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结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四个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

2目前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一般与重点;借鉴与创新关系

确定研究课题基本要求标准问有价有理和事实依据具体明确独创性可行性(主客时机)4、选题的含义:经选择未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5、选题的过程:逻辑过程。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之间,理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种种矛盾分析中,发展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建的课题。

6、选题的途径与方法(A课题产生途径:社会发展;学科建设;教育实践;日常观察;国内外信息分析;国家领导机构指南、B分解、C提法、D进行课题论证避免选题盲目性) 7、文献检索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8、检索文献遵循要求:检阅要全面全面性;准确性;勤于积累;善于思索

9、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主要文献目录(专著和论文)

10、理论构思:指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事实材料和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11、理论构思的基本内容:准确表述研究问题;界定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形成初步研思路 12、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作用:方向明确主体思想目标;提高研究者科学水平;评界

少年儿童主体发展:一是阐明研究目标和具体问题;下定义界定核心概念;提出理论观点(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教育改革关键是教师)

13、好的理论构思主要标准: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客观;具指实践现实性可行性;着眼点正确性;具体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概念和理论体系结构合理性

14、建立和检验理论构思的基本方法:理论探讨;建立指标(理论引导方法、统计学方法)理论构思具体化得到初步论证;调查、实验方法获得事实依据;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吸合 15、教育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方法、选择研究对象

16、选样本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17、样本大小取决的因素:研究类型不同;预定分析精确度;允许误差大小;总体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取样方法等。描述调查总体10% 不少于100;相关比较研究每组至少30

18、取样的基本方法:简单随机取样(抽签随机数目表)系统随机抽样分层、整群随机取

19、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历史性具体性逻辑分析法为主。缺点:年代、零散、加工主观、无法精确到量分析

20、历史研究法运用的问题:注意来源鉴别外部评论真伪性真实性;内部评论客观可靠性;坚持用唯物主义史观古与今史与论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

历史观:以历史事实为前提;尊重历史价值为基础;以历史主义精神为核心;创造性转化历史为目的的主体意识

21、历史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历史研究的三个不同层次:第一个层次搜集分析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事件和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核心;马唯物方法

22、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3、观察法分为: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24、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一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二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教育科学研究者能考察观察对象在日常现实生活,学习活动等中的真实、典型和一般行为表现。三是观察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四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有关理论为前提的;五是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25、教育观察研究功能/作用:一是有目的有计划,从而获得比较充实客观的事实材料;二是检验教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助于课题研究的选择和形成。

26、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直接与间接;参与与非参与性;结构式与非结构式

27、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界定研究问题并确定研究对象;了解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编制观察记录表;记录观察资料;分析资料

28、教育观察研究的优:一是在教育现象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能搜集到事后搜集不到的资料、能注意到事发现场的气氛和情境,利于把握问题实质;二是所获资料可靠性较高;三是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教育现象本来的面目避免偏见和期待效应。

29、教育观察研究的缺:1是无法推断事件因果关系;2观察所获资料琐碎不系统;3受观察者主观影响;4可能对观察对象心理行为的变化,影响研究效果;5受被观察者流动的空间时间的限制,比较被动无法观察到全面不利于解释被观察者的行为。

30、教育观察研究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目的性(目的重点方式)、客观性(先入为主无意过失假象错觉)、自觉性(理论指导)

31、教育观察研究=现场观察+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教育现场观察:指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所进行的观察。其特点如下:

1)自然场景下观察自然发生的行为和事件;2)观察者可感受被观察者的情感和情绪;3)所获资料丰富直观全面;4)借助于现场感受对资料进行全面分析

全结构式观察:指在教研中运用施行于实验室的,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可全面控制的观察。特点如下:

1)在实验室中进行;2)有详细的观察计划;3)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4)可全面控制 3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描述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描述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法、行为核对表、判定观察代码系统(数字型、符号型) 33、教育观察研究设计:

确定观察内容;选择观察的类型;制定观察记录表;训练观察人员

34、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指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描述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表层。1864年费舍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成绩测量表。 35、教育调查研究的的特点:调查对象的广泛性手段多样性方法可操作性实用性

