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国际经济学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国际经济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限制其流出。由于所有国家不能同时通过贸易顺差来获取更多的财富,而在特定时期内金银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一个国家只能通过损害他国利益来获取贸易利益。

基于上述贸易理论观点,重商主义提出了相应的对外贸易政策主张: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总体上属于贸易保护政策。

2.答案提示:

(1)区别:两种理论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有不同论述。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绝对优势,而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比较优势。

(2)联系:两种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都认为国际贸易是互利的;都认为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于国际分工和交换;都主张首先自由贸易政策。

3.答案提示:

这三个概念对把握比较优势原理有重要意义,但三者所具有的实际内容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互替代,但是它们观察问题的具体角度有差别。比较成本是从各国商品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的基础;比较优势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问题,重点关注的是一国哪些商品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比较利益则更多地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进行考察,着重分析如何从国际交换中增加国民福利。

六、论述题

1.答案提示: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国际贸易是“正和博弈”:两国要自愿进行相互贸易,两国都必须获益;二是关于贸易的基础:绝对优势(即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效率高于另一国,或一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另一国);三是论述了贸易利益的来源与实现,即专业化分工和交换。

(2)对比较优势理论作简单的数字模型分析

假定英、美两国生产和交换小麦、布匹两种商品,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英国生产布匹有绝对优势,从下表数例可以看出贸易后两国均有获益。

贸易前: 美国小麦(蒲/小时)6布匹(码/小时)4英国15 贸易后: 美国小麦(蒲/小时)6布匹(码/小时)6(4+2)英国129(5+24)

(3)绝对优势理论根本缺陷在于其成立的前提过于严格,即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须至少有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劳动耗费绝对低的地位,否则该国就不具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条件,或者说在国际贸易中无法获利。而现实往往不一定能满足该前提。

2.答案提示:

(1)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试图证明,决定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国际贸易也是一种“正和博弈”。如果两个贸易参与国生产力水平不相等,其中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其成本均低于另一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而另一国正相反,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这时,两国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其原因在于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所有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即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国都可以获得利益,增加产品的消费,节约社会劳动;整个世界也会因此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2)对比较优势理论作简单的数字模型分析。

假定英国生产小麦和布匹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英国在布匹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下列数例说明,通过贸易,双方均可获益。

贸易前: 美国英国小麦(蒲/小时)6布匹(码/小时)412

贸易后:

美国英国小麦(蒲/小时)61布匹(码/小时)6(4+2)8(2+6)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均衡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偏好、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表明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给社会各个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曲线是( )。

A.贸易无差异曲线 B.社会无差异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相对价格线

2.机会成本理论进行贸易均衡分析时假定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是( )。 A.递减的 B.递增的 C.不变的 D.无法确定的

3.用以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相应数量商品的曲线是( )。

A.生产可能性曲线 B.贸易无差异曲线 C.提供曲线 D.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国际贸易理论的均衡分析,开放条件下贸易的均衡点可以是( )。

A.世界价格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B.贸易无差异曲线与提供曲线的切点 C.世界价格线与提供曲线的切点

D.世界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E.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

2.机会成本理论在进行贸易均衡分析时,认为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就是它们的( )。

A.机会成本 B.边际转换率

C.出口价格 D.世界价格 E.进口价格

三、判断题

1、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当双方相互需求强度相等时,各国按照给定的贸易条件

所获得的出口收入,要恰好等于各国为进口商品所需要的支出。 2、机会成本可以看成是生产中的边际替代率。

3、当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为递减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为凹向横轴的曲线。 4、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性质及特征与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基本相同。 5、提供曲线提供既是一国的供给曲线,也是该国的需求曲线。

6、贸易无差异曲线是表明一国在保持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无数进出口组合

点的轨迹。

四、名词解释 1、相互需求 2、机会成本 3、边际转换率

4、生产可能性曲线 5、社会无差异曲线 6、提供曲线

7、贸易无差异曲线 8、贸易均衡条件

五、简答题

1、简述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2、机会成本理论是如何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 3、试用提供曲线说明贸易均衡价格的确定。

六、论述题

1、试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易均衡价格的决定。 2、试用图形说明贸易所得及其利益的分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A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名词解释

1、相互需求

指交易双方对对方的产品的需求强度。当双方相互需求强度相等时,各国按照给定的贸易条件所获得的出口收入,要恰好等于各国为进口商品所需要的支出。

2、机会成本

即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一定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这实际上就是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3、边际转换率

在资源既定时,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而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4、生产可能性曲线

也称转换曲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及发挥最佳生产效率的条件下,可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 5、社会无差异曲线

指在一定的社会偏好、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表明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对社会各个消费者带来同样满足程度的一条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性质及特征与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基本相同。 6、提供曲线

用以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相应数量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