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弯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弯实验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2

h0?362.5mm As?2463mm跨度为 a?2033mm

?1fckbx?Asftk

x?xMcr?ftkAs(h0?)

2Asftk?2463?2.01?1.2315mm

?1fckb1.0?20.1?2001.2315??Mcr?2.01?2463??362.5-??1.792KN?M 2??Mcr1.792??0.881KN a2.033破坏弯矩、荷载: Fcr?x?fstkAsa1fckb?455?2463?278.77mm

1?20.1?200278.77??Mu?455?2463??362.5-??250.04KN?M 2??Fu?Mu250.04??122.99KN a2.033通过分析对比,实验数据跟理论数据存在着误差,主要原因: (1)、构件的平整度,截面尺寸是否准确、混凝土实际保护层的厚度等施工质量会使计算值与实际抗弯承载力产生差异。 (2)、应变片的粘贴位置会产生差异。传感器的精度会产生差异。百分表的位置影响。手持式应变仪的读数影响。 (3)、应变片的温度补偿产生差异。 选用设备的量程不合理。 读数间隔时间相差过大。 (4)、各种人为因素,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 实验时仪表出现碰撞。度数出现误差。 没有预加载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计算挠度)

- 8 -

注:超筋梁在荷载作用至破坏期间挠度变化极小,难以计算。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注:超筋梁在荷载作用至破坏期间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极小,难以计算。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 9 -

(1)在此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和受压应力应变曲线都近似直线,因此基本上可看成混凝土在弹性范围内工作。而钢筋此时也工作在弹性范围内,所以整根钢筋混凝土梁可近似看成一份匀质弹性梁。在加载过程中梁的刚度不变,表现为这一阶段的挠度——荷载曲线基本为直线。在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变增大过程中,受拉钢筋拉应力呈直线增加,受压区合压力和受拉区合拉力也基本呈直线增加,由平截面假定可知,此时的受压区高度应近似保持不变。

(2)而到受拉区混凝土呈现塑形到开裂阶段初,受拉区混凝土进入塑性阶段,混凝土的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呈现较明显的曲线性,并且曲线的切线斜率不断减小,表现为在受压区应变增大过程中,受拉区混凝土合拉力的增长不断减小,而此时受压区混凝土和受拉钢筋仍工作在弹性范围内,呈直线增长,于是受压区高度降低,以保证截面内力平衡(若受压区高度不变或增大,则截面合压力增长大于合拉力增长,内力将会不平衡)。当内力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受拉区边缘的混凝土达到其实际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截面处于开裂前的临界状态。

(3)开裂至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峰值应力阶段,梁体开裂后钢筋的应力应变突然增加很多,曲率急剧增大,受压区高度也急剧下降,在挠度——荷载曲线上表现为有一个表示挠度突然增大的转折。内力重分布完成后,荷载继续增加时,钢筋承担了绝大部分拉应力,应变增量与荷载增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表现为梁的抗弯刚度与开裂一瞬间相比又有所上升,挠度与荷载曲线成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荷载的增加,混凝土的应力应变不断增大,直至受压区边缘应变接近0.002,而钢筋由于配筋率相对比较大,此时并未屈服。

(4)破坏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混凝土的受压区边缘应变达到0.002,边缘压应力达到峰值应力。因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已表现出明显的塑性,而受拉钢筋并未达到屈服强度,拉应力仍随着应变呈线性增长。为了保持截面内力平衡必须增大受压区面积,所以截面中和轴下降,受压区高度增加。因为一直到破坏时钢筋也未屈服,我们可以看到,在超筋梁中,自开裂后截面中和轴位置一直是下降的。最后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配筋率越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越大,最大裂缝宽度值越小,但配筋率的提高对减小挠度的效果不明显。

- 10 -

3.3 少筋破坏: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开裂弯矩、荷载:

2

h0?435-37?398mm As?78.5mm跨度为 a?2033mm

?1fckbx?Asftk

x?xMcr?ftkAs(h0?)

2Asftk?78.5?2.01?0.03925mm

?1fckb1.0?20.1?2000.03925??Mcr?2.01?78.5??398-??0.063KN?M 2??Mcr0.063??0.03KN a2.033破坏弯矩、荷载: Fcr?x?fstkAsa1fckb?455?78.5?8.88mm

1?20.1?2008.88??Mu?455?78.5??398-??14.06KN?M 2??Fu?Mu14.06??6.91KN a2.033通过分析对比,实验数据跟理论数据存在着误差,主要原因: 1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而计算理论值时会把自重考虑进去;

2.计算的阶段值都是现象发生前一刻的荷载,但是实验给出的却是现象发生后一刻的荷载; 3.破坏荷载与屈服荷载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准确的计算破坏荷载; 4.整个计算过程都假设中和轴在受弯截面的中间。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计算挠度)

- 11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