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厦门海沧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厦门海沧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二稿)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2002.7.30 二、宏观分析及战略定性、定位与定形 (一)海沧投资区功能、结构、景观三元宏观分析

1经济发展近中远三期的影响

现状 近期 中期 远期 功制造业 ? 制造业 ? 制造业 ? 制造业 能: 加工业 ? 加工业 ? 加工业 ? 加工业 经济 第三产业 ? 物流(现代集? 物流(现代集? 物流(现功能 农业生产(农民装箱港口) 装箱港口) 代集装箱人均纯收入为? 旅游业(人? 旅游业(人港口) 4734元) 流) 流) ? 旅游业? 农业旅游与农? 农业旅游与农(人流) 业生产 业生产 ? 农业旅游与农业生产 结1:90:9 1.7:88.95:9.35 2:83:15 5:70:25 构: 产业 结构 比例 景新工业区、新城新工业区、新城区景观环境协调美好高技术工业观: 区和新港区 和新港区 的现代化工业园、园、国际化城环境 现代化城区、现代市、国际性港形象 化港区和旅游区 口和重要旅游区

2城市发展因素的影响 本投资区影响 城区(城市)影偶然特殊因素 响

功能: 远期城市人口35万人,投资城区将吸纳50%1、区域旅游旅游发社会 区总人口60万人(总体规以上的居住人展,使城市流动功能 划)流动人口,人口聚居比口,成为区域居人口急剧增加 为 能够提高社会的开放性,住中心和服务中2、某大财团开发投增强对外联系,提高人口素心, 入(台塑集团) 质 3、环境改善,区域吸引力增强 结构: 以南向北为主,自北向东南城区呈环状,向局部特殊空间划定,空间 为扩展 向东南滨海发滨海旅游和现代滨海结构 展,利于形成前城市景观高度融合 海一线的集中开发,与旅游开发形成互动格局 景观: 城市——湖泊——海滨——城市环境质量较地震、水灾、台风、环境 湿地——海洋的景观生态结好,绿地、开放战争等可能性因素 生态 构,地下水位较高、海域污空间和游憩休闲染严重,高压走廊通过重要空间较少。 景观地带

3 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

----- 三面环海的半岛、新城区、新工业区和新港区厦门未来重要的发展空间 周边区域自然环境 区域现状及发展 规划区用地现状 功能:分区东部隔厦门西海为本岛和形成一个新城区和产业用地由城镇用功能 著名旅游地鼓浪屿,通过新阳、中沧两个工地、工业用地、交通海沧大桥相连;北部为马业区、一个滨海景用地、农业用地和海銮湾、宝珠屿、杏林和集观开发地带,农村域为主题,绝大部分美,通过新阳大桥和厦门面积大,有大小村为农业用地,开发利大桥形成一个整体;西部庄近30个,农村用强度差异较大 为文圃山,为广大的乡人口近7万人。 村。 结构:用地以城市和海域为主体,以农业用地面积大,海仓投资区以工业17

厦门海沧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二稿)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2002.7.30

结构 居住、办公、商业和工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区、新城建设、港口业、海域养殖为主要产业 发区建设用地集中建设和仓储用地特征成片,海域高密度明显 养殖,村庄用地比较分散。 景观:绿地城市——海域——乡村—自然山体(起伏的自然山体(起伏的丘水网 —港口——自然景观的综丘陵山地)——林陵山地)——林地—合体 地——海域——新—海域——新城区—城区——新工业区—新工业区——现代——现代港口——港口——农村——水农村——水面养殖面养殖的景观综合的景观综合体 体,但山体、海域破坏较大 (二)确立“以滨海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文化体验为龙头,城市生态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战略定性

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山地、林地、海域、农田为主体,具有较高的林地覆盖率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是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发展的基础。 经分析论证,结论是:以闽南文化、保生康复文化、宗教文化、中华文化渊源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成为海沧文化体验的龙头。以滨海一线和海沧新城区建设为中心的滨海城市生态休闲度假的主体。

(三)新港区、新工业区、新市区和新旅游区”的城市发展定位

在海沧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中“新港区、新工业区和新市区”是海沧发展的战略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变海沧的发展的经济格局,而且可以推动海沧“新港区、新工业区和新城区”的快速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

改变厦门旅游总体格局,形成厦门旅游的大格局,将厦门旅游体系构建成为以厦门宝珠屿为中心,西海域为主体,由厦门本岛、鼓浪屿、海沧、杏林、集美、同安共同构成的大旅游框架。

