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环境工程水处理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北大环境工程水处理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优点:易于管理、节省能源、运行稳定、剩余污泥少且易于沉降分离等

缺点: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处理水量大的污水;滤料易于堵塞;滤池表面生物膜积累过多,易于产生滤池蝇,恶化环境卫生;喷嘴喷洒污水,散发臭味。

高负荷生物滤池多使用旋转布水器

高负荷生物滤池大幅度地提高了滤池的负荷率,其BOD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生物滤池6~8倍,高达0.5~2.5kg/[m3(滤池)·d];水力负荷率则高出10倍,高达5~40m3/[m2(滤池)·d]

高负荷生物滤池实现高负荷率是通过限制进水的BOD5值和在运行上采取处理水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的。进入高负荷生物滤池的BOD5值必须低于200mg/L,否则用处理水回流加以稀释

高负荷率。塔式生物滤池内的生物膜能够经常保持较好的活性。但是,生物膜生长过快,易于产生滤料的堵塞现象

滤层内部的分层。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在各层生长繁育着种属各异,但适应流至该层污水特征的微生物群集。塔滤能够承受较高的有机污染物的冲击负荷常用于作为高浓度工业废水二级生物处理的第一级工艺,较大幅度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以保证第二级处理技术保持良好的净化效果。

采用新型滤料,革新流程,提出多种型式的高负荷生物滤池。负荷率高时,有机物转化较不彻底,排出的生物膜容易腐化

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有-负荷率,还有污水的浓度、水质、温度、回流比,滤料特性和滤床的高度。

生物转盘是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及驱动装置所组成

生物转盘的净化机理

微生物生长并形成一层生物膜附着在盘片表面,约40%-50%的盘面(转轴以下的部分)浸没在废水中,上半部敞露在大气中

工作时,废水流过水槽,电动机转动转盘,生物膜和大气与废水轮替接触,浸没时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敞露时吸收大气中的氧气。转盘的转动,带进空气,并引起水槽内废水紊动,使溶解氧均匀分布

生物膜的厚度约为0.5-2.0mm,随着膜的增厚,内层的微生物呈厌氧状态,失去活性时使生物膜脱落,并随同出水流至二次沉淀池

宜于采用多级处理。分为单级单轴、单轴多级和多轴多级等

1 工作特点

2 1.不需曝气和回流,运行时动力消耗和费用低;

3 2.运行管理简单,技术要求不高;

4 3.工作稳定,适应能力强;

5 4.适应不同浓度、不同水质的污水;

6 5.剩余污泥量少,易于沉淀脱水;

7 6.没有滤池蝇、恶臭、堵塞、泡沫、噪音等问题;

8 5.可多层立体布置;

9 8.一般需加开孔防护罩保护、保温

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褐色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活性污泥”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污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混合液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呈悬浮状态,能够与污水充 分接触;

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同时,还要及时地排出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对微生物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不超过其毒阈浓度

外观上呈絮绒颗粒状,又称之为“生物絮凝体”

含水率很高,较大的表面积

实质就是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

初期 吸附去除:污水中呈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在较短时间(5-10min)内被活性污泥所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BOD去除率可达20%-70%,吸附速率与程度取决于:微生物的活性;有机物的组成和物理形态。被“初期吸附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透膜酶的作用下,小分子的有机物能够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

被摄入细胞体内的有机物,在各种胞内酶,如脱氢酶、氧化酶等的催化作用下,微生物对其进行代谢反应

氧化分解过程反应方程式

微生物为了获得合成细胞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等所需的能量,将吸附的有机物进行分解

CXHYOZ+(X+0.25Y-0.5Z)O2 —— XCO2+0.5YH2O+能量

CxHyOz——近似地表示有机物的分子式

同化合成过程反应方程式

同化合成过程是微生物利用氧化所获得的能量,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nCXHYOZ+nNH3+(X+0.25Y-0.5Z-5)O2 +能量——

(C5H7NO2)n + n(X-5)CO2+ 0.5n(Y-4)H2O

C5H7NO2——表示微生物细胞组织的化学式

内源呼吸过程反应方程式

当废水中的有机物很少时,微生物就会氧化体内蓄积的有机物和自身细胞物质来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5H7NO2)n +5O2 —— nNH3 +5nCO2+ 2nH2O +能量

活性污泥系统净化污水的最后程序是泥水分离,这一过程是在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内进行的。

污水中有机物在活性污泥的代谢作用下无机化后,经过泥水分离,处理后的澄清水排走,污泥沉淀至池底。泥水分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处理水水质以至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若泥水不经分离或分离效果不好,由于活性污泥本身是有机体,进入自然水体后将造成二次污染

营养物质

碳源

碳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物质,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量较大,一般通过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获得。

氮源

氮是组成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氮源可来自 N2、NH3、NO3 ̄等无机氮化物,也可来自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含氮化合物 磷源

磷是合成核蛋白、卵磷脂及其他磷化合物的重要元素,磷是微生物代谢和物质转化过程中需求量较多的无机元素之一。

其他营养

微生物还需要硫、钠、钾、钙、镁、铁等元素作为营养。但需要量甚微,一般污水皆能满足需要。

对于生活污水,微生物对氮和磷的需求量可按BOD5:N:P=100:5:1考虑,其具体数量还与污泥负荷和污泥龄有关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聚居”的絮凝体,溶解氧必须扩散到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内部深处

在曝气池内溶解氧也不宜过高,溶解氧过高,过量耗能,在经济上是不适宜的

若使曝气池内的微生物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曝气池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一般宜保持在不低于2mg/L的程度(以曝气池出口处为准)

活性污泥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但活性污泥微生物经驯化后,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可进一步扩大。当污水(特别是工业废水)的pH值过高或过低时,应考虑设调节池,使污水的pH值调节到适宜范围后再进入曝气池。

pH值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影响

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

pH值的变化能改变有害物质的毒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