元左右,过千万元的企业仅三家;有自营出口权、有稳定出口渠道的企业不多。五是产销信息滞后,市场流通不畅。目前蔬菜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不够完善,生产盲目性较大。 二、制定规划的依据和优势 1、规划制定的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 2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瑾本稳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0) 98号);

(5)《安徽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6)《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实施意见》(六政[2011] 20号);

(7)六安市、合肥市共建蔬菜基地的协议; (8)六安市人大关于蔬菜发展的意见。 2、确立规划的优势

六安市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全市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