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精华版 - 高中音乐课程说课稿(完整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超级精华版 - 高中音乐课程说课稿(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和新疆民歌《牡丹汗》以及讲授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欣赏几首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②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这三首民歌,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我将播放刀郎的《敖包相会》、韩红的《天路》、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三首歌曲的片段,配合三个民族的风景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让他们对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一位代表为大家讲解。

③下面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完整聆听后。我将提问: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后,我来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①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如,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④之后老师带你们欣赏一首由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听后我将提问:同学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同学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我将介绍西藏民歌的特征: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囊玛曲调典雅,节奏舒展,与急速热烈的舞曲形成强烈的对比。下面来请同学们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高原红》、《青藏高原》等。

⑤接下来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该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我来总结: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 。

⑥最后再次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我来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四、拓展

③聆听歌曲《嘎达梅林》,判断它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五、总结

通过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和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以及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②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语部分: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让我们首先来了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我会让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欣赏后谈感受)1.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

思想内容和情绪? 2.前句的最后一个音就是后句开头的音,在音乐的创作中叫做什么?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我来总结: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的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②下面我将请一位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 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接下来完整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之后我将对学生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③最后再次聆听《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哭长城》由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②书上第31页)教师补充总结:(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体裁:小调最丰富;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①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哭长城》两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