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串讲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语言学概论串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复杂,在汉字字符中,两个或几个单纯字符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并不固定,左右、上下、内嵌、外包都可以,如左右结构“位”,上下结构“家”,内嵌结构“裹”,外包结构“囚”等等,而且同样的组合的顺序有时候还是不固定的,如“够”是左右结构,但在汉字规范化以前“句”和“多”在左在右都可以,汉字规范化以后就不能随便挪动了。

5.字符的书写规则:书写字符时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是分音节书写还是分词书写,这些就是字符的书写规则。 三、文字的类型

1、文字类型的两种分类标准:一种是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一种是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 2.文字类型的分类:

(1)根据字符可以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理论上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四种。①语词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②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③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④音位文字:包括辅音音位的文字和全音位文字。

(2)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①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②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⑧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3.字符和音节的对应:一个字符并不只代表一个音节。

4.意音文字的含义: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5.表音文字的含义: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

6.汉字的类型: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归类,是一种词语文字;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归类的,是一种意音文字。 文字和语言:

一、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1.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字产生的基础,两者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文字不等于语言,在文字和语言之间不能画等号。

2.书面语的含义:书面语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 3.将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的三种错误认识: (1)汉语比西方语言精炼。

(2)汉语与西方语言比十分贫乏。 (3)文字可使语言更丰富。

4.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哪三个义项:

(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等。 (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 (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二、语言对文字的影响

为什么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

(1)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 (2)“语言的特点制约了文字的特点”和“什么样的语言只能使用什么样的文字系统”的观点将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绝对化了,是缺乏证据的。 (3)文字对语言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4)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无限夸大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一、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1.有一种意见认为文字起源于结绳,其实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

2.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的说法更为可信。 3.文字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4.古苏美尔文字的情况:楔形文字。

5.古埃及文字的情况:碑铭体、僧侣体、平民体。 6.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7.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创造了辅音文字。 8.文字演变的一种趋势:线条化、简化。 二、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和汉字起源的时间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2.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含义:传统学称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为象形字。用点画来表示要指出来的意思的这一类字是指事字。有些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只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传统文学称这些为会意字。

3.许慎的“六书”说:一日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4.独体字、偏旁、形旁、声旁的含义: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把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把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5.汉字的偏旁实际上是不严格意义上的意符和音符,至少是跟用作独体字的意符和音符不完全相同。6.汉字中合体字的形旁与独体字的表意字符是不是一回事:汉字合体字里面的“形旁”是表意字符,跟独体字中的表意字符不完全相同。由意符构成的独体字是跟语言中确定的词语相联系的,如“人”指的就是语言中的ren,“水”指的就是语言中的shui等等。而合体字中的形旁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如“江、河、湖”等合体字中的“水”旁只是表示这些词语都跟“水”有关。7.为什么说汉字的声旁跟表音字符不完全相同:汉字合体字中的“声旁”是表音字符,但是跟用作独体字的音符不完全相同,有两种情况:

(1)一部分在合体字里只表音,不表意。

(2)一部分声旁作为独体字的时候就是一个表音字符,是通过语音上的联系来表示某个词语的字符,因此是有相应的语义内容的,而在合体字里面加上去的形旁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承担合体字所代表的词语的语义内容。

8、字体的演变: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几个不同阶段。 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一、文字的创制

1.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2、为原来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3、非洲一些国家独立后,创制了文字。 4.新中国为少数民族语言创制了文字。 5.创制文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解决以哪一方言为基础方言的问题,要综合衡量人口、经济以及本民族人士的意见。若一种语言的方言分歧过大,也可为不同的方言创制不同的文字,但必须十分慎重。二、文字改革 1.文字改革有三种情况: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

2.文字改革三种类型的实施情况:第一种类型涉及面不广,不影响整个文字系统,也不严重影响阅读和书写,比较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文字改革第二种情况影响深远,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如1928年土耳其文字改革;第三种情况的改革难度较大,但也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如越南的文字改革。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一、语言的起源

1、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类是怎样在其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语言,是如何实现从没有语言到能够开口说话的历史性跨越的。 2.研究语言起源问题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

(1)语言产生的条件问题,即语言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人类语言的前身问题,即人类语言是从什么交际手段发展而来的。 3.关于语言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神授说和人创说两种。 4、“神授说”的内容及评价:

(1)概念: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人类的学说。

(2)代表观点:①印度婆罗门教《吠陀》中:语言是神赐予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②基督教《圣经》中:耶和华创造了亚当,亚当创造了语言。③我国苗族传说:山神创造了人,并传授了语言。

(3)实质:在当时科学文化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人们无法解释语言这种奇妙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只得归之于神的恩赐。 5、“人创说”的内容及评价:

(1)概念:认为语言是人自己创造的,不是上帝或神赐予的。 (2)代表观点:

①摹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这种观点只能解释摹声词的产生,无法说明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 ②社会契约说:语言起源于人们的彼此约定。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但无法解释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彼此约定的。 ③手势说:在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历过一个手势语言的阶段,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手势语言是如何发展为有声语言的。 ④感叹说: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感情的各种叫喊声演变来的。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叹词是如何发展成具有理性意义的其他词语的。 ⑤劳动叫喊说:人类的有声语言从人的劳动叫喊声发展而来。这种观点注意到语言起源和劳动的关系,但无法解释劳动号子是如何发展为语言的。 (3)实质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生,缺乏科学的依据。 6.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的??”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条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应该说恩格斯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

7.与语言起源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

(1)研究的领域涉及动物学、古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2)经实验,黑猩猩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喉头和大脑结构,因此它不能像人一样的说话。 (3)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晚期智人已经具备了产生语言的能力。 (4)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 ①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②人类要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 ③人类社会有了产生语言的必要。

(5)声音不受距离、光线的限制,不妨碍肢体劳作的优点使人类最终选择了有声语言。 8.语言的起源为什么必须具备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从严格意义上说,发展和演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演变只是一个单纯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

2、语言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缓慢地进行着。 3、语言演变的例子:

(1)语言演变使英文单词的拼写法和实际读音发生了偏差。

(2)用现代语音读中国古诗,有韵律不合的现象。 (3)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语音差异。

4.语汇、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及不同时期语言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 (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使词汇日益丰富。

(2)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指称范围的扩大、缩小上表现明显。 (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语法的发展演变。 5.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4)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5)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有些语言的演变现象要从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 6.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

(1)渐变性:语言中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2)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1.举例说明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哪些: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当一个社会集团由于某种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