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广东省珠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珠海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3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

1.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 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714B.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7N获得反冲核8O,发现了质子

C. 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 普朗克提出的“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答案】B 【解析】

A、J.【详解】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1714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7N获得反冲核8O,发现了质子,故B正确;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错误;

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实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故D错误。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线。小到手表、手机,大到电脑、电动汽车,都已经在无线充电方面实现了从理论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无线充电手机利用电磁感应方式充电的原理图。关于无线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线充电时,手机上接收线圈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 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

1

C. 只有将充电底座接到直流电源上,才能对手机进行充电 D. 只要有无线充电底座,所有手机都可以进行无线充电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无线充电时手机接收线圈部分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不是“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故A错误;

B、无线充电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的互感现象,故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故B正确;

C、当充电设备通以恒定直流,无线充电设备不会产生交变磁场,那么不能够正常使用,故C错误; D、被充电手机内部,应该有一类似金属线圈的部件,与手机电池相连,当有交变磁场时,则出现感应电动势,所以不是所用的手机都能利用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故D错误;

3.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波长为λ0的光照到阴极K上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A. 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B. 若将电源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产生

C. 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D. 若增加图中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的频率一定大于极限频率,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故A正确; B、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电子受到电场阻力,到达A极的数目会减小,则电路中电流会减小,甚至没有电流,故B错误;

C、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的频率有可能大于极限频率,电路中可能有光电流,故C错误; D、图中光电管加的是正向电压,增加电路中电源电压,仍用波长为入的光照射,若光电流已经达到饱和值,

2

光电流将不增大。故D错误。

4.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群氢原子跃迁时能够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为10.2eV C. 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能量的光子而向更高能级跃迁 D. 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光波长最长 【答案】D 【解析】

2【详解】A、根据C3?3知,这群氢原子跃迁时能够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波,故A错误;

B、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从n=3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12.09eV,故B错误; C、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才能被吸收发生跃迁,故C错误; D、n=3和n=2间的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大,故D正确。

5.图甲为一台小型发电机示意图,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的匝数为100匝,电阻r=2Ω,外电路的小灯泡电阻恒为R=6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的读数为4V B. 电流表读数0.5A

C. 1秒内流过小灯泡的电流方向改变25次

3

D. 线圈在转动过程中,磁通量最大为【答案】B 【解析】

0.082?(wb)

A、由乙图可知,交流电的最大值为:Em?42V,有效值为:E?可知:U?Em?4V,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E4R??6V?3V,A错误; R?r6?2E4?A?0.5A,B正确; B、电流表的示数为:I?R?r6?21C、由乙图可知,T?4?10?2s,f??25Hz,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所以,1秒内流过小灯泡

T的电流方向改变50次,C错误; D、根据Em?nBSω可知?m?BS?故选B。

6.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人原地起跳时,总是身体弯曲,略下蹲,再猛然蹬地,身体打开,同时获得向上的初速度,双脚离开地面。从开始置地到双脚离开地面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始终等于重力 B. 人所受合外力对人的冲量为零 C. 地面对人的作用力的冲量为零

D.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冲量大于重力的冲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再减速过程,加速过程中人受到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减速过程中人受到的支持力小于人的重力,故A错误;

BD、在整个过程中,由动量定理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即F支持t?mgt?mv人双脚离地时速度不为零,故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冲量大于重力的冲量,故B错误,D正确;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没有发生变化,且作用了一段时间,故地面对人的作用力的冲量不为

Em420.00042?Wb?Wb,D错误 n?100?100??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