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原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原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表2 生态公益林成林(草)标准 成林(草)标准 类林类保存别 种 型 率,% 度 较均林防分 公益林 护较完林 热带 特种用途林 注 1 年均降雨量在400 mm以下或干热河谷、干早河谷地区,植被盖度可下调到0.3,造林保存率降到70%。 2 纯草被的植被盖度应达到0.6。 11.2.2 特用林

特用林除达到造林保存率指标外,应满足特种用途要求。 12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 12.1 防护林建设质量评价 12.1.1 评价指标

≥80 ≥80 整、完整 ≥80 ≥0.2 ≥0.4 ≥30 匀、 均匀 闭盖度 比,% 度 度 郁植被混交均匀完整 17

12.1.1.1 林分评价指标

主要适用于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其他成片防护林,见表3。

表3 防护林建设质量考核指标及等级特征表 级别 因子 Ⅰ 阔叶林、阔叶为物种主的针阔叶混交多样林,动植物物种性 丰富 林分郁闭度 群落群落复杂结构或森林群落,结构非森林群落 层次 完整结构 植被植被高度≥1.0 m,0.5-1.0.,盖度0.5-0.7 枯枝枯枝落叶层厚落叶度>5cm 层 度2-4 cm 度<1cm 枯枝落叶层厚枯枝落叶层厚较完整 植被高度植被高度≤0.4 m,盖度<0.4 盖度 盖度>0.8 〉0.8 0.5-0.7 0.2-0.4 较丰富 的灌草植被 交比≥30%,物种叶树或为单一针阔混交林,混建群树种为针Ⅱ Ⅲ 18

12.1.1.2 林带评价指标

主要适用于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带状防护林,见表4。

表4 防护林带建设质量考核指标及等级特征表 级别 因子 Ⅰ 林带林带无断口,林口少于二个完整带完整 度 林带宽度 >5行 3-4行 单树种、乔木林带结构 多树种、复层林层下灌草植被单树种、单层林 带,疏透结构 盖度<0.3,疏透结构 注 农田防护林的林带宽度不作要求 12.1.2 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

12.1.2.1 采用考核指标分值法,对已完成建设期的防护林以小班(或生态保护小区)和林带为单位按考核因子逐项计算指标分值,各因子的阈值范围见表5。

<3行 (含二个)且林带较完整 多于二个,林带不完整 Ⅱ 每公里林带段每公里林带断口Ⅲ 19

表 5 考核因子阈值范围表 指标级别 林分 林带 16-20分 26-35分(带宽上限30分) Ⅰ Ⅱ 11-15分 16-25分 Ⅲ 10分以下 15分以下 注:表3中林分五个考核因子权重相同,均为0.2;表4中林带的宽度权重为0.3,其他两因子权重为0.35 12.1.2.2 计算总分值,分级评价防护林建设质量。

小班或林带各考核因子总分值在85分以上为好;60-84分为中;60分以下不合格。

评价村(工区或小流域)、乡级(林场)、县级(林业局)及其以上行政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质量加权平均法进行评定,总分值在85分以上为好,60-84分为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 12.2 特用林建设质量评价

12.2.1 特用林性质多样,建设标准要求不同,其建设质量评价应分别特用林类型确定评价指标,采用分级定分考核方法,分为三级。见表6。

12.2.2 特用林一般采取单个林分(小班、生态保护小区)评价,见表7。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