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形象 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形象 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导学案

备课科组:高二语文组 上课时间:第二周 【考点分析】见《创新大课堂》P49 【学习重点】

1. 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 2.积累诗歌相关意象的内涵及作用 3.掌握意境类诗歌考察题的答题方法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一、概念解析

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 三、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题分析 分析意象型 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 意象有什么含义?某某意象有何作用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1、找出诗歌的主要意象,了解它们传统的审美习惯: 附: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 离别、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 凄凉悲愁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 高洁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 —— 国君 杜鹃 磁针 —— 坚贞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音信、书信 白雪 玉壶 冰心 —— 高洁

2、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分析揣摩它的语境义

1

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尤其是能显示它的色彩、虚实、动静之类的词语至关重要。如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特征)和冷暖色调,情感内涵就容易把握了。如元?白朴《天净沙?秋》——迟暮秋景图“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孤、残、轻、老、寒、一点 ”修饰“村、落日、霞、烟、树、鸦、飞鸿”,给人“暗淡、萧瑟、冷清”的感觉。 3、明确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答题示例: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14浙江卷)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答案:猿声

例2: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2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第二课时

分析意境型. 题型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③答题步骤:

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也可以用四字词语: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④答题示例: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

3

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问: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加以分析。(5分)

答:本词上片描绘了秋季海边孤城凄清冷寂、辽阔哀婉的图景。旅舍客馆传出寒砧之上的捣衣声,孤寂的空城中飞扬着凄厉清越的画角之声。燕子飞往苍茫的大海,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倍增诗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感触。

答题要点:

1.先总括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人事、氛围基调)的画面。

2.后分述,用诗意的语言再现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忠实于原作,准确概括,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不要逐句翻译。

3.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五、课堂练笔: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2012浙江卷)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4广西卷)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六、课后作业:1、查找有关资料,看看古代诗歌中的的常见意象还有哪些,整理后背诵它们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作用。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