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青海电大地域文化专科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秋季青海电大地域文化专科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正确 错误

39. 传唱《格萨尔》诗史的“掘藏艺人”主要靠笔来书写史诗( ) 正确 错误

40. 青海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兼容、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共同构筑起青海多民族文化融合共进的辉煌历史。( ) 正确 错误

41. 青海各民族间的政治地位是相对平衡的,不平衡是暂时的。( ) 正确 错误

42. 藏传佛教对回族共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对穆斯林民族行为和道德上的规范,对礼仪、礼俗、节日、生活习惯的影响,都发生着全面的核心作用。( ) 正确 错误

43. 从韵母角度来说,循化话有30个韵母。( ) 正确 错误

44. 藏语使用人群分布很广,遍及西藏以及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的部分地区。( ) 正确 错误

45. 民国时期青海的近代教育制度逐步确立,全省有初等、中等学校960所,在校学生5.4万余人。 ( ) 正确 错误

国开平台。各省网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 :.

青海电大7814地域文化(专科) 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 国开平台。各省网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 :. 一、单选题 (共25题)

1. 《格萨尔》史诗是着名的()族英雄史诗。 A. 蒙古族 B. 土族 C. 藏族 D. 撒拉族

2. 每年( ),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 腊八 B. 正月十五 C. 二月二 D. 六月六

3. 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 )的神话故事。 A. 青海

B. 黄帝和西王 C. 夸 D. 黄帝

4. 青海( )的服饰所体现的宗教色彩就比较浓厚。其强调必须用服饰将其严密地包裹遮蔽起来,并以遮盖全身为美,反对裸露羞体的行为,尤其是女性。 A. 土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撒拉族

5. 截至2008年, ( )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 9 B. 10 C. 11

D. 12

6. 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着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 )的祖先。 A. 汉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土族

7. 青海地区( )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A. 经济 B. 民族 C. 地区 D. 社会

8. 在青海地方性知识的理解中,( )是农牧区的天然分水岭。 A. 青海湖 B. 祁连山

C. 日月山(古代称赤岭) D. 昆仑山

9. 撒拉族主要从事( )。 A. 商业 B. 农业 C. 牧业 D. 园艺业

10. 乐都话共有( )个声调。 A. 3 B. 4 C. 5 D. 6

11. 汉代以前,青海基本上为( )独居。 A. 土蕃 B. 藏人 C. 羌人 D. 蒙古人

12. 明代屯军的江浙( )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 中原 B. 江浙 C. 江淮 D. 北京

13. 马厂类型的各种陶器,以彩陶壶与器形较大的彩陶瓮为主。彩陶花纹中( ) 为过去所罕见。 A. 变体蛙纹 B. 螺旋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