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全国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理科综合核心卷一生物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国校级联考】全国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理科综合核心卷一生物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格里菲思依据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的推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但他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就是DNA,A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大肠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可见,用

35

32

S标记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B错误;用P标记DNA的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而且保温时间越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越强,对实验的干扰越大,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为RNA,因此检测烟草花叶病毒核酸的水解产物,可发现含有尿嘧啶成分,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①熟记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其结论;②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过程,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③知道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二、非选择题

7.7.黑暗条件下,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在a时打开光源照射一段时间,b时关闭光源,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在适宜温度下,某农作物CO2吸收量随环境CO2浓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从开始到a时刻的这一段时间内,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给予光照后的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再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时刻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变化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两种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不再增加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提供的C02被固定成C3,同时因无光照C3不能被还原 (2). C3被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还原,C3产生的速度等于被还原的速度 (3). 减少。原因是:黑暗条件下C3的还原因缺乏ATP和[H]而减慢,但C5固定C02的速度在短时间内不变 (4). C02浓度和光照强度 (5). 光照强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 图甲中从开始到a时刻,用CO2“饲喂”叶肉细胞,叶肉细胞吸收的C02被固定成C3,但因无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没有ATP和[H]的产生,C3不能被还原,因此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升高。给予光照后,C3被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还原,而且C3产生的速度等于被还原的速度,所以含放射性的C3浓度不再增加。b时刻为黑暗条件,没有ATP和[H]的产生,C3的还原因缺乏ATP和[H]而减慢,但C02与C5结合形成C3的C02固定的速度在短时间内不变,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减少。

(2) 图乙中的自变量为C02浓度和光照强度,由此说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C02浓度和光照强度。两种光照强度下,当CO2吸收量不再增加时,高光照强度时的CO2吸收量大于低光照强度时的CO2吸收量,说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点睛】坐标曲线题的解题关键是:①要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曲线代表的含义,这是解题的重心所在。②关注坐标上的“四点、二量、一趋势”;“四点”指的是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二量”指的是分清自变量“一趋势”,与因变量,绝对不能颠倒;指的是曲线的走势,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横轴的点、区段来进行。③分析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时,还要挖掘或捕捉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 8.8.回答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两种,其中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基本正常,其发病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现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请你设计一个诊断方法以确定患者的糖尿病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人群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30mim,定时采样测定血糖及胰岛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4

由实验结果可初步推测:

①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____________细胞的分泌负担。

②餐后适度运动可以_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③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____________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答案】 (1). 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被破坏) (2). 给病人(注射较多葡萄糖溶液,血糖浓度升高后再)注射胰岛素制剂,如果病人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则是Ⅰ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浓度变化不明显,则是Ⅱ型糖尿病(或检测患者胰岛素含量,如果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则为Ⅰ型糖尿病,如果胰岛素含量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则是Ⅱ型糖尿病) (3). 胰岛B (4). 降低 (5). 胰岛素分泌高峰期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只有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基本正常,说明其胰岛B细胞结构完好,因此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最可能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被破坏)。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基本正常,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可见,欲确定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类型,其诊断方法有:一是给病人注射较多葡萄糖溶液,待血糖浓度升高后再注射胰岛素制剂;如果病人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则是Ⅰ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浓度变化不明显,则是Ⅱ型糖尿病。二是检测患者胰岛素含量,如果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则为Ⅰ型糖尿病,如果胰岛素含量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则是Ⅱ型糖尿病。

(2)分析图示可知:①运动组胰岛素分泌的高峰比对照组提前出现,而且胰岛素分泌的峰值小于对照组,说明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担。

②运动组餐后血糖的峰值和胰岛素分泌的峰值都小于对照组,说明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③运动组胰岛素分泌高峰期比对照组提前出现,说明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导致血糖浓度下降快于对照组。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以题意中“Ⅰ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和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为切入点,分析相关的问题情境,对(1)题进行解答。解答(2)题的关键是: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对比分析4条曲线的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问题情境,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正确答案。

9.9.如图甲为某草原中的食物网,图乙为此草原中能量流经鸟类时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图甲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____。 (2)此草原中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间碳传递的形式为____________;图乙中若a表示鸟类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____________,猫头鹰不具有图乙中的能量去路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此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蛇、【答案】鸟类、青蛙、猫头鹰 (2).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 含碳有机物 (4). 鸟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5). f (6). 自我调节 (7).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多少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及其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分析图甲可知:蛇、鸟类、青蛙、猫头鹰都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图甲中的草为生产者,其余的均为消费者,因此未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