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用药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用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延长各药的给药间隔时间。因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潜在耳、肾毒性比较严重,故可采用1日1次或更长间隔的给药方案,既能维持疗效,又能减少氨基糖苷类在体内的蓄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选择上,由于奈替米星比庆大霉素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与阿莫西林联合PAE更长,故两药联合为治疗严重感染的优化组合。

5、抗生素后效应对投药间隔时间的影响

各种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都有程度不同的PAE,而只有氨基糖甙类与喹诺酮类对革兰氏阴性球菌有较满意的PAE。碳青霉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中等程度的PAE,而青霉素类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类则几乎没有。

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其半衰期、有无PAE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杀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根据抗菌药物的后两个特性,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倡将其分为深度及时间依赖性两大类,此观点已逐渐为我国学者所接受,并开始实践于临床。原则上浓度依赖性抗菌素应将其1日药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而时间依赖性抗

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关系不大。故其投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

抗生素后效应PAE的研究,对临床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对致病菌具有较长PAE的药物,可根据血浆清除半衰期和PAE适当延长给药间隔,进一步优化给药方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