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化学工艺导师 陈明鸣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天津大学 化学工艺导师 陈明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陈明鸣

职称:副教授 职务:

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硕导) 专业:化学工艺

联系电话: +86(0)22-27890481 传真: +86(0)22-27890481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电子信箱:chmm@tju.edu.cn 主要教育经历

1994.6 获得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1997.6 获得天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3.2 获得天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炭材料及其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2)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 3)化工热力学; 主要讲授课程 1)本科化工热力学; 2)研究生化工热力学; 3)化工安全概论; 主要学术兼职

国际期刊“J power sources\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2002年11月 天津市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一等奖; 2001年 2 月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 二等奖; 2005年度 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四); 2008年 化工学院优秀党员;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基金类:

1 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功能材料微结构中的传质特性研究”;

2 天津大学创新基金-基础研究“(插层炭/高比表面中孔炭)非对称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器; 3 国家863计划项目“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4 天津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千法级超级电容器的研制与开发”;

5 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双炭电极-离子插层”型能量密度电化学电容器”;

6 中海油公司基金“富芳烃重质渣油制备中间相炭微球”;

7 中海油气利用公司基金“中海油重质渣油制备球形活性碳和针状焦的小试研究”; 国际合作类:

1 瑞典国家研究理事会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直接液体燃料电池”; 工程类产业化技术:

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系列化合作开发;

2 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材料的中试及产业化技术;

3 乙烯焦油生产各向同性高软化点沥青产业化技术;

4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的浸渍沥青和高软化点沥青的小试和中试技术开发; 5 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研究; 代表性论著及专利

1 Samarium doped ceria–(Li/Na)2CO3 composite electrolyte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 low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JingDi, Mingming Chen*, Chengyang Wang, Jiaming Zheng,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95 (2010) 4695–4699,1区,IF 3.792

2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carbons from amphiphilic carbonaceous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Jin Wang, Mingming Chen?, Chengyang Wang,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6 (2011) 550–558,1区,IF 3.792 3 Carbon anode in direct carbon fuel cell,Mingming Chen, Chengyang

W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35 (2010)2732-2736,2区,IF 3.945 4 Amphiphilic carbonaceous material modified graphite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in Wang, Mingming Chen* , Chengyang Wang, Materials Letters,64(21): 2281-2283,3区,IF 1.940

5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From Amphiphilic Carbonaceous Materia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DLC,Jin Wang, Mingming Chen* , Chengyang Wang, INEC 2010-2010 3rd international nanoelcetronics conference,EI检索

6 Facile synthesis of mesophase pitch/exfoliat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nanocomposit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Yi-Shuang Yang, Cheng-YangWang* Ming-MingChen,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183 (2010) 2116–2120,3区 IF 2.34

7 The role of primary quinoline-insolubles on the formation of mesocarbon microbeads,Yi-Shuang Yang, Cheng-Yang Wang*, Ming-Ming Chen,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Accepted,2区,IF 2.32 课题组介绍

长期与王成扬教授合作,组成碳素类电源材料课题组,2000年以来开展然料电池研究, 2005

年后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就瑞典国家研究理事会资助的“直接液体燃料电池”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已经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合作发表论文近十篇;2006年派陈明鸣老师和邸婧博士生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进行数月的学习和交流,2010年派出范梁栋博士赴瑞典开展为期2年的科学研究,并且聘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朱斌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

2002年完成锂离子电池中间相炭微球小试技术研究,获得了两项中国专利。该项技术于2003年获得天津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支持,中试后于2004年3月完成200吨/年规模工业化生产。2004年5月天津大学将全套技术转让给天津市铁中煤化工有限公司,转让费225万元。目前,该生产装置运行正常,产品已销往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多个大型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改变了国内市场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截止2005年底,该项技术创造产值3429万元,利税1161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获得2005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2年以来开展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开发出无机和有机体系多孔炭电极材料,目前已完成中试,正在进行产业规模运行实验,预计2007年4月进行技术鉴定。

已经获得的能源领域中国专利:

(1) 发明专利:“中间相炭微球的共缩聚制备方法”,专利号:ZL 00 133301.1; (2) 实用新型专利:“中间相炭微球制备中洗涤与过滤一体化的装置”,专利号:ZL 00 260502.3

(3) 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氧化膜改性方法”,专利号:ZL 2003 1 0107365.6

(4) 发明专利:“表面石墨化的中间相炭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3 1 0122155.4

已经申请的能源领域中国专利:

(1) 发明专利:“超级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中孔活性炭微球及制备方法”,申请号:ZL 2006 ****** 科技获奖:

( 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的研制,2005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