36、教调分类:对象分普遍抽样个案调查;目的分现状相关发展预测调查;手段分问卷访谈测量和调查表法

37、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调查的实施;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38、问卷调查:指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 定义:研究者把问题设计分若干具体问题按规则排列编制问题表格,作答,收回整理分析 特点:标准化、匿名性、范围广效率高 结构:指导语问题结束语

问题基本形式:半封闭式封闭式开放式 问题答案的格式:封闭式开放式

封闭式分为:是否、选择、排序、序列量表式低于70%再测再问卷。

39、访谈调查: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行为某态度的调查方法。

访谈法优点:灵活性强;能使用较复杂的提纲;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资料;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访谈法的缺点:调查效率低;分析难度大;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教研中不在主体地位。

访谈类型:设计分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次数分一次重复访谈;对象分个别与集体 访谈调查的过程: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访谈调查的技巧:接近访谈对象;处理拒绝;追问技巧;记录技巧

40、测量调查:用一组测试题(测验)去测定某种教育对象或实际情境,从而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特点:取材范围广泛;有严密工具编制过程;施测工具;一般用常模进行解释;应用范围广 测量调查分类:测量层次分斯蒂文斯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测量工具分学业成就测量调查、智力测量调查、能力倾向人格测量调查

测量调查在教研中的作用:诊断作用、建立和检验科学设计、评价作用、预测选拔功能

41、调查表法:是调查者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出调查设计表格,发给被调查者的单位或个人请他们填写,以便了解某一地区或单位的工作现状或发展趋势。

调查表法特点:调查范围广;规范简明;测量表种类:单一表、复核表 调查表的基本要素:标题序号标目数字表尾表注

42、教育实验研究: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所有实验的共性:有明确的研究假设;对自变量操作即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特质目标的建立及其测评。

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特殊实验活动、特殊教育活动 类型:若A则B: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研究对象分:定性与定量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 目的分: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推广验证性实验 实验控制程度分: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

范围分:单科单项教改实验、多科教材或叫法改革实验、综合实验、整体改革实验、常态与超常实验自变量因素分:单因素多因素实验实验场所分: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按组织形式分:单组、等组、轮组实验。

教育实验研究的作用/功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所引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变通改造和发展;为发展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基础;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教育实验的局限:不可能揭示所有教活规律;不能离开现有分析手段达到水平/工具 结果依赖于具体的条件,有很强的“个性”,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 教育实验研究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 1) 确定实验研究课题形成假说

2)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

3) 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明确自变量的操作定义

4)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 选择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教育实验的实施:准备实施结果总结与评价三个阶段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指在确定研究课题基础上,研究者对教育实验进行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及其内容方法进行的科学的确定和描述。进行计划、构架和策略。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总体效度、生态效度)是实验质量的评鉴标准。 内在效度: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效果。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应用范围的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被式选择被式的缺失选择成熟的交互作用

提高教育实验效度的措施: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用随机匹配或让实验组兼做自己的控制组已控制被式变量;设计控制和统计控制等方法控制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设计的步骤:1)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2)确定实验处理;3)列举群体样本试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4)选择因变量和适当的测量手段;5)判定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6)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 教育实验的符号:X自变量 C控制变量 O 一次性测试或观察 R 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不等组间水平的线

教育实验分组方法:组间组内设计;单因素多因素设计 教育实验科学水平评价

目标评价(选题、假设、可操作性)过程评价(准备实施总结)成果评价(理论、实践成果) 教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总目标、次级目标、指标

教实验指标设计原则:内容上目的性与一致性;结构式完备性与独立性;操作上可比可测性

建立教实验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编制指标体系的程序;用质和量方法对每项指标构成进行检验;评价指标要有个性特点。

好的教实验特征:有明确理论假设;有合理的控制;设计程序规范;助于提高教质生成一模 教育理论研究:在已有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

教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深化教育认识揭示教育规律;完善发展原有教理论体系构建新理论;对研究成果进行逻辑证明。

教理论研究主要基本过程:确定理论研究基本课题;收集分析文献资料;确定概念范畴并提出研究假设;形成理论体系并进行检验;拟论文写作提纲,撰写理论研究论文报告。 教理论的逻辑形式:教育概念+教育命题(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教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逻辑思维方法(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历史-逻辑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发生学方法、抽象上升到具体

