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重点整理版(12级 工程 陈建班)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马原重点整理版(12级 工程 陈建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劳动对象的利用和革新,也是通过劳动者实现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Q: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 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生产关系

1、定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2、生产关系结构(略)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4条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A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辨析:生产力一经发展,生产关系即要变革: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越先进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有两种情况:过时和超前

四、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说明(9点说明,分三个层次)

1、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的说明

(1)生产力是从根本上影响生产关系,其过程多样、曲折、反复,反对直接对应论。 (2)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具有复杂性,并非一一对应,且要考虑到社会制度的调整 2、生产关系的变革

(1)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人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最终决定人们选择某种生产关系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生产关系又是人来规定的、是人选择的结果。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们认识、选择与行动的结果,反之亦然。小岗村变革。

(3)看待生产关系的变革需要持有辩证法的标准,不能将其视为自然而然的过程,也不能夸大人的作用。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十分复杂。

(1)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但并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不适合生产力状况而阻碍其发展;

(2)旧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但也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的调整和改变,能够暂时地、局部地对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尤为突出,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

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阶级专题 阶级的概念+P16 人们如何能够形成阶级意识

阶级的概念(见名词解释);

P16 阶级意识的产生与认同(具体没找到):

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理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与推广;政党的组织与领导:麻袋中的土豆;阶级的升华与改造:对物化社会的厌恶与突破。

★资本社会的秘密 三、五(掌握计算)

三、劳动价值论P4-25(貌似老师上课说最重要的三个是那个图、商品中蕴含的商品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及S型图)) 1、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要满足别人、社会需要的。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同质的,可以比较,只有同价值的交换才是公平的。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在这个意义上,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分别由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决定。

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注意:该图很重要!!!

2、价值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表征

商品的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生产过程的结合、自然条件等。

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2个/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30分钟/个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如果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所在部门平均水平以上,那么,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就会生产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3、价值规律: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价格波动没有违背价值规律: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表明:价格既不是无限地上涨,也不是无限地下跌,商品价格归根到底要受价值制约;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会成为现实。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五、剩余价值规律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剩余价值出现的两个前提(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

动力;劳动者繁殖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能够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这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准备。

货币可以是资本,但货币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资本。 资本可以表现为货币,但并不一定都是用货币来表现。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货币表现为3元

______________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 15元

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斤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价值) 12元 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 3元 ________ 棉纱的价值就是 15元 (2)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就在这里。假定劳动时间延长一倍由6小时增加到12小时, 而资本家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是3

购买2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2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4元 (3+20+4)初垫支27元 工人12小时创造的新价值,货币表现为6元 20+4+6=30元 30元-27元=3元,多出来的3元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v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产生了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为揭露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