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和思考);

⑷母亲是一个细心、有智慧、爱孩子、坚强、勤劳的人。(3点即可)

【点评】⑴本题是在记叙顺序上设题。常考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插叙: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⑵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内涵和作用的掌握情况。解答时,了解标题的一般作用,结合文本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小说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人物的形象即可。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随春天的脚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袭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春天的秘密。 (2) 文中第③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采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开篇引用的语句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篇名《________》作者:________ 【答案】 (1)春天的旅程或春天的脚步

(2)运用了列数字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在说明了春天的标准。 (3)春;朱自清

【解析】【分析】(1)文章1~3段说明的春天的标准;4~5段说明春天的旅程(脚步);6~7段说明春天的两个秘密。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语句“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依据“春天的科学标准是”可知,这个语句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春天的标准。

(3)文章开头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出自朱自清的《春》。

故答案为:⑴ 春天的旅程或春天的脚步

⑵ 运用了列数字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在说明了春天的标准。 ⑶ 春 ; 朱自清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述,注意抓住主要内容概述。

⑵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先根据句子判断说明方法,然后要具体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根据诗句内容,明确出处和作者。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