海沧成为厦门重点旅游区和最具活力的新兴旅游区

(四)“文化乐园、科技世界、梦幻海岸”的战略形象

依据战略定位,突出文化和生态三大特色,并结合海沧现有资源的分布,在空间规划的战略形象上总结出两大方面:一是以蔡尖尾山为依托,在自然与文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掘闽南文化的内涵,弘扬华夏文化的精神,表达企盼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望。二是以海沧沿海一线为依托,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区位和地缘优势,结合新港区、新城区的建设,创造美好的梦幻海岸形象,将海沧建设成为文化内涵深厚、团结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形象。 (五)“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科技旅游”的战略品牌

从上可以看出,海沧的旅游亮点集中于生态和文化,这也是海沧旅游建设的两张王牌。 (六)“战略产业与支柱产业并重”的产业战略结构

战略产业是在海沧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培育、重点投资和重点建设,在未来将成为海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具有先进性、国际性的生态产业类型。旅游业作为海沧的战略产业之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5年):旅游业是海沧台商投资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使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快速增长,旅游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10%,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主要新兴产业。以其独具的产业优势,呈现对港口运输、城市服务和投资环境显著的关联带动作用,实现产业的拉动效应。

第二阶段(2005—2010年):旅游业实现成为海沧投资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的转变。加快本阶段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扩大行业规模,旅游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20%,使旅游业增加值在海沧投资区国民经济增加值的比例达到5%。

第三阶段(2010-2020年)旅游业作为海沧投资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持续、健康、稳固发展。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和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拓展旅游市场,至2020年,旅游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35%,旅游业以其在海沧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达到8%的比例,在本规划期内旅游业保持稳固持续和较快的增长幅度。 (七)战略功能

以自然生态、科技和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集运动、保健、观光和游乐于一体的休闲渡假重点旅游区。 三、战略目标 (一)海沧投资区发展总目标及旅游发展目标

1 海沧投资区的发展目标可以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8

厦门海沧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二稿)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2002.7.30

近期 中期 远期 功能 以生产资本运营为主 以加工高科技孵以物流为主、以高技术 Industry Park(工业园)建化为主 Business 为主,以规模为主 设和招商引资 Park Communication Park(信生产+商务 + 游憩休闲 (企业家园) 息物流家园) 现代城市城区建设和港口商务+社区+旅游高技术+清洁+生态型生建设 区 产; 国际运输+国际代积极发展旅游业 生产+加工+国际理+商务+社区+游憩休整治景观环境,清理海域运输 闲;人居环境优美的适污染 居新城 结构: 4:3:2:1 3:3:2:2 2:3: 3:2 (结构比聚居比4:6 聚居比 5:5 聚居比7:3 例:生密度较低 密度适中 密度提高 产、加工、信息物流、旅游休闲) 景观 宏观生态保持、控制; 宏观生态强化; 生态良性循环; 宏观环境控制、营造 中观环境营造 微观环境精雕细刻

2 旅游发展总目标

根据“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以多元投资为途径”的开发指导思想,依托海沧高品位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闽南文化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台海地缘资源、炎黄文化渊源,确立“滨海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文化体验为龙头,城市生态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战略定位, “新港区、新工业区、新市区和新旅游区”战略地位,塑造“文化乐园、科技世界、梦幻海岸”的旅游战略形象,形成“战略产业与支柱产业并重”的产业战略结构,通过精心开发和建设,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创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科技旅游”的品牌,把海沧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以自然生态和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集运动、保健、观光和游乐于一体的休闲渡假重点旅游区。”

(二)战略阶段与目标

1 近期(2001—2005年)旅游开拓期

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构筑成型,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进行培植和发展,实现向支柱产业的转变。启动代表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形象和具有拉动作用的重点旅游项目;旅游产业的管理机制已经建立,旅游经济总量具有相当规模;旅游环境不断优化。重点景区(自然与文化宗教)通过4A级景区(景点)的评审,市场开发初见成效,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在主要市场区域初步形成品牌,成为厦门的重点旅游区。旅游业建设投入占规划期总投入的20%,实现全社会旅游资产原值12亿元;旅游年接待人数年增幅达8—15%,旅游年接待规模达到40万人次,100万人天数;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占海沧台商投资区GDP的3%,旅游投资利润率达到15%。

