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戊橡胶生产车间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异戊橡胶生产车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总述 下,只能通过价格战略进入市场。

1.5价格现状及分析

1997年到2002年受化工市场低迷的影响,异戊橡胶的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如图3-1所示,2002年以后异戊橡胶的价格开始回升,到2007年价格涨到2105美元/吨,年上涨率平均为20%以上;2004年到2006年,进口异戊橡胶和天然橡胶的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天然橡胶的进口价格上涨幅度略高于异戊橡胶,在2006年达到一个高峰之后,自2007年开始恢复正常,但是,异戊橡胶的进口价格却是持续上扬。

30002500价格(美元/吨)20001500100050002003年2004年2005年年份2006年2007年异戊橡胶价格天然橡胶价格图3-1 近几年来异戊橡胶和天然橡胶进口价格变化趋势图

鉴于我国石油化工发展的现状,国内关于建设异戊橡胶生产装置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进口天然橡胶逐年增加,进口天然橡胶与国产天然橡胶比例已超过警戒线。市场需求的增加、天然橡胶发展受限、国际炒家的利用,使得天然橡胶价格逐步攀高。异戊橡胶生产技术的研发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背景。另外,天然橡胶属于战略资源,而异戊橡胶作为天然橡胶的唯一替代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社会效益是它的另一个重要背景。

以稀土为催化剂的稀土系异戊橡胶的工艺研发工作在2007年已经开始在部分科研单位继续进行。在工艺技术和市场前景双重因素下,该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孕育将会顺利进行。

1.6. 国内市场现状分析

1.6.1. 供需概况

3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毕业设计:10KT/a 异戊橡胶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异戊橡胶,作为国内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合成橡胶胶种,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近年来国内投资的热点行业。自2010年,茂名鲁华和青岛伊科思异戊橡胶装置顺利投产,到现在国内6套装置19.5万吨/年的产能,国内异戊橡胶装置平均以每年63%的速度不断扩张,其速度令人咂舌。

以异戊橡胶20%替代天然橡胶计算,2015年国内异戊橡胶的潜在消费能力可达到65万吨左右。从这个数据来看,国内异戊橡胶产能可全部消化,且可能仍需进口一部分以补充其不足的产能。

但是,通过卓创资讯近年来对异戊橡胶市场的监测数据来看,国内异戊橡胶的消费量始终维持在6-7万吨的水平,远远不及产能扩张的速度。以2012年为例,国内异戊橡胶的表观需求量为7.2万吨,其中进口量为5.2万吨,国产产量仅为2万吨上下。与2012年底国内异戊橡胶装置7.5万吨的产能相比,其产能闲置率高达73.3%。2013年的情况或许更不容乐观。根据卓创资讯数学模型推算,并进行经验修正,2013年我国异戊橡胶装置产能闲置率可能达到85%以上。即,从目前实际需求来看,异戊橡胶行业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

1.6.2. 进出口分析

(1)进口来源分析。我国异戊橡胶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2010年我国进口自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省、俄罗斯、泰国的顺丁橡胶数量为20.3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7.4%,较2000年的74.4%提高了3个百分点。但10年内各来源地区变化有所不同。其中来自韩国、俄罗斯和泰国的进口量快速增加,主要源于其国内产能及开工率的提高,而国内需求基本平稳,增加的产量主要用于出口。而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的进口增速则相对较慢,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两地区的产能变化不大,而需求也基本平稳,开工率提高所增加的产量使得出口增加有限。此外,来自美国的进口量快速增长。德国和英国顺丁橡胶对我国的出口增速也在10%以上,但出口数量相对较低,均不足1万吨。

(2)进口贸易方式分析。我国异戊橡胶进口主要以来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和保税区转储为主,2010年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6.1%、31.7%和20.4%。2000年以来,随着国内橡胶制品出口的不断增多,橡胶进口以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的数量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2.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3.2万吨,所占 比例相应由44.4%提升到60.2%。但是直到2008-2010年,受金融危机及特保案等因素影响,来进料加工方式进口比例快 速下降,2009年降至41.8%,2010年又回升到46.1%。过去10年,一般贸易进口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2.4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3万吨,但其在总进口量中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45.7%下降到2010年的31.7%。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保税区转储正成为一种较重要的贸易方式,但其最终流向则需要做进一步的跟踪调研。2000年这种贸易方式的进口量仅为0.031万吨,所占比例也只有0.6%;而到2010年保税区转储则增加到5.3万吨,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到20.4%。

(3)出口趋势分析。过去10年,我国异戊橡胶出口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出口

4

第一章 总述 数量看,由2000年的3.67万吨(占我国合成橡胶出口总量的57.3%)下降到2007年的1.47万吨(占18.1%)。近两年出口量又有所回升,2010年为3.06万吨,但占我国合成橡胶出口总量的比例继续下降到12.9%。从出口目的地来看,我国异戊橡胶主要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2010年我国出口的顺丁橡胶中有78%左右出口到香港( 估计转口为主)和

