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集装箱船运输分析与预测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沿海集装箱船运输分析与预测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卸,其效率可达每小时1000—2400吨,比普通杂货船高30—70倍。因此为现代船运业所普遍采用。

2.2.3集装箱船的发展

按照集装箱船的发展情况可分为第一、二、三、四、五代集装箱船: 第一代集装箱船: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17000-20000总吨集装箱船可装载700-1000TEU。

第二代集装箱船: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40000-50000总吨集装箱船的集装箱装载数增加到1800-2000TEU,航速也由第一代的23节提高到26-27节。

第三代集装箱船:出现于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这代船的航速降低至20-22节,但由于增大了船体尺寸,提高了运输效率,致使集装箱的装载数达到了3000TEU,因此,第三代船是高效节能型船。

第四代集装箱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集装箱船的航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限度则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为准绳,集装箱装载总数增加到4400个。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船舶重量减轻了25%;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又由于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船员人数,集装箱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第五代集装箱船:作为第五代集装箱船的先锋,德国船厂建造的5艘APLC-10型集装箱可装载4800TEU,这种集装箱船的船长/船宽比为7~8,使船舶的复原力增大,被称为第五代集装箱船。

第六代集装箱船:1996年春季竣工的Rehina Maersk号集装箱船,最多可装载8000TEU,该型船已建造了6艘,人们说这个级别的集装箱船拉开了第六代集装箱船的序幕。据有关方面预测,不久的将来,可装载10000个集装箱的巨轮将会在欧洲问世。

现代集装箱船正向着大型化、高速化,多用途方向发展。我国集装箱船研制虽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却很快。我国建造了许多集装箱船,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光是上海港就开辟了29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上海港集装箱月吞吐量超过一百万标准箱。上海港已经是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中国上海生产的集装箱装卸机械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世界各大港口被广泛采用。近几年来,我国还出口集装箱船,在世界各地海洋上可以见到我国建造集装箱船的

7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身影。总之,我国在包括集装箱、集装箱装卸机械、集装箱船舶的制造和出口,到大吨位集装箱码头的建造,集装箱远洋船队的建立以及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表2-1第一代到第六代集装箱船的主要参数

8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3 集装箱船运输的综合分析

3.1 中国沿海各大港口及腹地分析 3.1.1 大连港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拥有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74条,航班密度为300多班/月,东北三省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均在大连港转运。

大连港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资组建的外贸集装箱码头公司(DCT)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CITOS—1码头操作系统,使集装箱年处理能力达到230万标箱,连续多年被国内外港航权威机构评为中国作业效率最佳集装箱码头、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以及亚洲新崛起集装箱码头。

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DPCM)是大连港适应当今全球港航合作经营集装箱码头发展趋势,在与新加坡港务集团成功合作基础上,携手航运业巨子丹麦马士基集团、中远集团四方共同经营的又一座国际化集装箱码头。公司在国内率先采用的无人值守、集装箱道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货主提箱用时和车辆在港停时,使码头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大连大港中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DDCT.CS)是由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大连港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主要经营内贸集装箱业务。以大连至黄埔、大连至上海为主要干线,联接珠江、长江和渤海湾三大区域性运输体系,使大连港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内贸集装箱中转港。

1.码头状况:

DCT、DPCM现有泊位11个,水深9.8米-16.0米,能力360万TEU/年,其中10万吨级泊位4个,DCT、DPCM均可靠泊10000TEU船舶。 2.堆场情况:

DCT堆场面积60万平米,一次性堆存能力6.6万TEU。 DPCM堆场面积25.5万平米,一次性堆存能力2.5万TEU。 3.码头作业效率:

DCT最高单机效率:88自然箱/小时,最高单船效率:294自然箱/小时 DPCM最高单机效率:67自然箱/小时,最高单船效率:154自然箱/小时

9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经济腹地:大连港依托大连市,经济腹地也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

3.1.2 天津港

天津港是中国大陆最早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 1973 年 9 月,天津港成功开辟了我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航线。 1980 年,天津港建成中国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在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港的集装箱运输也取得了不俗的发展业绩,从 1992~2002 年,集装箱吞吐量从不足 40 万 TEU 发展到 240.8 万 TEU , 10 年净增 200 万 TEU ,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20% 。 2003 年集装箱完成 301.5 万 TEU , 2004 年集装箱吞吐量达 382 万 TEU 。天津港共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其中天津港集团公司所属公用泊位85个,使用岸线长度18162米,生产用泊位78个,设计通过能力21399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25万标准箱。

经济腹地以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等地区为主。其中,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和山西省,间接经济腹地通过综合运输网延伸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区和蒙古国的部分地区。 腹地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腹地面积约 45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2.4 亿人。腹地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地区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3.1.3 青岛港

内贸集装箱是青岛港集装箱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港公司是青岛港老港区专营内贸集装箱业务的码头装卸公司。码头位于青岛港老港区52泊位,全长260米,堆场面积15万平方米,配备3台桥吊,10部轮胎吊以及配套齐全的空重叉车、集卡车等各类集装箱专用设备,并可共享大港公司的码头设备资源共同作业内贸集装箱,年吞吐箱量60万标准箱;内贸航线网络布局完善,8家船公司开通了青岛至海南、华南、福建、江浙、环渤海湾地区的28条内贸航线;拥有场站、货代、长途车队、仓库等码头配套服务功能,能够为船东、货主提供快捷、高效、超值的一条龙服务,是集码头、场站、仓储、货代、运输业务于一体的内贸集装箱中转集散基地。

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在前湾港三期、四期,岸线总长度6577米,现有泊位

1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