2中期(2006—2010年)旅游增长期

旅游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旅游建设投入和旅游开发力度继续加大,先期建设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它规划项目大部分启动并滚动发展。海沧台商投资区“文化乐园、梦幻海岸”休闲观光渡假的旅游形象初步成型。重点景区(点)达到国家标准的4A级。旅游市场开发成效显著,成为厦门市的首选旅游渡假地之一。科学和现代的旅游管理经营机制已经形成。旅游产业在发展成为海沧台商投资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后,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扩大,迅速实现“新工业区、新城区、新港区和新旅游区”的战略地位。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旅游业建设投入占规划期总投入的50%,实现全社会新增旅游资产原值30亿元;旅游年接待人数年增幅达15—25%,旅游年接待规模达到120万人次,360万人天数;旅游业收入年增幅达20—25%,实现旅游年收入14.4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海沧台商投资区GDP的5%以上,旅游投资利润率达到20—25%。

3远期(2011—2020年)旅游成熟期

旅游业作为海沧台商投资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持续健康而稳步发展。在本阶段旅游规划项目先后建成,旅游环境和旅游产业结构达到最优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作为厦门旅游的重要旅游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成为“以自然生态和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集运动、保健、观光和游乐于一体的休闲渡假重点旅游区。”旅游业建设投入占规划总投入的30%,实现全社会新增旅游资产原值18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年增幅达8—10%,到2020年接待旅游者达200万人次, 700万人天数;旅游业收入增幅达5—10%,实现旅游年收入35亿元;旅游业年收入占海沧台商投资区GDP的10%左右,旅游投资利润率维持在10%左右,旅游经济开始步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 四、战略工程 (一)“旅游强区”战略工程

充分挖掘形象内涵,把海沧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厦门的旅游强区。重点实施“旅游强区”战略工程。

19

厦门海沧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二稿)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2002.7.30 (二)“旅游富民”战略工程

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富财政、富景区、更要富民,使全社会都能从旅游发展中获利。同时,旅游业发展不仅要使城市居民获利、更要使农村居民获利。因此,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发展重点应推进“旅游富民”战略工程。 (三)“旅游社会化”战略工程

“旅游社会化”战略工程目的在于使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发展成为海沧台商投资区全民的共同任务、共同心愿和共同目标。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各行业的从我做起,树立海沧台商投资区窗口形象,将有助于海沧台商投资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工程

由于海沧台商投资区主要旅游资源和旅游游览区空间分布的边缘性,建立跨行政区的旅游合作区是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与周边旅游互动发展,互惠双赢的战略工程。 (五)市场营销战略

主攻台湾及东南亚闽南文化圈,形成局部垄断性市场(其他市场不是不重要,但不必主攻,这是因为营销(信息)渠道不同之故)。 (六)视觉景观形象战略

塑造华夏文化世界、未来天地、海洋大世界和海上休闲运动中心等景观视觉形象标志。 (七)“3P”战略工程

“3P”战略工程是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长久的战略工程。PR工程,是优先发展景区工程。确定优先发展景区,进行重点扶持。PP工程,是优先发展项目工程。是在优先发展景区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每一时段、每一景区优先发展的旅游项目。RP工程,是精品旅游工程。在海沧台商投资区旅游景区、景点和项目建设中要贯穿旅游精品工程,从规划创意、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经营管理都有效把握旅游建设的高品位、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五、战略措施 (一)分析评价――运用AVC理论,构建海沧旅游发展的AVC体系

A吸引力 C承载力 V生命力 功能:新工业区、新城区、新保护景观环境 高技术园区 政策 港区和新旅游区 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国际化城区和国际性 优惠政策 设施 港口 交通区位 增加公共空间 精品旅游产品和项目 产业体系的规划化发展 结构: 工业区、城区、港区和景观环境、基础设施严格保护、合理开发 旅游区四位一体,比例和公共空间三位一和适度建设三位一关系为 体,比例关系为 体,比例关系为 30%:25% :30% :30%:35% :35% 40% :30% :30% 15% 景观 海域、水网、自然生美好的环境、发达的技术引进与创新、政态、现代产业、现代城设施、充足的公共空策制度创新和产品创市、公共美景 间 新 (二 )战略措施

重视规划

突出特色、强化个性、塑造形象 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实施精品工程战略

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突出重点、优者先行、滚动发展、带动全局 实现一体化建设战略 (三)发展策略:手段途径

近期 中期 远期 区域以生产资本运营为主 以加工高科技孵化为主 以物流为主、以高技术为功能 Industry Park(工业Business Park 主,以规模为主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