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文化资料价值:传说承载着民众的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史,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4、文学借鉴价值:传说对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六、四大(爱情)传说

牛郎织女 孟姜女传说 白蛇传传说 梁祝传说

第五章 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

广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等等。狭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的散文叙事作品,是指除神话,传说以外的是散文叙事作品。 二、神话,故事,传说的区别联系

1、故事神话传说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

2、但三者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情节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内容具有泛指性,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都与实有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有关。

三、民间故事的特点(简答题)

1、贴近生活:故事的内容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生活情节都符合传播时的生活逻辑

2、泛指性: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主人公往往是不确定的,常用“从前”“很久

很久以前”等模糊词语,故事叙述也不做面面俱到的描述。

3、类型化:故事里常常有特定情节的类型化,如“巧媳妇型”“呆女婿型” 四、AT分类法(概念)

即故事类型分析法,1910年阿尔泰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采用类型分析的方法去分析民间故事,后来汤普森补充和修订了阿尔泰的体系,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故事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泰-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五、灰姑娘型故事最早见于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 六、民间著名的机智人物

汉族的徐文长,维吾尔,哈萨克,刻尔克孜等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巴拉根仓,回族的阿卜杜与赛里买,藏族的阿古登巴,维吾尔族的毛拉.再丁与赛来依.恰堪,满族的二拐子,苗族的老谎。

第六章 民间歌谣 一、民间歌谣含义

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味作品 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

1、花儿,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 2、爬山歌:《走西口》 3、信天游 4、打歌 5、双歌

6、香哩歌:流传在广西瑶族的一种民歌 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1、天机自动,朴素浑成:民歌具有鲜明的率真自然的特点,一是真实,二是具有天然的韵味

2、形式多样,韵律和谐:民歌体式多种,各有特色,但是创作又遵循一定的套路,有固定的章法,句式,因此韵律和谐。

3、善用各种修辞手法:民歌一个显著特色是在表达方式上频繁运用赋比兴,双关,反复,夸张等艺术手法。

第七章 史诗 一、史诗含义

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欧洲只有英雄史诗,故欧洲学者对史诗的界定大多只涵盖英雄史诗。 二、世界四大史诗

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罗摩衍那》《摩珂婆罗多》 三、中国三大史诗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刻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四、世界其他著名史诗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芬兰的《凯莱瓦拉》,英国的《贝奥武夫》

五、史诗的四个主要特点

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他是人类社会早期集体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2、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在史诗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加入了很多后世内容。

3、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史诗记叙了一个民族早期的各种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经验与观念,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如战争,祭祀等。

4、风格高尚,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史诗题材重大,主题严肃,讲述民族的历史,祖先功业,往往被当做民族文化的根谱 六、《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名词解释)

1、《格萨尔》有称作《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带领岭国人民抗击侵略,征服邻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

2、《玛萨斯》是新疆柯尔克孜族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反抗卡勒玛克人入侵的故事,是该民族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反映

3、《江格尔》是流传于蒙古族里的英雄史诗,它描述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直接多次的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

第八章 民间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概念

民间叙事长诗又称长篇叙事诗或故事歌,是民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歌谣,主要有爱情婚姻叙事诗,社会斗争叙事诗两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