历史--逻辑分析历史遵循的要求:一是深入研究对象形态结构,通过属性成分因素在空间上分布看到本质联系;二是揭示对象发展过程与认识发展过程的历史规律性。既要反映对历史发展过程,又反映人们认识这一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三是历史和逻辑结合,用逻辑说明方法必须以历史叙述为补充;在叙述历史时必须以逻辑为线索把握本质和规律。

教理论研究的特点:概括性与间接性;多样与不确定性;层次性;继承与超前性

定性分析:研究者在对所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声音资料进行系统审查汇总归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过程,是一个对资料匪类描述归纳抽象的过程。

定性分析的特点:质、描述性资料、程序有一定弹性、逻辑分析、对研究者及背景敏感性 定性分析的过程:资料审核(真实性准确性一致率吻合率有效性、资料分类、归纳分析) 分类过程:开放式、关系式、核心分类;分类要求:同一类标准执行;依一定层次进行 归纳分析:归纳法有完全简单枚举科学归纳法;归纳析法:求同求异求同求异共变法剩余法

信度分析信度即可靠性。指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信度制定:R=C/N

效度:指研究的有效性。也是一项研究能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内部效度分为四类 效度检验:检查法、三角互证法、反馈法、比较法。

定量分析:指研究者借助于数学手段,对所搜索道德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物数量特征的过程。其手段主要是统计分析。

定量分析在教研中的作用/用途:数据描述、推断、数据综合分析

定量分析局限性:统计分析手段的条件性;推断概率特征;教育现象复杂性致数量分析模糊 定量分析的前提:数据资料客观性、完整性、有效性

影响定量统计分析的因素:研究课题的性质(描述性课题推论性课题)、数据资料类型(计数资料、等级资料、等型数资、比率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

数据资料描述方式:统计表、统计图 几种数据特征值

集中量数:代表集中趋势的量数教集中量数/代表值

差异量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的量数,反映数据的离中趋势 地位量数:百分登记、标准分数

相关系数:用来表示量变之间相关程度的量的指标(积差、等级相关系数)。 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之间的关系:

集中量数代表性如何,是有差异量数来表明 差异量数越大,集中量数代表性越小 差异量数越小,集中量数代表性越大

数据推断:总体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总体参数点估计:用一个特定值(常样本统计量的变换)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等作为总体的参数估计值。 统计检验的步骤:一是先假设虚无假设H0成立;二是规定显著性水平,取0.05-0.01两个显著水平;三是计算检验统计量,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各自的检验统计量;四是利用检验统计量判断虚无假设成立的可能性概率有多大。

统计检验的两种错误:若虚无假设为真(假),则拒绝(接受),为I 型错误(II型错误); X平方的用途:适合性检验、独立性检验

数据综合分析: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动态聚类分析、分解聚类分析)

Z检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呈正态分布;T检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总体相关可能为0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F检验:方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

统计检验力:指正确推断虚无假设正误的能力,一般以1-a=b阿尔法贝塔。受两方面影响:样本容量、因素显著性水平阿尔法0.05为宜;特殊情况下0.01 二者成反比。一大一小。 X平方检验:对计数资料检验(适合性检验、独立性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即利用方差进行F检验,分析与探讨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Z T)

协方差分析:一种统计控制的方法,功能是利用直线回归法,以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用实验方法加以控制的有关因素(共变量)从方差中剔除,在经调整后求出方差的无偏估计量。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指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以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为基础,结合已有知识,经验,经过文字加工和理论分析产生出来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增值知识。 教育成果的分类:以教育事实为主;教育理论为主;综合性科学研究成果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一般结构:标题题目、前言、正文、讨论或结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 教成果表述形式: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学术论文

教成果表述基本要求: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观点与材料一致性;独立思考基础上借鉴吸收;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炼简洁准确完整

教成果评价的作用:鉴定研究成果;促进研工改进水平的提高;调控教研活动;提研工整质 教成果评价内容: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社会价值、学术价值) 编制教成果评价指标体系遵循要求:一致性、独立性、可测性、可行性

评价方法:自评、专家评价、行政部门评审(定性和定量结合、通讯会议结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