(16.8%)、越南(12.2%)、泰国(10.2%)、印度(9.8%)、印尼(9.5%)、马来西亚(7.1%)、韩国(6.7%)以及中国台湾省(5.8%)等。从出口贸易方式来看,2010年主要通过保税区(43.4%)、一般贸易(30.8%)和进料加工贸易(25.6%)几种方式为主。

1.6.3.国内下游用户分析

2010年我国异戊橡胶消费量为88万吨,主要用于制造轮胎及其制品、鞋靴产品、塑料改性、力车胎等行业。轮胎制造业是异戊橡胶的最大消费用户。2010年我国轮胎及其制品行业约消耗异戊橡胶61.5万吨,占其总消费量的70%左右。异戊橡胶由于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屈挠性等,在轮胎中具有其他胶种不可替代的用途,包括:胎侧胶、载重斜交胎、导向轮胎胎面胶、冬用轮胎 胎面胶、子午胎胎圈护胶等。。我国轮胎企业众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由斜交胎向子午胎转化、有内胎向无内胎转化,高性能轮胎、绿色轮胎日益增多。2010年我国轮胎外胎产量约4.2亿条,其中子午线轮胎为3.6亿条,子午化率85.7%。子午化率较2000年时提高了53.6个百分点。我国轮胎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省。

1.7.国内市场展望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和重化工业化双加速发展阶段经济仍将以8%~9%的速度增长,汽车工业进入起飞期,汽车需求量及保有量将快速增加。同时,我国橡胶加工及电子电器制造大国地位在“十二五”期间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出口仍将对国内异戊橡胶需求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1.7.1. 橡胶制品出口仍将拉动国内橡胶需求增长。

近年来,我国轮胎等橡胶制品出口量不断增加,除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2009年增速较低外,其他年份的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尽管2010年受到输美轮胎特保案的影响,出口美国轮胎减少,但我国轮胎总出口量同比增速仍高达21.6%。“十二五”期间,我国轮胎等橡胶制品出口仍将继续增长,但由于主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美国轮胎特保案、欧盟REACH法规及轮胎标签法规的相继出台及实施,已经或即将对我国轮胎等橡胶制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预计未来出口增速将会减慢。此外,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产业转移、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也将使我国轮胎等橡胶制品出口增速降。

1.7.2.异戊橡胶的供需平衡预测

汽车的轻量化、轮胎 的绿色、节能、高性能化发展趋势,对橡胶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欧盟REACH法规及轮胎标签法规等也将加快橡胶材料的发展。此外,我国天然 橡胶

5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毕业设计:10KT/a 异戊橡胶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的短缺,也会使得相关合成橡胶替代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未来S SBR、稀土顺丁胶、异戊橡胶、卤化丁基胶、热塑性弹性体等产品的应 用将不断增加,所占比例将有所提高。预计“ 十二五” 末, 我国异戊橡胶需求量将达130万吨右.2010-2015年年均增速在7%~8%,增速较前10年有所降低。而到2015年末,我国异戊橡胶产能将达150万吨/年左右,年均增速高达18.6%。从总量上来看,国内异戊橡胶产能将大于需求 ,同时由于国内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异戊橡胶较多,以及高档次产品仍需进口,将导致某些部分国际海域,船用燃料油的硫含 量要从目前的4.5%降到3.5%,从2020年起硫含量降至0.5%。

1.7.3异戊橡胶发展方向

鉴于我国石油化工发展的现状,国内关于建设异戊橡胶生产装置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进口天然橡胶逐年增加,进口天然橡胶与国产天然橡胶比例已超过警戒线。市场需求的增加、天然橡胶发展受限、国际炒家的利用,使得天然橡胶价格逐步攀高。异戊橡胶生产技术的研发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背景。另外,天然橡胶属于战略资源,而异戊橡胶作为天然橡胶的唯一替代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社会效益是它的另一个重要背景。

以稀土为催化剂的稀土系异戊橡胶的工艺研发工作在2007年已经开始在部分科研单位继续进行。在工艺技术和市场前景双重因素下,该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孕育将会顺利进行。

1.8.设计原则依据及范围

1.8.1 设计原则

本设计按以下原则进行: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及法规;

(2)立足国内,吃透和消化国外引进的设备和工艺; (3)力求生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安全可靠; (4)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1.8.2 设计依据

(1)依据校发的毕业设计任务书; (2)参考辽化聚丙烯生产装置技术资料;

(3)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规格,质量指标参照辽化企业标准执行; (4)设备设计,PI图绘制规范按辽化设计院规范执行。

1.8.3 设计范围及深度

(1)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聚合,分离和干燥工段的设计。 (2)设计深度:本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

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